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机器人产业已现“高端产业低端化” 有投资过剩隐忧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16 14:50:56

6月16日,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在沈阳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称赞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坦承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冯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冯彪

6月16日,由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等十家中国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牵头发起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在沈阳举办。

此次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称赞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坦承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参与此次峰会的10家企业称,将加强行业自律、提倡公平竞争、强化产业创新、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企业。

我国传统机器人有三大短板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按照中国机器人联盟统计的数据,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了31.3%。但在辛国斌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却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

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产业上游是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我国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上游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导致国产机器人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此前也曾表示:“机器人是高端的设备,但是现在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让国外产品垄断了,自主的产品大约只占百分之十四五左右。电机、驱动、高精度的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这块大约占到成本的60%到70%。核心技术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进口,再加上高端市场的边缘化,是目前我国传统机器人的三大短板。”

今年4月26日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率先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以及突破高精密减速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

建议行业合作共赢

尽管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瓶颈,但是各地布局机器人产业却热情高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表明,过去两年,各地建成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

辛国斌也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投资过剩的隐忧。他在建议中提及,我国机器人企业“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并肩一起走,要更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也提出,要打造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的宗旨也在于将TOP10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机器人品牌,实现中国从机器人大国到机器人强国的跨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机器人行业整合已初现端倪。埃斯顿机器人公司在2016年的工作计划中表示,将积极寻求对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有业绩支撑的优秀公司进行收购兼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冯彪 6月16日,由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等十家中国机器人产业骨干企业牵头发起的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在沈阳举办。 此次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称赞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坦承机器人行业已呈现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参与此次峰会的10家企业称,将加强行业自律、提倡公平竞争、强化产业创新、打造世界级机器人企业。 我国传统机器人有三大短板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按照中国机器人联盟统计的数据,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了31.3%。但在辛国斌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却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 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产业上游是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下游是系统集成。我国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上游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导致国产机器人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此前也曾表示:“机器人是高端的设备,但是现在高端市场大部分还是让国外产品垄断了,自主的产品大约只占百分之十四五左右。电机、驱动、高精度的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这块大约占到成本的60%到70%。核心技术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进口,再加上高端市场的边缘化,是目前我国传统机器人的三大短板。” 今年4月26日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将率先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以及突破高精密减速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 建议行业合作共赢 尽管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瓶颈,但是各地布局机器人产业却热情高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表明,过去两年,各地建成和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 辛国斌也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投资过剩的隐忧。他在建议中提及,我国机器人企业“不仅要自己走,还要并肩一起走,要更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也提出,要打造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中国机器人TOP10峰会的宗旨也在于将TOP10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机器人品牌,实现中国从机器人大国到机器人强国的跨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机器人行业整合已初现端倪。埃斯顿机器人公司在2016年的工作计划中表示,将积极寻求对公司两大核心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有业绩支撑的优秀公司进行收购兼并。
机器人 投资过剩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