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叶檀:上市公司钱多到能大买理财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23 01:52:45

每经编辑 叶檀    

有些人对上市公司一边大量融资、一边拿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深感愤怒。

《证券时报》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初至11月18日,已有534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近4000亿元,不仅公司家数超过去年全年(412家),金额也超出同期约两成。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以前就有,证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度委托理财累计发生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2家,发生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的公司有21家,2012年更多。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如超募大规模发生时,一些上市公司反映,监管层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严格,上市公司有着进行现金财富管理的强烈需求。

短期只是在调头寸、投资项目期间获得收益,项目若分步骤开展,进行理财投资的也就越来越少。

当上市公司长期进行理财投资时,说明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因为这代表上市公司判断,进行实体投资所获得的收益还不如理财产品,风险却比理财产品高。

这可以作为实体公司盈利的一条重要分界线来看。2012年三季度,中原高速、金新农等70家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申购金额从1000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4%至5%。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公司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

这不是个太高的回报率,但高于通胀、可以保本,安全性有保障,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我们只能认为,对于这部分理财的公司而言,现在投资实体风险与回报在总体上并不比投资理财产品好,理财收益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盈利点。

上市公司这么做是合法合规的。转引中证网的报道,《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但其投资的产品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也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对上市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目前监管层并没有详细规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自有资金用于投资只需要董事会通过,无需进行股东大会表决。不管募集资金还是自有资金,只要保证安全,就可以买理财产品。

给了上市公司那么多廉价资金,实体投资风险又极大,因此资金沉淀到风险相对小的金融产品中,是一个可以想象的结局。上市公司不是理想主义者,也没有肩负着给实体企业去杠杆、增加GDP的必然使命。

实体经济风险,以及资金的虚拟循环从上市公司的数据可见一斑。

《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据Wind资讯数据筛选发现,沪深两市有多达266家上市公司扣非后每股收益在2012年~2014年均为负数,比例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这些企业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高达2500亿元、获得政府补助达356亿元。另一方面,2014年即使是极端乐观的数据,去除银行后的上市公司赢利1万多亿元,4000亿元资金投入理财,不是个小数目。

上市公司资金多,通常负责任的上市公司会做两件事:要么进行高管持股调整改变内部的激励机制,提升公司未来竞争力;要么像美国大型公司一样,不断回购,提升股价还利于投资者。

有些A股上市公司是铁公鸡,或者说了不兑现。7月证监会发布公告,要求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增持、回购股票、董监高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中五选一推送利好。当时,两市93家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近500亿元。截至10月14日收盘,实际回购金额仅占计划回购金额上限的0.4%,理由是保留子弹等等,有的甚至根本不给理由。

这只能说明,回购让利于投资者,对信用不彰、品牌溢价不明显的上市公司没有好处,反正大家都短炒概念,干嘛要做冤大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市公司 理财产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