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电影“触电”金融:警惕风险“花式”转嫁普通投资者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20 00:57:0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牟璇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4月19日,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偶遇一位从事道路工程的老板,“我也是个电影迷啊,我想来看看有什么好的项目可以投资,有机会的话我也要做电影。”他说。不仅如此,记者还收到多张各行各业想投资电影的企业家名片,在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资金跨界参与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资本疯狂涌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影投资金融产品。但《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一定程度暴露了影视产业与金融结合的风险。很显然,如何规避这些金融产品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是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

资本介入伴随风险

在电影节的一场分论坛上,不少嘉宾不约而同谈到了伴随着电影产业爆发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李丹林就提到,投资电影风险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来自市场,一来自政策和法律。“电影产业投资额越来越高,所以资本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都会加大,到了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时刻。”

而对于打造了《叶问1》、《叶问2》,《小时代1》、《小时代2》的大盛国际传媒董事长安晓芬,“钱多不一定是好事”这句话,表达了她的心声。她表示,电影行业的高增长让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这里,钱多了,但行业整体的创作和生产能力没有随着资本进入带来正增长,很多投资人在寻找项目时也很茫然。

安晓芬认为,钱多使得制作成本加大,对于电影制片商来说,未来回报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每年拍的电影,80%、90%都在赔钱。

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秀生则表示,在影视衍生品方面,如果是奖励式众筹,没有风险可以大胆做。如果是债券众筹还是需要背后有一个大的金融公司。当然,微电影采用债权众筹也是没问题的。从行业来看,电影成本大幅上升,但品质没有相应上升,就会从实体风险引发金融风险。

风险“花式”嫁接投资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各种方式,将风险“花式”嫁接给散户投资者,这是电影金融目前暴露出的最为明显的风险因素。

在娱乐资本论发布的《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白皮书中,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提到,现在电影金融产品都脱离了电影本身,有时候电影成本募集的金融产品会破坏行业规律。比如原本成本2亿元的电影,在市场上募资的时候就对外宣称8亿元,甚至更高。

但电影本身是一个公众聚焦的明星产品。一旦票房不好,散户投资人都会要求兑付。于冬表示,“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结果,推出理财产品的人就告诉你,我还有其他产品,买我第二期,继续拿第二期钱,这个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电影产业的投资人分成三种,福建恒业影业总裁陈辉说,纯粹电影人、电影人+商人以及纯粹的商人。现在的电影金融产品更像是第三者,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此前,一部电影的资金一是来自于自筹,二是电影公司的投资,三是对电影带来宣传和发行资源的文化公司。但有了别的资金到来后,就有了高溢价。

陈辉举例说,一部电影可能制作成本只有5000万元,对外可以说1亿元,但保底就可能是2亿元。第二次参与投资的人风险就增高了,而将2亿元的风险嫁接给个体投资者,他们承担的风险就更大。

资本的介入对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需警惕其间伴随的风险因素。

“资本为电影产业带来很多助力,不管是众筹还是股权投资,某种程度推动了电影产业发展,但怎么将风险降到最低也是需要深刻讨论和面对的。”艺恩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刘新颖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