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迪信通股价创新低:净利率跑不赢余额宝 债务净额大增76%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10 01:36:2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嘉夏 蒋佩芳    

◎每经记者 孙嘉夏 蒋佩芳

一群“北漂”小人物在残酷现实中卖力地生长。这是迪信通(06188,HK)公司官网“迪信通新闻”栏目的一篇文章标题,代表了这家1993年成立的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连锁销售企业的努力以及面临的“残酷现实”。

2014年7月8日,凭借O2O和“虚拟运营商”转型的新概念,迪信通获得联想集团等4875万美元的基石投资,终于登陆香港联交所。

而截至今年5月9日,迪信通股价较最高点时仅剩约三分之一。数据显示,当初投资2200万美元的联想集团只在2015年减持47.15万股,目前持股3243.55股占9.86%,市值损失惨重。

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拥有知名品牌、身处热门行业的上市公司,迪信通为何并不受投资者青睐?

迪信通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1亿元人民币(以下未特别注明货币单位的,均为人民币),同比上升10.25%;实现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12.24%;全年手机销售1078.67万台,较上年增长15.94万台,增长率1.5%。

看上去似乎是一份还不错的数据。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11年~2015年迪信通在营收分别为65.14亿元、88.03亿元、128.12亿元、143.59亿元和158.31亿元的情况下,毛利分别为12.16亿元、14.63亿元、17.38亿元、19.77亿元和20.34亿元,相应的毛利率分别为18.67%、16.62%、13.57%、13.77%和12.85%。

可见虽然公司历年营收仍能保持增长,但毛利率却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同时,2011年至2015年,迪信通历年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2.50亿元、2.74亿元、3.18亿元和3.57亿元,相应净利率分别为3.39%、2.84%、2.14%、2.21%、2.26%,常年亦在个位数徘徊,甚至还未跑赢余额宝收益率。

迪信通解释称,2015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移动运营商服务收入毛利率及来自销售移动通讯设备及配件的毛利率下降所致,而后者的毛利率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公司线上到线下等业务的发展,从而使整体手机销售毛利有所下降。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也是公司整体毛利率波动的原因之一。

根据2015年年报具体来看,迪信通“移动通信设备及配件销售”业务毛利率从2014年的9.69%下降至9.18%、“来自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收入”业务毛利率86.01%下降至84.98%、“其他服务费收入”业务毛利率从97.15%下降至97.05%。

在招股材料中,迪信通也曾解释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移动通讯设备及配件销售的毛利率下降所致,而当时,这一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包括智能手机及3G手机的采购成本增幅超过售价增幅,而该类手机所占销售比重于期内稳步上升所致。此外,导致毛利率下降的因素还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及配件批发的比例增加,批发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低,以及公司的策略系通过提供较低售价来发展网上销售平台等。

收入增幅赶不上成本增幅

营收方面,迪信通称,其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移动通讯设备及配件销售”和“其他服务费收入”的增加。

迪信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移动通信设备及配件零售,以2015年度为例,当年这一板块实现营收84.23亿元,占总收入的53.21%,较2014年增长4.89%。而这一部分的收入之所以能够实现迅猛增长,恐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新开门店数量的增加。

大规模开店促使营业收入迅速增加的同时,也让其营业成本增加更快。

财报显示,迪信通2015年营业成本137.97亿元,较2014年增长11.42%,而同时营收增幅则是10.25%。

迪信通的收入分类中,除“移动通信设备及配件批发”业务的营业成本和收入增长相匹配之外,其他各项营业成本的增长均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而“来自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收入”中,尽管收入下降,但营业成本却依旧在上升。迪信通称,“来自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收入”营收下降主要是由于2015年各大运营商减少了对终端销售手机的补贴所致。

此外,迪信通2015年销售及分销开支总额为11.41亿元,同比增长率4.56%,公司称增长主要原因是职工薪酬费用、房租物业费用、长期待摊销费用摊销的增长等。

上下游双重挤压资金承压

迪信通的资金状况恐怕也并不乐观。2014年,迪信通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时,以每股5.30港元发行16666700股H股,共募资8.83亿港元,而至2015年12月31日,募资款中已使用8.74亿港元。明细表显示,其中4.72亿港元被用于扩张零售及分销网络、1.19亿港元被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2015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19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74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亿元。显然,尽管迪信通已经成功上市,但包括募资在内的大量资金被用于开拓市场等方面,而另一大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靠举债等方式。

融资活动中,迪信通2015年度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4.00亿元,其中主要为银行借款76.47亿元,并偿还借款63.50亿元,以及支付银行利息1.68亿元等。

在迪信通所负债务中,“无抵押、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为20.10亿元、“有抵押、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银行贷款为11.41亿元,“无抵押的长期负债”为4800万元,三者合计为31.99亿元,较2014年的12.97亿元猛增了68.13%。而随着短期银行贷款的增加,迪信通财务成本也从2014年的1.17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68亿元,增长幅度为43.98%。

2015年,迪信通流动负债总额已经达到了43.01亿元,较2014年的30.26亿元增长了42.13%,其中计息贷款从19.03亿元增加到31.52亿元,增长了65.61%,而流动比率也进一步从2014年的1.72下降至2015年的1.59。

迪信通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业务扩张拉动销售增长从而导致需购买更多移动通信设备及配件、以及因若干供应商未向公司授予信贷期及要求预付或即时付款而产生的财务需求。

显然,对待上游的强势手机厂商如苹果、三星、华为等,迪信通不得不预付部分货款。2015年,迪信通预付款为9.05亿元,较2014年的7.93亿元增长了14.01%。

但同时,迪信通却又不得不允许下游加盟商、外部批发客户“赊账”销售。

事实上,2015年,迪信通为了提升手机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向部分客户授出的信贷期已经由2014年的30~90天延长至30~120天。

也由此,迪信通于2015年12月31日未扣除减值后的应收贸易款项为19.69亿元,较2014年的17.63亿元增长了11.73%。其中对加盟商的应收款项为6.57亿元,较2014年增长30.87%。

此外,迪信通资产负债比率也呈上升态势。2011年至2013年,这一数字分别为29.5%、35.8%和49.2%,2014年下降至39.31%,但2015年再次增长至49.64%。2014年,迪信通债务净额尚维持在15.68亿元,2015年则猛增至27.58亿元,增长了75.90%。

事实上,迪信通的兴起得益于手机在中国的快速普及,通讯设备集中销售的连锁大卖场模式也曾经是高速发展的产业。然而在互联网电商冲击下,这块业务也迅速地变成了传统产业。因此,迪信通也急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本来被寄予厚望的虚拟运营商业务,现下又正在遭遇工信部的重点整治,“阵痛”也就在所难免了。

5月9日,记者试图就上述事项联系迪信通。但其公司董事长刘东海手机处于关机状态,而公司官方网站上提供的总机电话则始终无人接听,其“投资者关系”项下联系方式一栏则无任何内容。记者又再试图联系迪信通于网络中的数个公开电话,但均处于空号或无人接听的情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