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环保执法决定信贷投入“颜色” 专家建议为绿色企业上市“开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9-17 16:14:31

近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2015绿色金融暨生态城市产业化发展分论坛” 在京举办。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彪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场投资的“牛鼻子”牵在谁的手里?

近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2015绿色金融暨生态城市产业化发展分论坛” 在京举办。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方向、行业现状、融合趋势等问题展开探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介绍,应当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绿色金融,法律环境的构建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些违法违规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得不到惩罚,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所带来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张承惠说。

负面影响的后果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到高排放的企业,还能得到高回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绿色金融的整体推进并不好,对此最为热情的也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环保执法推进较好的地区。

环保执法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还不够健全,特别在执法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张承惠建议,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而非行政力量。

张承惠介绍,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绿色金融,法律环境的构建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某些基层地区,绿色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树立起来,执法力度不严,有法不依等情况还比较普遍。

“对于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一些违法违规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得不到惩罚,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其所带来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张承惠说,负面影响的后果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到高排放的企业,还能得到高回报。

她强调,要依靠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执法环境,使得一些企业、一些项目一旦出现高污染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其间接可使金融机构考虑投资风险。

实际上,绿色金融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当时的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绿色金融概念虽然具有较强的前瞻意义,但是,多年来发展仍“不温不火”,直到近年来才引起较高的重视。

今年6月,中国银行业协会26日发布《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增长15.67%达6.0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发布统计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5998.49亿元,较年初新增1127.32亿元,增速23.15%。

于此同时,一些中小银行也逐步发力绿色信贷,发放绿色信贷的资金规模也在快速增加。

超百万亿绿色金融需求市场如何护航

今年9月,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研究中外方专家第三次会议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组长陈雨露表示,对资金需求做了两个时间段的预算,计算了2015至2020年以及2015至2030年的绿色融资需求,并将资金需求划分为“低方案”、“中方案”和“高方案”,按照“高方案”2015至2030年绿色融资需求共计可达123.4万亿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深远,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可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几倍乃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不仅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而且有助于加速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目标。

但是,缺乏系统、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张承惠指出,除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外,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还存在其它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理念、标准、监管、政策、配套。

张承惠介绍,标准方面,对绿色金融、绿色GDP的定义要进行规范,关于绿色GDP,国民经济的核算指标体系需要进行调整;监管方面,从国际态势来看,更多是对金融机构所持资产未来风险的评估,建议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其他类型的资产质量进行评估,比如银行投资的火电站资产是否存在风险;政策方面,需建立一套清晰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不仅包括直接的税收减免,还包括间接的支持,如:为绿色企业开辟一个上市的绿色通道,为其上市融资、发债融资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投资人购买绿色产品等。

此外,张承惠建议,配套设施方面,需要有公信力、专业化机构评估,为金融机构做配套工作;建立绿色资产的流转平台,满足金融机构的流转需要;建立专业的咨询服务,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更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资讯。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绿色金融 环保执法 绿色企业 高排放企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