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捉妖记》票房24.26亿号称史上第一 业内人士质疑“有水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9-13 00:11:19

截止9月11日15时,《捉妖记》上映59天累计票房24.2671亿,超过上映47日的《速度与激情7》的24.2655亿,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冠军。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师烨东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如果没有最后两周所谓‘公益放映’的几千万票房,已经过了热映期的《捉妖记》不可能成为历史票房冠军”电影行业分析师陈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按照其发行方旗下院线某些影厅超过100元的票价仍有108%的上座率来看,如果数据属实,那么只能说明8月底有些人是在影院花100多块钱蹲着或者站着看完《捉妖记》的。”

根据艺恩实时票房数据显示,截止9月11日15时,《捉妖记》上映59天累计票房24.2671亿,超过上映47日的《速度与激情7》的24.2655亿,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冠军。

在此之前,捉妖记被业内人士质疑“买票房”已闹得沸沸扬扬。而针对影评人对其提出午夜场满上座率、《捉妖记》发行方安乐影业旗下院线同一屏幕每隔15分钟便排片等质疑,安乐影业方面回应为满上座率为包场公益放映,15分钟一场则为旗下院线排片错误。

11日,《捉妖记》官方微博则发表声明,称8月28日至9月11日期间,捉妖记公益放映票房为4042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15天内,《捉妖记》的“公益票房”平均每天达到了269.5万,尤其在后几日,该数据几乎占到了《捉妖记》当日票房的100%。

针对《每日经济新闻》提出有人质疑其最近两周4000万的公益票房完全是为了成为票房第一而买票房的问题,安乐影业方面回应采访称,关于公益放映等事件,其已经在《捉妖记》官方微博有过回应,不再多做回应。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捉妖记》的高票房,说明国产电影针对市场的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捉妖记》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内上映且延长了不短的档期,其纪录仍然存在一定的水分。“国产电影更应注意的是影片质量如何能不断上升,而非如何靠手段赢取票房”。

央视曝光捉妖记包场内无人观看

实际上,早在8月25日,即安乐影业回应《捉妖记》开始公益包场放映的前三天,便已经有网友及影评人质疑安乐影业存在通过旗下院线刷、买票房的行为。

随后,微博上有加V影评人对《捉妖记》提出票房造假的质疑,并附上截图说明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大规模的排片,时间一般为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超过100%;而长度超过120分钟的《捉妖记》,在同一影厅甚至出现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

对于质疑,《捉妖记》官方微博在8月30日夜间发出官方声明作出解释。声明中显示,安乐电影公司的确使用了片方付款的方式进行包场,但目的是进行公益放映,回馈给特定的观众群体进行免费观影;至于凌晨场次以及不到半小时就轮排的情况,则是因为总部与各地影院沟通时出现问题,之后会要求各地严格执行总部的放映规定,也欢迎观众监督。

在公司做出回应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仍然针对《捉妖记》的公益放映做了专题报道。央视记者到进行《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进行了实地探访,却发现在早中晚随机探访的三个场次中,现场都没有任何观众。安乐影业总裁张晗随后在回应央视的采访时表示,这些无人观看的公益场次票房是会计算入总票房之中的。

陈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8月末以来,安乐影业下属的多家影院,屡屡通过全天超过100万甚至200万的票房进入全国院线票房单日百强榜,而其中部分影院主要的票房来源都是《捉妖记》。

“以公司旗下的杭州百老汇影城为例,在8月28日到30日的这三天中,《捉妖记》每天的票房贡献度都在85%以上,票房/排片比都在2以上,平均票价都在100元以上,场均人次都在172人以上,甚至上座率都没有低于108%,也就是说有‘观众’是站着或者蹲着看完影片的。”陈镔说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无不惋惜的说,“其实本来捉妖记破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之后,业内对于该片都是赞赏有加的;但是发行方后来的一些行为的确有点过分,引起了人们的反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微博上一名加V影评人亦评论道:“冠军来之不易,但要取之有道”。

某影视咨询公司高层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一些偷买票房等行为,我们并不赞成,但是总体来看,捉妖记市场基数是足够大的,对于其最后冲刺阶段的买票房事件,放大来看意义并不大。”

监管缺失致票房乱象屡禁不止

实际上,《捉妖记》被曝出买票房并非个案,国内院线在票房上的不规范现象存在已久,尤其三四线城市屡屡被曝出偷漏票房情况,近年来,网友在微博以及影视论坛上曝出观影时电影票被院线通过手写偷挪票房等现象层出不穷。

而业内大佬对于乱象也逐渐“忍无可忍”。8月28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就在微博贴出两张一早一晚的电影票房的截图,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疑暗指由华谊出品的电影《三城记》票房被偷。

易观国际分析师郝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的院线都装有广电部门核准的计算机联网售票系统,但是由于受到利益诱惑,一些影院仍然会选择铤而走险。

“现在影院的投资成本不低,一般收回成本需要七八年时间。院线通过偷、漏票房或者是不同分账比例的影片挪票房,可以少交税、基金或是少给片方分钱。”郝茜说道。

而随着网络售票在院线的普及,,一些影院偷、漏票房手段也发展的五花八门。一些院线会在售票时售出自己分账比例较高的电影票,而后手写改为其他电影来逃分账;部分院线则销售爆米花“捆绑套餐”,将饮料、爆米花与电影票打包出售,将电影票设定为最低定价而独吞差价利润。

上述不愿具名的电影行业咨询公司高层表示,实际上,偷漏买票房并不是近近些年兴起,只是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及传播使得这些院线“伎俩”的信息被公开开来,从而被业内外所知。而目前整体来看,这些现象是在主管部门逐渐规范的情况下比前些年是要少的。

近年来,监管部门亦加大了处罚力度。今年初,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下称“协会”)发布公告,通报了2015年1月份,10家影院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等违规行为。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据此前的案例来看,违规影院会接受30-100万不等的罚款,以及4-6个月停片处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也将取消违规影院当年先征后返、各项资助和奖励资格。

“虽然主管部门针对偷漏挪票房开始逐渐加大处罚力度,但是其违规成本仍然比较低,而且中国有数千家电影院,监管并不容易;买票房虽然也存在不少电影中,但是这一行为并不违法,只能说部分买票房现象不太光彩。”郝茜进一步分析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捉妖记 票房冠军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