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春雨医生首席医疗官范晶:移动医疗发展仍在初期 大数据归属急需明晰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03 01:50:0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娜    

每经记者 赵娜

有着医生从业经历和在国家卫计委任职背景的范晶,去年下半年选择了从“体制内”脱离出来并迈入移动医疗领域,现在其身份是春雨医生首席医疗官。

“这一轮浪潮会改变很多传统模式。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为什么不选择去接受更多的挑战、面对更加不可预测的东西?”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范晶将自己投身新领域的理由概括成三点:相信互联网医疗;享受变化;认可所加入平台的模式及团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春雨医生(以下简称春雨)从2011年7月成立至今,经历了一些方向上的改变,比如初期主要提供“轻问诊”,去年先后推出了“私人医生”服务,并通过与医院合作的方式建立轻资产模式的线下诊所。

“移动医疗被很多人质疑的重要一点就是,没有线下的解决方案。很多人说,你在线上问了之后,不是还是要到线下去做检查或者去做手术?”范晶提到,未来移动医疗一定会给患者(用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向线下延伸。

在他看来,春雨医生主APP的基础模式是众包问诊,尽管这一模式已相对成熟却还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单纯的线上服务无法满足患者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该平台上大概30%的问题需要线下平台做支撑;二是对患者既往情况的了解,是医生做出判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市场涌现了线下诊所、医护上门、医生集团等移动医疗的新模式,行业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政策在当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带着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范晶。

●移动医疗激烈厮杀时机未到

NBD:就您观察,移动医疗行业目前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

范晶:目前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第一是从商业阶段来说;第二个从服务模式来说,现在处于移动医疗公司集体的转型期。原来每一个公司其实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然后获得行业地位。比如,微医只做挂号,丁香园做医生社区,好大夫在线做的是线上的医生点评,还有春雨做的是线上医患互动。

2015年开始,移动医疗公司整体在做转型。春雨想做整体的健康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微医和好大夫在线在做互联网医院,丁香园自己做诊所、提供线上HIS(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甚至到2017年,转型都会成为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主题,就看谁能更快占得先机。

但是我不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会出现相互厮杀、激烈竞争,因为(时机)还早,大家原有的主业不同,现在的转型思路也不完全相同或者说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个过程中还是大家进一步生长,去扩展整个生态圈。

NBD:行业目前有何明显趋势?

范晶:一是从线上服务向线下服务的延伸;二是每个公司都在基于自己既有的专业和特长寻求相对合适的发展方向;三是有相当大部分的公司把整合产业链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比如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和医药电商等;四是大家都非常重视数据并想有所布局。

但目前对于健康大数据,其实绝大部分的公司都还处在一个想象阶段。大家不太知道怎么去做健康大数据,更重要的是多数公司拿不到这些数据。未来5年到10年,对健康大数据的挖掘、开发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

●慢病是切口 静等政策春天

NBD:移动医疗领域正变得更细分,像3月份新氧宣布完成C轮融资,从微整形切入医美市场。未来这一行业在哪些细分领域还有机会?慢性病相关的APP和服务又能否成为接近大众用户的切口?

范晶:医疗行业太大、痛点太多,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都还有机会,而在一些市场化程度相对高的细分领域就比如整形美容,可能会率先爆发和成长。

慢性病是未来移动医疗的重要战略市场和切口,因为慢病符合很多重要特征:一,作为痛点,慢病如果管理不好对未来健康影响大;二,高频,比如每天都要测血糖、量血压;三,慢病管理的效果已有数据做支撑证明,现在管控得越好,未来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就越小、出现并发症的时机就会往后推。

慢病领域的公司需要静静等待政策转变,慢病这块儿目前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技术或是产品、运营,而是没有买单方。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糖尿病病人1年的医疗费用大概是五千多块钱,但是如果进展到肾功能衰竭需要做血液透析的话,他1年的医疗费用是十万块钱。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通过管理,每延缓患者1年的糖尿病进展就节省了他20年的治疗费用。但是现在问题在于,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险不能为健康管理的服务买单,所以现在需要转变观念。

●医生集团运营不成熟 数据归属不明确

NBD:结合医生多点执业的实际落实情况,您怎么看医生集团的出现或者说医生群体在移动医疗发展中的价值?

范晶:医生是这个领域里重要的生产力。医生集团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医生群体的觉醒,自身、资本都认识到了价值。但有一个问题是,目前医生集团在中国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究竟应该如何运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如何与现有医疗实体机构嫁接,以及与互联网医疗协同,其实目前都没有很明确的答案。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医生集团发展还需要至少5年到10年的时间,才会有一个比较成型、被大家所认可的模式。

另外一点是,现有医生集团的医生,大部分以一个类似俱乐部会员的身份在参与工作,真正把自己当作市场经济主体的人并不多。

NBD:医院“信息孤岛”、医生多点执业和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等是机会也是门槛,这一行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受哪些因素影响?

范晶:机会无处不在,核心在于如何解决用户需求并应对市场变化。至于挑战,政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医学模式的进步以及行业人的观念转变。

政策上,未来对移动医疗公司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数据的归属、使用问题。如果没有办法明确数据的使用权限,任何进行健康大数据开发的人都会面临法律障碍。而数据如果不能流动、不能有效地整合使用,就没有任何价值。

因此,这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这个问题的进展可能会相对慢。其他因素还有,金融市场波动会对公司融资等进展有影响,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进展。

NBD:如何看待分级诊疗?

范晶:分级诊疗的本质是让患者获得更有效而不是更昂贵的服务。这说起来是一个政策,但实际上涉及到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方面面,从医疗服务体系的规划到建设、功能实现、分工协作,再到支付机制甚至是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只改其中几项是不行的,必须是组合拳。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医疗会成为很大的助力。互联网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推动全科医生,也有助发挥档案连通和数据分析、预警的价值。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