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李锦:国企改革将重塑A股上市公司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9-16 00:52:16

随着国企重组步伐的加快,部分企业退出要依法处理,要考虑社会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能否及时退出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政策制定要跟上。

每经编辑 李锦    

◎李锦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大方向之下,可以预期的是,大量优势资产将有望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轮重塑上市公司价值将开启,这也将对资本市场构成重大影响。

上述《意见》中的新提法和新变化,可谓看点纷呈,需要仔细品读。现在从学者的角度,陈述个人看法。

国企改革打造独立市场主体,再造红利

看点1: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

解读:这一判断很关键。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但国内外总有一股力量试图否定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成就。在《意见》中,这个评价明确表达了党中央的立场和态度。下一步的国企改革,是在既有成绩基础上的全面深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不断地“完善”。

看点2: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企业活力。

解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目的是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任务便是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看点3: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解读:这个三个“做”和四个“力”是两个层面的任务,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国有经济。这作为一个目标体系提出来有积极意义。三个“做”是实的,生产力的;四个“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

看点4: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解读:交叉持股是经常讲的,相互融合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上,各种所有制相互融合是一种状态,也是股份制企业追求的一种标准。

相互融合,表示混合经济达到的程度与效果,实际上也是国有企业与市场融合的表现。国企在管理、技术、产品、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有优势,劣势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民企的优势是市场化程度较彻底,但在管理、技术、产品、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相对落后,两者恰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什么叫融合?是优势的结合,是一种集成创新。

看点5: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解读: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市场”一词在《意见》中出现35次,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核心是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现在加上“自担风险”一条,强化了风险在市场经济的特征。

看点6: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

解读:三个“正确处理”,体现了国企改革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的原动力,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顶层设计与群众创造相一致时,国企改革必然取得胜利。相违背时,国企改革必然难以成功。要支持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包括试错的人,否则国企改革很难。

分类改革是推进器,提升国企活力

看点7: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解读:这是官方首次正式将国企分公益类、商业类进行改革写入中央文件。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将首先给国企分类。分类改革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避免了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也有助于提升国企的活力。

同时,分类也为将来探索企业的差异化治理方式开启了新方向,未来国企的管理方式也将更加灵活多样。在分类基础上,预计商业类国企将进一步向多种所有制资本敞开大门,国企的并购重组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看点8: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解读:国有资本证券化是一个方向,可以预期的是,大量优势资产将有望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轮重塑上市公司价值将开启,这也是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如果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有几十亿的资本进入股市,这对资本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看点9: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解读: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怎么放开,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这里提出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将网运分开,让其他资本进入,网运问题混合所有制内容,给民资带来了希望。

看点10: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解读:公益性企业目标可以引进民资和外资参与。这里讲的是参与经营,是指经营权。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提供服务。

看点11: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解读:当前很多大型国企上市的多是核心优良资产,没有上市的资产往往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在实现整体上市后,才可能把历史债务等问题慢慢消化掉,这将要求大型国企再次“凤凰涅槃”。

集团公司基本上没有改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都是二级公司或三级公司,为适应上市要求,采取资产包装上市的办法,人为制造了大量的关联交易。提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关联交易,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推进集团改制,意义重大,是一个突破。

看点12: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解读:这两种方式增加了国有资本的灵活性。“优先股”就是在优先取得固定收益的前提下,放弃管理权,可以在充分竞争的商业类国企中增加民间资本数量,以国企经营权换民间资本,从而扩大国企功能。

后者主要应用于公益类企业、自然垄断企业的改革改制,可以在不绝对控股条件下,实现对企业的政策引导。要是出了政治问题、损害国家利益问题时,国家管理股就可能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力。这是引进了欧洲一些国家的金股概念,有利于让更多的外资与民间资本进入,是个创新。

混改推进难点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

看点13: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

解读: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保护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关键是经营权自主。当然目标提出来,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董事长需要适应。

看点14: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解读: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可以先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做起,如首席财务官、首席分析师、首席信息官等。这些岗位在不同企业是通用的,市场上有成熟的薪酬体系供参考。这里提出退出机制,是件不容易的事。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国企高管既享受体制内的行政级别,又拿体制外的高薪。

看点15: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解读:三个“一批”,实际上是在分类以后,对企业进行布局的三种方法,为投资运营公司下一步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创造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有资产大量分布在重化工业,而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投资收益率非常低。怎么清理退出,是复杂的事,但不下决心不行。

国企重组的重点是向优势企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流动,强强联合将是重要特征。

看点16: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

解读:在证券与产权交易中,要以市场公允价格,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变现的资本用于更需要的地方。

看点17: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解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里有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提出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四个“为目标”。这里是四个标准,尤其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让国有企业更有活力,是列于混合所有制的第一的标准。

混合所有制难以推进,实际上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问题。混合所有制能否成功,这既要看改革能否聚准焦点,还要看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效果。

看点18: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解读:文件中提出“三不”,正好是对前一年复杂局面的回应。由于混合所有制比较复杂,此次改革更加强调“稳步进行”、“按序推进”,向外界释放出这种信号:不要为了混改而混改,不要盲目追求混改数量,要追求效果与质量。

看点19: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解读:对非国有资本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或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体现一视同仁,在股权面前一律平等。

包括外资在内,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经推行,整体效果也不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

看点20: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解读: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同时,对企业法修改,也要提到改革日程上。企业法要修订,很多已经过时。

随着国企重组步伐的加快,部分企业退出要依法处理,要考虑社会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能否及时退出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政策制定要跟上。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李锦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开启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大方向之下,可以预期的是,大量优势资产将有望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轮重塑上市公司价值将开启,这也将对资本市场构成重大影响。 上述《意见》中的新提法和新变化,可谓看点纷呈,需要仔细品读。现在从学者的角度,陈述个人看法。 国企改革打造独立市场主体,再造红利 看点1: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 解读:这一判断很关键。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但国内外总有一股力量试图否定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成就。在《意见》中,这个评价明确表达了党中央的立场和态度。下一步的国企改革,是在既有成绩基础上的全面深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不断地“完善”。 看点2: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激发企业活力。 解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目的是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任务便是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看点3: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解读:这个三个“做”和四个“力”是两个层面的任务,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国有经济。这作为一个目标体系提出来有积极意义。三个“做”是实的,生产力的;四个“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 看点4: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解读:交叉持股是经常讲的,相互融合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上,各种所有制相互融合是一种状态,也是股份制企业追求的一种标准。 相互融合,表示混合经济达到的程度与效果,实际上也是国有企业与市场融合的表现。国企在管理、技术、产品、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有优势,劣势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民企的优势是市场化程度较彻底,但在管理、技术、产品、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相对落后,两者恰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什么叫融合?是优势的结合,是一种集成创新。 看点5: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解读:国有企业首先是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市场”一词在《意见》中出现35次,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核心是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现在加上“自担风险”一条,强化了风险在市场经济的特征。 看点6:要正确处理推进改革和坚持法治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搞好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 解读:三个“正确处理”,体现了国企改革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的原动力,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顶层设计与群众创造相一致时,国企改革必然取得胜利。相违背时,国企改革必然难以成功。要支持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包括试错的人,否则国企改革很难。 分类改革是推进器,提升国企活力 看点7: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解读:这是官方首次正式将国企分公益类、商业类进行改革写入中央文件。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将首先给国企分类。分类改革有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避免了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弊端,也有助于提升国企的活力。 同时,分类也为将来探索企业的差异化治理方式开启了新方向,未来国企的管理方式也将更加灵活多样。在分类基础上,预计商业类国企将进一步向多种所有制资本敞开大门,国企的并购重组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看点8: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解读:国有资本证券化是一个方向,可以预期的是,大量优势资产将有望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轮重塑上市公司价值将开启,这也是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如果整体上市,国有资本有几十亿的资本进入股市,这对资本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看点9: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解读:垄断企业、自然垄断企业怎么放开,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这里提出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将网运分开,让其他资本进入,网运问题混合所有制内容,给民资带来了希望。 看点10: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 解读:公益性企业目标可以引进民资和外资参与。这里讲的是参与经营,是指经营权。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提供服务。 看点11: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解读:当前很多大型国企上市的多是核心优良资产,没有上市的资产往往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在实现整体上市后,才可能把历史债务等问题慢慢消化掉,这将要求大型国企再次“凤凰涅槃”。 集团公司基本上没有改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都是二级公司或三级公司,为适应上市要求,采取资产包装上市的办法,人为制造了大量的关联交易。提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就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关联交易,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推进集团改制,意义重大,是一个突破。 看点12: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解读:这两种方式增加了国有资本的灵活性。“优先股”就是在优先取得固定收益的前提下,放弃管理权,可以在充分竞争的商业类国企中增加民间资本数量,以国企经营权换民间资本,从而扩大国企功能。 后者主要应用于公益类企业、自然垄断企业的改革改制,可以在不绝对控股条件下,实现对企业的政策引导。要是出了政治问题、损害国家利益问题时,国家管理股就可能行使一票否决的权力。这是引进了欧洲一些国家的金股概念,有利于让更多的外资与民间资本进入,是个创新。 混改推进难点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 看点13: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 解读: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保护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关键是经营权自主。当然目标提出来,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董事长需要适应。 看点14: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解读: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可以先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做起,如首席财务官、首席分析师、首席信息官等。这些岗位在不同企业是通用的,市场上有成熟的薪酬体系供参考。这里提出退出机制,是件不容易的事。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国企高管既享受体制内的行政级别,又拿体制外的高薪。 看点15: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解读:三个“一批”,实际上是在分类以后,对企业进行布局的三种方法,为投资运营公司下一步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创造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有资产大量分布在重化工业,而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投资收益率非常低。怎么清理退出,是复杂的事,但不下决心不行。 国企重组的重点是向优势企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流动,强强联合将是重要特征。 看点16: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 解读:在证券与产权交易中,要以市场公允价格,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变现的资本用于更需要的地方。 看点17: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解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里有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提出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四个“为目标”。这里是四个标准,尤其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让国有企业更有活力,是列于混合所有制的第一的标准。 混合所有制难以推进,实际上不是所有权而是经营权问题。混合所有制能否成功,这既要看改革能否聚准焦点,还要看是否对经济发展有效果。 看点18: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解读:文件中提出“三不”,正好是对前一年复杂局面的回应。由于混合所有制比较复杂,此次改革更加强调“稳步进行”、“按序推进”,向外界释放出这种信号:不要为了混改而混改,不要盲目追求混改数量,要追求效果与质量。 看点19: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解读:对非国有资本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或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体现一视同仁,在股权面前一律平等。 包括外资在内,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经推行,整体效果也不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助力创业创新和民生改善。 看点20:加强国有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完善国有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 解读: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优化制度、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同时,对企业法修改,也要提到改革日程上。企业法要修订,很多已经过时。 随着国企重组步伐的加快,部分企业退出要依法处理,要考虑社会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能否及时退出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政策制定要跟上。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国企改革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