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陶冬:汇率战不过是一场负和游戏

证券时报 2015-09-07 08:55:44

与其加入货币战,不如做好产业升级换代。无论产品升级还是经济转型,社会都需要承受阵痛,不过那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陶冬

破天荒地,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影响了美国联储的利率走势。虽然美国联储表示,不急于对是否在九月份启动加息下结论,不过市场已经认定联储策划一年半的加息计划有很大可能被延后。导致美国货币当局改变其政策节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11日突如其来的贬值举动以及由此触发的全球性市场动荡,对此联储毫不讳言。此时此刻的中国因素,比美国的通胀、增长更令美国货币政策决策者感到难以拿捏风险尺度,隐约地感受到全球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在那个时点突然采取行动?众说纷纭,不过商务部是唯一出来公开欢迎人民币贬值的政府部门,联想到之前几天公布的奇差的出口数据,相信刺激出口一定是贬值背后的动机之一。历经多年的持续升值和劳工成本的暴涨,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能力持续下降,而人民币近来随着美元一路升值,其实际汇率在贬值前,已经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两个标准方差,所以通过汇率贬值,让出口业得到喘息的机会是一个很合理的政策意向。

从中国央行的布局和初期言论看,当时计划的贬值幅度恐怕不止4%~5%,只是中国贬值所带来的市场冲击波,波及之广、震撼之深,远远超乎决策者的预期,全球压力之大、政治反弹之迅速,也远远超乎决策者的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下调3日之后便戛然而止。

不过,世界银行最新一篇研究文章,应该让中国政策决策者失望了。在Depreciation without exports?(没带来出口的贬值)的标题下,世界银行认为由于生产产业链日益垂直延伸,一个国家的汇率贬值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由此带来的出口好处越来越不明显。

的确,如今的全球生产格局与40年前大不相同,生产链早已横跨不同国家,生产对汇率的弹性变得越来越小。用80年代美国逼迫日元升值来解决汽车竞争问题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汇率战其实是不合时宜的。当年日本汽车绕开汇率困扰的做法,恰恰是拉长生产链,将汽车厂建在美国境内。

汇率贬值无法带来出口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个国家贬值,触发其他国家跟风一齐贬。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多数新兴国家比人民币贬得更多,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汇率战的故事广为各国所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中间价的话音未落,其他国家已经纷纷跟风了,结果各国谁也没有得到贬值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只是让美国人买到更便宜的产品。

全球的需求是一定的,一国贬值所带来的好处是以邻为壑的偷盗行为,如果所有国家一起贬值,则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出口好处的。汇率贬值,从全球角度上看,是重商主义投机取巧之举,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刻意货币贬值,是不是零和游戏?笔者认为是负和游戏。因为汇率贬值,往往触发资金流出,带动进一步的贬值,甚至带来金融稳定上的风险。同时汇率政策由经济基本面主导,转为政府政策主导,资源配置失调,政策透明度下降,风险溢价上升。参与汇率战,损人未必利己;至多短期得手,长远还是利空。如果国家没有处在危急状态,这剂猛药还是少用为好。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无论出口还是工业生产,笔者认为创意为先,生产力为纲,成本为要。脱离这三条,认为贬值可以救经济者,实为舍本逐末。几年来,中国出口在慢慢摆脱依靠低人力成本、无视高环境污染的旧模式,走出产品升级的道路。看看中国手机、中国机械、中国电机、中国汽车这几年的所取得的成就,不能说出口业一团糟糕。尤其在中国已经出现人口结构拐点,低端制造业劳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地放弃部分低端制造业,是合理的、无可避免的。

与其加入货币战,不如做好产业升级换代。无论产品升级还是经济转型,社会都需要承受阵痛,不过那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注: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和APP赞同其观点。)

责编 李怡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陶冬 破天荒地,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影响了美国联储的利率走势。虽然美国联储表示,不急于对是否在九月份启动加息下结论,不过市场已经认定联储策划一年半的加息计划有很大可能被延后。导致美国货币当局改变其政策节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11日突如其来的贬值举动以及由此触发的全球性市场动荡,对此联储毫不讳言。此时此刻的中国因素,比美国的通胀、增长更令美国货币政策决策者感到难以拿捏风险尺度,隐约地感受到全球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在那个时点突然采取行动?众说纷纭,不过商务部是唯一出来公开欢迎人民币贬值的政府部门,联想到之前几天公布的奇差的出口数据,相信刺激出口一定是贬值背后的动机之一。历经多年的持续升值和劳工成本的暴涨,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能力持续下降,而人民币近来随着美元一路升值,其实际汇率在贬值前,已经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两个标准方差,所以通过汇率贬值,让出口业得到喘息的机会是一个很合理的政策意向。 从中国央行的布局和初期言论看,当时计划的贬值幅度恐怕不止4%~5%,只是中国贬值所带来的市场冲击波,波及之广、震撼之深,远远超乎决策者的预期,全球压力之大、政治反弹之迅速,也远远超乎决策者的预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下调3日之后便戛然而止。 不过,世界银行最新一篇研究文章,应该让中国政策决策者失望了。在Depreciationwithoutexports?(没带来出口的贬值)的标题下,世界银行认为由于生产产业链日益垂直延伸,一个国家的汇率贬值对最终产品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由此带来的出口好处越来越不明显。 的确,如今的全球生产格局与40年前大不相同,生产链早已横跨不同国家,生产对汇率的弹性变得越来越小。用80年代美国逼迫日元升值来解决汽车竞争问题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汇率战其实是不合时宜的。当年日本汽车绕开汇率困扰的做法,恰恰是拉长生产链,将汽车厂建在美国境内。 汇率贬值无法带来出口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原因是,一个国家贬值,触发其他国家跟风一齐贬。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多数新兴国家比人民币贬得更多,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汇率战的故事广为各国所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中间价的话音未落,其他国家已经纷纷跟风了,结果各国谁也没有得到贬值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只是让美国人买到更便宜的产品。 全球的需求是一定的,一国贬值所带来的好处是以邻为壑的偷盗行为,如果所有国家一起贬值,则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出口好处的。汇率贬值,从全球角度上看,是重商主义投机取巧之举,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刻意货币贬值,是不是零和游戏?笔者认为是负和游戏。因为汇率贬值,往往触发资金流出,带动进一步的贬值,甚至带来金融稳定上的风险。同时汇率政策由经济基本面主导,转为政府政策主导,资源配置失调,政策透明度下降,风险溢价上升。参与汇率战,损人未必利己;至多短期得手,长远还是利空。如果国家没有处在危急状态,这剂猛药还是少用为好。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无论出口还是工业生产,笔者认为创意为先,生产力为纲,成本为要。脱离这三条,认为贬值可以救经济者,实为舍本逐末。几年来,中国出口在慢慢摆脱依靠低人力成本、无视高环境污染的旧模式,走出产品升级的道路。看看中国手机、中国机械、中国电机、中国汽车这几年的所取得的成就,不能说出口业一团糟糕。尤其在中国已经出现人口结构拐点,低端制造业劳工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地放弃部分低端制造业,是合理的、无可避免的。 与其加入货币战,不如做好产业升级换代。无论产品升级还是经济转型,社会都需要承受阵痛,不过那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注: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和APP赞同其观点。)
汇率战 美联储 加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