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常州500学生身体异常引发毒土地担忧 专家:土地修复标准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19 00:48:47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建议,要对原来老的化工厂,或者类似污染比较重的、可能对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工厂旧址,已经建成学校、办公楼、小区等场地要进行审查、评估,包括手续是否齐全、现在的环境情况、对周边的影响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彪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学生身体异常,再次引起业界对毒土地的关注。

4月18日,常州市政府发布消息,对央视曝光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学生身体异常,有的罹患淋巴癌、白血病”一事作出回应。

常州市政府称,2月15日,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同时,常州市政府介绍,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

近年来,有关化工企业搬迁后留下毒土地问题的报道不断,由于治理成本大、周期长、难度高等因素,毒土地修复再利用也成为较为敏感的话题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环境买单时代,土地再利用缺乏科学评估,土地修复标准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

专家: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毒土地问题?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家长汇总的体检报告中,参与统计的样本共计641人,体检异常人数为493人,占比76.9%。同时,家长们将矛头指向了学校北边的一片工地,该地块上原来是三家化工厂,怀疑污染来自对土壤进行的开挖作业。

为此,4月17日,环保部和常州市政府分别连夜成立调查工作组,对相关问题展开调查。虽然常州市政府提供的专家组结论和专业检测机构监测结论中,常州外国语学校的相关指标均达标,但是,毒土地的问题再一次触及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今年初,环保部在公布2015年12月份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案件处理情况时,环保部指出,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暗查发现,常隆化工已经拆迁完毕的常州农药厂原厂区,挖掘出约1500方受污染土壤,南侧正在进行土壤修复作业。

早在2015年9月,有网友实名举报江苏泰州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厂现是已经倒闭的华顺生猪养殖场地下非法填埋化工危废,严重污染土壤和饮用水源。随后,靖江市政府通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初步检测养殖场内(占地15.34亩)土壤发现有害物质,场外南侧5米范围地下3-4米有轻渗,处于可控可治理范围。 

对此,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江苏、湖南、广西、广东等,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毒土地问题,毒土地事件远远不止报道的这些,包括一些水污染也是由毒土地引发的。

2014年4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调查的 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同时,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建议:对老化工厂用地来一次“大普查”

“毒土地比较多,是因为传统化工等行业发展不行,但是,历史比较久,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搬迁后,房地产火爆,开发商会看好这块土地。”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实际上,在化工厂等企业搬迁后,对原有厂址的土地再利用之前,环保部等部委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且相应标准正在不断完善中。比如,2015年1月,环保部就曾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草案《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基本项目风险筛选指导值包括总镉、总砷等29个污染物项目,物选测项目风险筛选指导值包含苯、滴滴涕、敌敌畏等89个污染物项目。

“相关部委对土地开发的文件要求非常多,三令五申要求先修复再开发,场地调查,实施修复,验收才可以重新开发,但是我们往往把这些程序都忽略掉了。”张益说,在对很多化工厂旧址土地的开发上,带病开发的问题非常多。

张益建议,要对原来老的化工厂,或者类似污染比较重的、可能对身体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工厂旧址,已经建成学校、办公楼、小区等场地要进行审查、评估,包括手续是否齐全、现在的环境情况、对周边的影响等。

实际上,土壤修复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涉及技术门槛高、治理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商业模式缺乏等问题。

常纪文认为,在一些土地修复问题上,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填补相应的管理空白,争取今年提交,明年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找不到责任人的土地修复应该建立国家基金,借鉴美国的超级基金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常州学生 身体异常 毒土地 修复标准 形同虚设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