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策略

每经网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

张敬伟:从新年初始的熔断看股市乱与治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06 00:57:40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2016年1月5日专门就此安抚市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新年开市后第一个交易日熔断机制就被触发。

1月4日是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大跌,沪深300指数在午后跌幅扩大至5.05%,触发熔断机制;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7%,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

2016年1月5日,两市剧震沪指跌0.26%,创业板大跌2.99%。

A股2015年大幅动荡,虽然到了年末趋于平稳,但从大乱到大治仍需要过程和时间。而在新年交易首日,资本市场一向躁动,熔断机制发生作用也就很正常了。好在第二个交易日,两市还是稳住了阵脚。

A股“保险丝”发生作用未必是坏事。股市熔断机制,总是要以市场跌宕起伏来检验。问题在于,由于是新年首个交易日,且熔断机制首次发挥作用,“熔断”对监管者和投资者带来的冲击是突然的。两“者”对“熔断”都还没有完全适应,也正因为如此,熔断机制带给市场的不是“冷静”而是“恐慌”。

是熔断机制导致A股市场恐慌性大跌吗?证监会发言人邓舸2016年1月5日专门就此安抚市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

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A股市场跌宕起伏怨不得熔断机制,不可因果倒置——A股紊乱是引入熔断机制的因,而不是果。2015年,A股从年中震荡,第三季度经过一揽子治理才逐渐平复。2015年全年的A股市场,从股指看似乎是从终点回到了起点,但无论是制度规范还是交易规则,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更规范、更少违规搅水和妖股肆行、且对接全球资本市场的开放系统呈现在中外投资者面前。

在悲观的投资者看来,也许A股市场是大病初愈;客观上讲,即使A股尚未完全恢复,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却也明显加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因素在减少,融资正面效应将会逐步体现,过度投机会被弱化。但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心理阴影还在,市场神经依然敏感脆弱,这样的态势遭遇熔断机制,导致出现乱象并不奇怪。

资本流动的趋利性决定了投资者不可能对熔断机制脱敏。由于投资者跟风、资本流形成潮涌,初尝“熔断”形成的恐慌更加剧了非理性资本流的逃逸。由此可以看出,2015年股市动荡对2016新年首个交易日有惯性推力。

邓舸说得不错,市场对熔断机制需要“逐步调整适应”。但监管者和交易所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一是对于熔断机制的实施应有周详预案,对于新年首个交易日是否会触发熔断机制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研判,这样监管者和交易所就不会应对无措。

二是在触发5%的熔点时,监管者和交易所有义务对市场大跌进行调查,给出说法,以稳定投资者情绪,不至于15分钟之后再次进入7%的熔断阈值。也许监管者是想让市场发挥作用,做冷静的旁观者,对A股市场应对熔断机制的能力进行压力测试。但此时A股市场最需要的是扶正祛邪。熔断机制突发作用,不是“保险丝”的问题,而是“电工”是否履职和A股“电路系统”是否存在系统性“漏电”风险。

新年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几乎全部遭遇“黑色星期一”。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对全球股市的拖累具有长期性、波动性和不可预知性。A股市场在开放中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熔断机制也好,其他治理举措和新的交易规则也罢,都应体现出全球性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伴随着2016年1月8日5%以上大股东不得减持的禁令到期,加之注册制最快有望于3月启动,A股市场将面临着紧迫的市场供需失衡。监管者对于注册制和减持解禁是否有足够的应对举措,是确保A股稳定的关键。否则,A股市场还会在乱中踯躅而行,而不能实现大治。

监管层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2016年1月5日两市没有再次触发“熔点”,据传还有国家队托市。这对A股市场而言当然是好消息。但长期看,构建诚信的A股基本面,改善散户占比过高的结构,才是监管层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熔断 股市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