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限行堵车有点烦 出个门何时才不难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11 02:18:4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提起堵车,没人不烦,现在这件烦心事正在向全国各级城市蔓延。高德在今年初公布的报告显示,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监测的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

为了治堵,有的城市修地铁,有的城市限行限购。老百姓都希望道路通畅,可是对于各种治堵的方法却有一些质疑。今年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也将这些质疑带到了会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问题一:限行到底合不合法

百姓说:堵车要限行,污染要限行,开会更要限行。买了新车后的小半年里就赶上几次单双号限行,这和买了饭不让吃、买了衣服不让穿有什么区别?

郑淑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国务院提交议案以后,议案当中也规定了限行限购的措施,在人大常委会审议过程当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是不是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后来《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这个方面作了一些修改,删去了限行的规定。主要考虑是:第一,这个规定涉及公民财产权的行使,应当慎重。第二,治理机动车的污染情况也可以通过提高油品质量、提高用车成本这些方式来解决。第三,这相当于授权了省级政府规定限行范围,省一级政府行使这个权利未必合适,很可能分割统一市场。第四个理由是社会成本高、群众意见大,两次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反对限行的人很多。

点评:政府可以倡导绿色出行,市场可以根据供需提高停车费,但选择权最终还是在老百姓手中。高峰期的公交车和地铁挤成了罐头,越是刮风下雨越打不到出租车,公共交通仍然难以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开车自然会成为很多人不得已的选择。要让百姓有尊严的活着,尊重选择权是第一步。

问题二:自行车道被占很头疼

百姓说:生活在北京,上班路程七公里,我曾经多次尝试骑车上班,一来锻炼身体,二来不怕堵车。可现实情况是,很多道路的自行车道都变成了机动车的停车位,到了路口还会变成机动车的右转道,非常不安全。

顾大松(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应该将以车为本的思路转变为以人为本,驾车人和非驾车人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要理性平衡两者的冲突。要把中心城区的部分道路让给行人和绿色出行者。同时加快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的建设。

点评:其实不只是自行车道,不少城市的步行道都被机动车挤占了。道路设计围着汽车转,考虑的都是汽车怎么方便。路越来越宽,立交桥越建越多,老百姓要是骑车或者步行过个马路都危险重重,下了公交车要走天桥才能到步行道。这样的设计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骑车和步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不如选择开车。

问题三:搬到郊区通勤怎么办

百姓说:我和老公结婚前凑了首付,在郊区买了房子。本想着虽然离公司有些远,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是没过多久两个人就都扛不住了,不论是开车还是公交、地铁,每天上班单程至少要一个半小时,通勤成本高,环境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最终还是选择在市中心租了房子。

虞纯(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汽车分公司公交车司机):我认为治堵的关键是“疏”。大城市可以通过建设新城区和卫星城引导人口分流,形成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完整的生态圈,减轻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二、三线城市要汲取大城市教训,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点评:“大城市病”不只北京有,很多二、三线城市“病”的也不轻。从北京市之前公布的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来看,政府引导人口搬出城六区的意图非常明显。让老百姓搬到郊区去,在产业实现充分疏导之前,首先就要解决通勤问题,不然还没到公司就在路上累得够呛,这不也是增加社会成本吗?

问题四:小区开放后还安全吗

百姓说:听说为了治理拥堵,要逐渐打开封闭小区。孩子出生前,我们买下这座房子,单价比周围的小区高20%,就是看重小区封闭,治安好。如果把小区打开了,我多付的20%房价怎么算?小区里都是车,孩子是肯定不能在楼下玩了。

许进(全国政协委员、清大筑境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打开小区围墙、开放小区道路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技术可行性和安全问题。一些小区的内部是花园和步行道,即使开放也不具备车辆通行的条件。如果要开放小区,不仅仅要考虑小区的治安问题,还要考虑小区的交通安全问题。现在,小区内部的车辆通行已经对居民的出行构成了安全威胁,如果大量的社会车辆进入小区,居民出行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点评:客观地说,开放小区的确有利于解决拥堵问题。有些人说,几十年前中国没有封闭小区,现在人们反对拆掉围墙是因为缺少安全感。可是几十年前中国也没有这么多汽车,房价也没有这么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没有快到没时间和邻居打招呼的地步。社会已经变化,政策就要尊重现状,因势利导才能解决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