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家建言:上海自贸区应注重破解金融创新制度障碍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9-29 23:53:49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9月29日在上海表示,上海在自贸区建设方面确实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要有危机感,因为之前的一些先行先试的优势已经在减弱,“只要我们在自贸区,我们注重金融创新制度障碍的破解,注重四个中心和自贸区以及科创中心联动机制的设计,未来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做得更好。”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记者  夏冰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9月29日在上海表示,上海在自贸区建设方面确实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要有危机感,因为之前的一些先行先试的优势已经在减弱,“只要我们在自贸区,我们注重金融创新制度障碍的破解,注重四个中心和自贸区以及科创中心联动机制的设计,未来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会做得更好。”

赵晓菊是在由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主题论坛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两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赵晓菊从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自贸区两个功能的角度,探讨了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发展,给出了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赵晓菊首先指出,上海自贸区成立两年来,在金融的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效。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成效显著、潜力巨大、自我超越、联动发展。

他展示了一系列数据:到今年8月底,有36家单位已经接入了分账核算,累计开设自由贸易账户29000家,有70多家企业获准开展跨国公司总部的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到8月中旬,自贸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本外币的结算总额超过了2万亿元。

此外,联交所在上海自贸区内也设立了联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能源交易中心也在自贸区内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板也已经开始运行;另外,将要登陆上海资本市场新兴板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在岸、离岸市场的连接也已经初步推进。

“自贸区成立两年来,金融的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自己对它的评价以及外部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国内机构、实体经济等都对上海自贸区提出了要在创新方面取得成效,他们期望是更高的。”赵晓菊认为,上海与纽约、香港、新加坡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的开放度和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方面,所以,上海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要有紧迫感危机感。

“有一些先行先试的优势已经在减弱。比方说负面清单推广到全国另外三个自贸区;第二、金融要素市场也出现了分散化;第三、FT账户没有拓展到证券和保险领域,这个进度还是慢了一些;第四、金融创新方案的落地还略显迟缓,这当中有一些制度障碍;第五、天津、广东、福建另三个自贸区已开始在金融方面做出一些改革的举措,这些举措有一些力度还是比较大,尤其是广东,在珠海、深圳的联动方面,在离岸和在岸的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方面的方案,是特别具有冲击力的。如果这些都能够落实的话,上海金融改革创新的优势就不那么具有优势了。”赵晓菊如是指出。

展望未来,赵晓菊认为上海应该在这几方面做进一步创新:第一,上海自贸区要和上海四个中心、科创中心的建设联动发展,联动发展体制机制的建设特别重要;第二、自贸区的金融创新要进一步推进。

赵晓菊表示,在联动机制里面,自贸区应该要在智力要素方面有一个联动。“在产业链、资本和人才三个要素当中,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像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他们的成功在人才、财富、资产方面都做得特别好。在市场要素联动方面,要有区域的联动,国际和国内的联动,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联动;另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的联动,要探索PPP和FOF这样一种形式来支持自贸区的发展和科创中心以及联动机制的发展,资本市场要与银行信贷市场联动,科创的投资与股市和股权全程联动。”除此之外,信息渠道的联动,包括一些自贸区的建设以及科创中心的建设、四个中心的建设,国际的信息对于国内学习、借鉴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赵晓菊表示,目前有关于上海自贸区联动机制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建议,已经上报上海市有关方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制度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