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点公司 > 正文

实地探访“寒冬”中的华强北:盯上“创客潮” 转型前景尚不明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27 23:03:39

面对电商冲击,华强北市场里的公司与大大小小的创业者们压力不小。已经离开电子卖场的创业者被淘汰了,而选择坚守的人们正在转型寻找出路。

每经编辑 王志福    

每经记者 王志福  

近日,天涯热帖《别了,华强北》,让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地铁已经在华强北建了3年多,主干街道被围栏遮挡,电子卖场被脚手架包裹,街边的零售店里只有叫卖的店员而鲜有顾客光临。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电子元器件卖场时,发现卖场内也出现了撤离后的空铺。

面对电商冲击,华强北市场里的公司与大大小小的创业者们压力不小。已经离开电子卖场的创业者被淘汰了,而选择坚守的人们正在转型寻找出路。

实体电子卖场已现颓势   

50万人次的日客流量;3万以上经营电子产品的商户;21家经营面积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卖场,最大的电子产品卖场约5万平方米;鼎盛时期370亿元的年销售额……这是华强北处于“黄金时代”时的数据。

好景不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冲击着传统实体商业模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华强北实体电子卖场颓势已现,区域物业租赁持续不景气、周边写字楼空租率增加,租金水平持续下降。

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实体电子卖场的颓势。深圳华强(000062,SZ)201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电子市场经营业务实现营收2.25亿元,同比下滑4.48%,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滑10.77%;深赛格(000058,SZ)2015年半年报显示,电子市场业务实现营收1.58亿元,同比下滑0.47%,实现净利润4479万元,同比下滑11.69%。

多位在华强北经营的商家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经营状况不佳,2016年情势不容乐观。经营电脑组装生意的程卫民(化名)说,与周边商户交流得知,其所在的电子卖场三楼(2015)年后将有1/4档口会撤店。

“空铺潮”涌现有迹可循。直到如今,华强北大部分的商铺依然采用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各个商铺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三是频繁的价格战导致利润过低。

不仅仅是华强北的实体电子卖场出现颓势,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实体电子卖场也在走下坡路。如今的中关村鼎好二期除地下二层和一层部分商户外都已腾空,曾经专营电脑配件的五层也改成了人才市场。

转型双市场:实体卖场+线上商城   

电子卖场主营标准化程度较高的3C类产品,所以这类产品更加适合电商渠道销售。随着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的加速布局,电商在配送上门、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实体电子卖场。

面对电商冲击,上市公司深圳华强选择拥抱互联网。在其2015年半年报中,深圳华强表示:“通过对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整合,充分利用上游原厂、下游客户以及华强电子世界、华强电子网等相关资源,打造贯穿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交易服务平台。”

在华强电子世界这一实体市场基础上,深圳华强正在推动线上市场的建设。在电子元器件B2B平台方面,着力于“华强电子网”的升级。2015年初华强LED商城上线,开辟安防会展模块,并开发了PayPal一键支付功能。

2015年12月17日,深圳华强控股子公司华强电商在新三板挂牌,这是深圳华强在3C产品网络分销平台建设的又一动作。

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深圳华强走的是资源整合之路。2015年3月,其斥资10.34亿元收购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湘海电子100%股权。2015年12月25日,深圳华强又以1.9亿元收购专注电子元器件长尾需求市场的深圳捷扬讯科7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华强重点打造的“电子商品交易中心”在其2015年半年报中,尚没有业绩体现,只提到“目前,电子商品交易中心仍处于投入期”。

深赛格2015年半年报显示,为了应对行业萎缩的不利局面,公司正在探索电子市场业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即O2O模式。2015年,深赛格实施了“赛格工厂店”项目,从电商平台建设、批发渠道拓展、实体店销售三方面入手,在深圳赛格市场分公司及南京赛格搭建了“实体+电商+渠道”的复合式“工厂店”经营模式。

身处华强北的两家上市公司都将转型的方向聚焦于“实体+电商”,并整合旗下供应链资源,打造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交易平台。

两上市公司争开“创客中心”   

据《北京日报》报道,自2014年中关村创业大街投入运营,截至目前,签约入驻的创服机构已增长到30家,孵化创业团队600个。其中350个团队获得融资,总融资额17.5亿元。

如果说中关村的转型升级属于政策主导型,那么华强北的转型则是“内生性”升级。依托华强北3万多家电子商户资源,以及品类齐全的供应链资源,以深圳华强和深赛格为代表的上市公司正在将目光投向“创客潮”。

仅在2015年6月,华强北就先后开业两个“创客中心”:6月12日,位于华强广场7楼的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对外开放;13日,位于赛格大厦12楼的赛格创客中心对外开放,并宣布全球招募创客团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两家“创客中心”发现,两者在配套、功能、项目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叠。均设有产品展示区、路演区、办公服务区、交流休闲区等,而入驻项目则聚焦于智能硬件和“互联网+”两个方向。

两家上市公司除了各自的“创客中心”外,还有各自的配套举措。除了2000万元打造“赛格国际创客产品展示推广中心”,深赛格设立“深圳赛格股份有限公司创品汇分公司”,用以建立并运营展示中心;深圳华强于2015年11月11日发布公告,出资设立“华强梦想创投基金”,拟借助专业投资团队和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项目孵化成功率。

除此之外,深圳华强还频繁联手互联网巨头,先后与腾讯、京东战略合作。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总经理李诺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京东和腾讯的合作是优势互补。京东和腾讯看中了深圳华强的供应链优势,深圳华强则分别看中了腾讯的流量和京东的渠道。

当实体电子卖场的寒冬来临,作为个体创业者能够做的就是调整经销模式,拥抱电子商务,更加专注于研究电子产品的流行趋势,从而提前热身,增强内力抵抗行业寒冬。以深圳华强和深赛格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则要更多专注于战略布局,从“实体店+电商+渠道”的新型商业模式,到整合资源建设“创客中心”,向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服务商角色进行转型。

 

 

 

讲不出再见:坚守华强北的5位商人“写真”

每经记者 王志福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华强北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但一群在这里打拼的电子行业创业者,使得这里成为与中关村遥相呼应的中国电子行业南方“重镇”。近日,一篇《别了,华强北》的网帖让这个创业群体更多地被网民熟知,也让更多人好奇:为何有人离华强北而去?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时一周在深圳华强北走访调查,选取其中5位经历不同却具有代表性的华强北创业者,通过他们或可一窥华强北转型图景。

华强北的商业大潮奔腾不息,浪花淘尽英雄。这5位受访者相同的是都在华强北打拼,不同的是经历、思维和结局。

“别了,华强北”。对于放弃变革的创业者来说,这就是离开,就是清零在华强北的创业经历;而对曾经的“华强北模式”说再见,或升级产品变革团队,或投身“创客”的人,则意味着仍将奋斗在华强北,继续接受市场大潮的洗礼。

20年老赛格人:20年来只守一个摊位

程卫民(化名)这个来自河南的中年男人,已经在华强北打拼了超过20年,20后的今天他仍旧守着当初的一个摊位。

“我见证过华强北的黄金时代。”程卫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头几年时,他跟着当时的老板来到华强北做电脑生意。随着个人电脑普及,华强北的电子行业日渐火爆。彼时,华强北经常出现人挤人的场面。程卫民表示,当时如果有客人只看不买,档口老板会直接对顾客说,“不买就走,别挡着后面客人”。

那个火爆的“卖方市场”时代,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时代。程卫民回忆称,当时有一位专门做CPU风扇生意的档口老板,因为生意过于火爆而导致供不应求,于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于将假风扇销售给顾客。

“《别了,华强北》那篇帖子我看了,感同身受。”程卫民认为自己和那位离开华强北的人一样,输给了变化太快的时代。如果不能顺应电商的发展潮流,依旧守着档口靠传统模式做生意,注定会被淘汰掉。

“2016年估计会撤掉1/4的铺子,没生意不走干嘛?”程卫民指着自己档口旁边的一排门店说。

玩电商的80后店主:60%份额通过网络交易

来自湖北恩施的许然(化名)十几岁时就出来打拼,2007年和朋友在华强北合伙开档口,专营电脑业务,生意最好时有30多个员工,开了3家门店。2008年开始自己单干,今年自己的团队有25人。如今,刚满30岁的他在深圳有房有车,正在办理积分入户。

2010年开始,许然就察觉到了互联网对自己生意的影响。他开始在网上搜索进货渠道,寻找最低价的货源。同时,自己也开始在京东和淘宝开设网店。

许然目前主要经营的是无线终端批发,包括无线路由、无线音箱、智能手表手环等。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自己的公司目前主要向华强北的同行、深圳关外同行、内陆省份同行进行“铺货”,而且其中60%的份额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商平台”交易。许然坦陈,正是因为年轻人善于学习,跟上了电商的潮流,才能在周围同行撤店走人的大势下“逆市”发展。

许然认为,未来的电子终端行业肯定是“电商化”和“重服务”。电子终端未来也会比照服装行业进行一种“保护性”改革,比如有些手机型号只在线下卖,以此保护实体店,线上会有“专款”供应。实体店不会消失,因为以后会向“服务性”角色转变,加强产品的售后环节。

外贸商人转行“创客”:华强北商业模式太简单

85后的连长(化名)是2015年刚刚转型“创客”的电子元器件商人之一,曾经将电子元器件外贸营业额做到数千万元,今年年中接受邀请加入“创客中心”。

2008年就来到华强北打工的连长碰上了“红利期”,当时他跟随一个做电子元器件的老板一起干,打印订单的传真机一整天都没停过,根本不用考虑报价,只要有报价就会有订单。

2012年,连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2013年开始,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合伙搞“演唱会”、开公司,直至2015年5月又在“华强北创客中心”合开了一家创客咖啡店。后来受创客中心理邀请,正式转型投入“创客中心”的经营。

“越是容易被复制的商业模式,越是存在问题。”连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华强北的商业模式比较传统,就是“直买直销”,直到如今还有不少档口是这样的模式。如果没有自己的技术沉淀和模式创新,被淘汰掉是在所难免的。

“深二代”潮商:走出差异化之路

2007年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华强北经商的谢浩杰是一位“深二代”。作为华强北转型较为成功的商人代表之一,谢浩杰有着商人的精明勤勉,又表现出了“85后”的善于学习和紧跟潮流。

谢浩杰的公司主营国产一线手机品牌的适配器,之所以不选择手机而选择适配器,谢浩杰的理由是“走差异化道路”,不去进入利润较薄的手机领域,将适配器这一细分行业做大就可以活得很好。

“我们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产品。”谢浩杰表示,其正在关注“大健康”和“互联网教育”,谢浩杰想要加大这两个领域的业务占比,因为这代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谢浩杰一直强调“选对行情”至关重要,华强北传统模式的“行情”已经过去。以前华强北可以采用市场内互相调货,凭借低价获得客源,靠的是“信息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华强北这种“红利”已经消失,那个柜台费高达60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电阻电容老兵:左手元器件,右手创客

自1996年开始从事电阻电容行业,陈海升已经在华强北打拼了20年。对于如何转型的问题,陈海升用“与其钻研术,不如专注道”来作答。

“我们一直在进行变革,比如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陈海升认为,工业4.0的内涵之一就是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体系。除了电子元器件的主业,陈海升2014年还作为发起人组建了“零到壹孵化器”。目前,深圳已经有大大小小2000多个“创客中心”或“孵化器”,陈海升认为“零到壹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试行“导师制”。

陈海升作为“零到壹孵化器”38位导师之一,已经投资并指导了4个项目。他表示,导师真金白银的投资与资深行业经验的指导,会极大提高创客团队的孵化成功率。而且通过多个比赛对创客进行挑选,也筛选了相对靠谱的创客团队。

不管是电子元器件行业,还是“创客潮”,陈海升认为都应该回归到商业的本质:创造价值,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加电子贸易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和沟通成本,这就可以产生价值;而导师制孵化创客项目,挖掘真正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和项目,也是在创造价值。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华强北 创客 转型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