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洞见

每经网首页 > 洞见 > 正文

余丰慧:头均近千元盈利前景下养殖户务必理性补栏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08 10:12:37

4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经历近两年半的下跌周期后,据监测,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另据农业部最新生猪价格数据,上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5.6%,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更是同比上涨103.3%。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余丰慧

4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经历近两年半的下跌周期后,据监测,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另据农业部最新生猪价格数据,上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5.6%,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更是同比上涨103.3%。

“二师兄”火了,成为近期“网红”和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每头生猪的盈利已经突破900元,猪肉价格大涨是对过去“谷贱伤农”效应的报复。这与农业部的判断一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此轮猪价淡季不淡、突然爆发的性质是什么?总的看来,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

“二师兄”一头连着养殖户的利益,另一头又连着消费者的利益。稳定猪肉价格,如何既不出现肉价过高伤及消费者、又不要猪价过低伤害养殖户,是一个需要持续解决好的课题。

在中国,不仅养猪业,甚至整个农业始终没有摆脱“价格上涨—一哄而起扩大种养殖、增加供应—价格暴跌—种养殖亏损严重、大幅减少供应—供应减少、价格暴涨”的怪圈。这就是“猪周期”与“农产品周期”。背后是对生产力的大破坏,是对消费者、生产者利益的大侵害。

这次的猪肉价格大涨是典型的、标准的“猪周期”的反映。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猪肉价格上涨大多伴随着饲料上涨等成本推进,而这次饲料等成本不涨反降;其次,猪肉价格一般在旺季涨价,而这次在3月份的淡季却大幅上涨。说明完全是供给端出了问题,即需求侧没有变化,但供给大幅减少而引发了价格上升。

不要轻视一头猪价格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猪肉价格上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猪肉价格变化,有可能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

猪肉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CPI的走势。据了解,猪肉是中国CPI商品篮子中262个基本分类之一。由于价格的变化,CPI商品篮子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比重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看,CPI商品篮子中猪肉的比重在3%左右。也就是说,猪肉价格上涨1%,会带动CPI上涨0.03%左右。而一旦肉价出现10%的涨幅,则可能带动CPI出现0.3个百分点左右的上涨率。这是一个惊人的幅度。以2月份CPI同比涨幅攀升到2.3%为例,如果再上涨0.3个百分点,将接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控制目标,会加剧通胀的风险。

猪肉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养猪业积极性,刺激供给侧加大供应,修复供需失衡,对养殖市场行情来说是大利好。但这也可能导致“猪周期”继续发酵。养殖户开始盲目上马投资养猪业,结果新一轮过剩苗头显现,猪肉价格过山车,“谷贱伤农”再重演,“猪周期”循环往复下去,重复一年赚、两年平、三年亏的老路。

最让人担心的是,“猪周期”带来的通胀迅速走高,可能迫使货币政策转向。因为货币政策要盯住CPI、就业率和GDP增速,而首先要盯住的就是物价走势。物价攀升,货币政策必须从紧,这对市场流动性的打击是致命的。加上美国加息预期引发的中国资本外流加剧,对下行压力大的中国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当务之急是防止“猪周期”继续演绎下去。农牧业包括养殖业是弱势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及时发布、指导引导作用,让养殖户认清生猪行情的趋势,切忌再次陷入“猪周期”怪圈。

农业部与商务部共同判断,由于近期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生猪养殖过热的迹象已经出现了,一些此前由于亏损严重而下马的养猪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对于养殖户来讲,要提高风险意识,既要理性补栏,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要适时出栏,不要压栏惜售,以免价格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责编 靳水平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余丰慧 4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经历近两年半的下跌周期后,据监测,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新高。另据农业部最新生猪价格数据,上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5.6%,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更是同比上涨103.3%。 “二师兄”火了,成为近期“网红”和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每头生猪的盈利已经突破900元,猪肉价格大涨是对过去“谷贱伤农”效应的报复。这与农业部的判断一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此轮猪价淡季不淡、突然爆发的性质是什么?总的看来,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复性和补偿性。 “二师兄”一头连着养殖户的利益,另一头又连着消费者的利益。稳定猪肉价格,如何既不出现肉价过高伤及消费者、又不要猪价过低伤害养殖户,是一个需要持续解决好的课题。 在中国,不仅养猪业,甚至整个农业始终没有摆脱“价格上涨—一哄而起扩大种养殖、增加供应—价格暴跌—种养殖亏损严重、大幅减少供应—供应减少、价格暴涨”的怪圈。这就是“猪周期”与“农产品周期”。背后是对生产力的大破坏,是对消费者、生产者利益的大侵害。 这次的猪肉价格大涨是典型的、标准的“猪周期”的反映。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猪肉价格上涨大多伴随着饲料上涨等成本推进,而这次饲料等成本不涨反降;其次,猪肉价格一般在旺季涨价,而这次在3月份的淡季却大幅上涨。说明完全是供给端出了问题,即需求侧没有变化,但供给大幅减少而引发了价格上升。 不要轻视一头猪价格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猪肉价格上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猪肉价格变化,有可能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 猪肉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CPI的走势。据了解,猪肉是中国CPI商品篮子中262个基本分类之一。由于价格的变化,CPI商品篮子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比重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上看,CPI商品篮子中猪肉的比重在3%左右。也就是说,猪肉价格上涨1%,会带动CPI上涨0.03%左右。而一旦肉价出现10%的涨幅,则可能带动CPI出现0.3个百分点左右的上涨率。这是一个惊人的幅度。以2月份CPI同比涨幅攀升到2.3%为例,如果再上涨0.3个百分点,将接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控制目标,会加剧通胀的风险。 猪肉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养猪业积极性,刺激供给侧加大供应,修复供需失衡,对养殖市场行情来说是大利好。但这也可能导致“猪周期”继续发酵。养殖户开始盲目上马投资养猪业,结果新一轮过剩苗头显现,猪肉价格过山车,“谷贱伤农”再重演,“猪周期”循环往复下去,重复一年赚、两年平、三年亏的老路。 最让人担心的是,“猪周期”带来的通胀迅速走高,可能迫使货币政策转向。因为货币政策要盯住CPI、就业率和GDP增速,而首先要盯住的就是物价走势。物价攀升,货币政策必须从紧,这对市场流动性的打击是致命的。加上美国加息预期引发的中国资本外流加剧,对下行压力大的中国经济可谓雪上加霜。 当务之急是防止“猪周期”继续演绎下去。农牧业包括养殖业是弱势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及时发布、指导引导作用,让养殖户认清生猪行情的趋势,切忌再次陷入“猪周期”怪圈。 农业部与商务部共同判断,由于近期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积极性开始恢复,有利于增加后期猪肉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可能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步增加,猪肉价也将逐步企稳,暴涨的可能性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生猪养殖过热的迹象已经出现了,一些此前由于亏损严重而下马的养猪场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对于养殖户来讲,要提高风险意识,既要理性补栏,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要适时出栏,不要压栏惜售,以免价格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余丰慧:头均近千元盈利前景下养殖户务必理性补栏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