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学院

每经网首页 > 商学院 > 正文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峰:中国智造突围 没有夕阳行业 只有夕阳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31 00:45:16

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传统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改善产品性能,也可以改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2015年初,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网络引起不小的轰动。一边是国内制造业压力加剧,另一边却是国人在国外疯狂扫货。这背后折射的是随着公众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需求也向中高端转移。

2015年11月以来,官方多次强调从供给侧着力经济调整。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就制造业而言,供给侧调整就是通过生产技术等创新来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谈转型升级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

NBD:PPI持续下滑、PMI位于荣枯线以下。您如何看待当前制造业现状?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

刘峰:目前制造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原来依靠投资驱动,大规模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已经很难为续,大量过剩产能需要出清。在近几年,我国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也逐渐明确。

我认为现在产业转型升级有两个动能,一是传统行业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的生产,并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同时,将产品制造与服务一体化来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在成衣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到出现了一些成功转型的企业,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二是依靠新的技术突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发展得比较快,规模也比较大;但是其他新兴产业,如3D打印、精准医疗等多处于研究和产业布局阶段,大规模应用还不成熟。

NBD: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刘峰: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刺激政策。发展到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矛盾和特点发生了变化,需要强化供给侧政策的功能。就制造业而言,供给侧政策需要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一方面,扩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素的有效供给,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全员素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要素供给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另一方面,做好“减法”,重点是政府要简政放权、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NBD: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在转型升级中有哪些好做法?

刘峰:我认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传统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改善产品性能,也可以改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总体上看,传统制造业更多的要向“客户驱动型”制造升级,在C2M的大框架下来探索自身升级的路径。

谈智能制造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NBD:在您看来,我国的智能制造目前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挑战?

刘峰:智能制造是个很泛的概念,主要特点包括数据驱动,生产系统自感知、自组织等特点。我国多数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自动化的阶段,也有一些行业的智能制造开始起步。中国制造业要进入智能制造阶段,还需要补一些课,如精益生产的课、工业工程的课。同时,中国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应该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要做“客户驱动型”的智能制造,在C2M的大框架来布局。

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上还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首先是技术问题,传感器、芯片、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等核心技术需要突破。另外,还有成本问题,因为智能制造系统升级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外有两点挑战,现在很少人提及,一是数据的权属问题,二是智能生产系统出现故障和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界定问题。

NBD:“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化?

刘峰:在2006年,我国发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并非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化,只是对这一战略的深化。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路径主要是学习引进西方成果,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现阶段,我认为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效率更高,因为这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往前走一点,风险小,成本低,效益好。政府可能希望企业更多研发颠覆性技术,但从企业成本效益角度考虑,还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更具可行性。

NBD:您认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避免哪些误区?

刘峰:一是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现在谈到制造业升级,必然谈到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并以其为标杆。但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底子薄,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德国、美国差别很大,不能简单模仿,必须走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二是避免短缺思维和冷战思维,认为我们缺什么,就应重点做什么,甚至追求大而全,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产业技术研发布局。这不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分工下,应该更多地做我们擅长的事。

精彩观点

我认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传统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改善产品性能,也可以改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底子薄,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德国、美国差别很大,不能简单模仿,必须走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冯彪 2015年初,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网络引起不小的轰动。一边是国内制造业压力加剧,另一边却是国人在国外疯狂扫货。这背后折射的是随着公众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需求也向中高端转移。 2015年11月以来,官方多次强调从供给侧着力经济调整。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就制造业而言,供给侧调整就是通过生产技术等创新来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谈转型升级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 NBD:PPI持续下滑、PMI位于荣枯线以下。您如何看待当前制造业现状?转型升级有哪些路径? 刘峰:目前制造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原来依靠投资驱动,大规模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已经很难为续,大量过剩产能需要出清。在近几年,我国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亮点,未来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也逐渐明确。 我认为现在产业转型升级有两个动能,一是传统行业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的生产,并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同时,将产品制造与服务一体化来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在成衣制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到出现了一些成功转型的企业,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二是依靠新的技术突破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发展得比较快,规模也比较大;但是其他新兴产业,如3D打印、精准医疗等多处于研究和产业布局阶段,大规模应用还不成熟。 NBD: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刘峰: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刺激政策。发展到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矛盾和特点发生了变化,需要强化供给侧政策的功能。就制造业而言,供给侧政策需要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一方面,扩大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素的有效供给,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全员素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要素供给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另一方面,做好“减法”,重点是政府要简政放权、加强政策制度协调性,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社会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 NBD: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在转型升级中有哪些好做法? 刘峰:我认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传统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改善产品性能,也可以改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总体上看,传统制造业更多的要向“客户驱动型”制造升级,在C2M的大框架下来探索自身升级的路径。 谈智能制造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NBD:在您看来,我国的智能制造目前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挑战? 刘峰:智能制造是个很泛的概念,主要特点包括数据驱动,生产系统自感知、自组织等特点。我国多数制造业总体上还处于自动化的阶段,也有一些行业的智能制造开始起步。中国制造业要进入智能制造阶段,还需要补一些课,如精益生产的课、工业工程的课。同时,中国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应该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要做“客户驱动型”的智能制造,在C2M的大框架来布局。 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上还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首先是技术问题,传感器、芯片、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等核心技术需要突破。另外,还有成本问题,因为智能制造系统升级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外有两点挑战,现在很少人提及,一是数据的权属问题,二是智能生产系统出现故障和造成损害的法律责任界定问题。 NBD:“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化? 刘峰:在2006年,我国发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并非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变化,只是对这一战略的深化。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路径主要是学习引进西方成果,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现阶段,我认为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效率更高,因为这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往前走一点,风险小,成本低,效益好。政府可能希望企业更多研发颠覆性技术,但从企业成本效益角度考虑,还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路径更具可行性。 NBD:您认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避免哪些误区? 刘峰:一是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现在谈到制造业升级,必然谈到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并以其为标杆。但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底子薄,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德国、美国差别很大,不能简单模仿,必须走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二是避免短缺思维和冷战思维,认为我们缺什么,就应重点做什么,甚至追求大而全,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产业技术研发布局。这不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分工下,应该更多地做我们擅长的事。 精彩观点 我认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产品。传统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改善产品性能,也可以改商业模式,从而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底子薄,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德国、美国差别很大,不能简单模仿,必须走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
中国智造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