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智能手表行业调查:智能手表成本最低的仅100元 深圳500多家公司拼谁活到最后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8-11 19:21:52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智能手表成本最低的仅100元

深圳500多家公司在做可穿戴拼谁活到最后

儿童定位手表卖断了货。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有500多公司在做穿戴产品,而大部分在做智能手环。

为什么智能手表(手环),这么多企业都在抢这个香馍馍。

原因在于,动辄上千的智能手表,成本最低的不过百元。

雷同的"爆款":同质化严重

在不久前的"2015国际智能硬件展览会及论坛"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参观采访之后发现,众多智能穿戴厂商的产品大同小异,主要集中于功能有限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尤其是"儿童智能定位手环"更是每家必备的"爆款"。

"儿童智能定位手表已经卖断货了,直接供不应求!"深圳市亚利韦科技公司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儿童智能定位手表(手环)之所以卖得这么火,和暑假来临有关。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定位"功能是家长最看重的。

智能穿戴行业的火爆,与"跨界"的厂商不断涌入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有许多转型的公司参与到智能穿戴行业。比如深圳某电子公司,原来主要做平板电脑产品,从2014年开始推出"私模"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智能穿戴展览会现场,其一线业务员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上马智能穿戴业务可以说是不得不做的改变,因为原来的业务业绩下滑很多,必须要找更好的项目和产品。"

一位智能穿戴行业资深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除了像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国内智能穿戴的小微企业模式差不多:刚开始时市场需求量大,大家都买"公模"贴标销售。随着市场发展和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企业们又开始自己研发"私模"。

深圳智能穿戴行业小微企业的产品几乎一样,即使是"私模"也不存在大的差别,竞争都放在了售后也就是"后台"服务。

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以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为例,智能手表的成本中"主板"占了大头,主板即是"解决方案",这是"私模"的核心,通过解决方案的设计来实现智能手表的一系列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功能"。该人士透露,智能手表的具体成本不便透露,但最低的不超过百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深圳宝安区某智能手表企业时发现,略显简陋的厂房内十分繁忙,一列工作台正在焊接"主板"和电子元器件,一列工作台正在将五颜六色的手表壳和内部构件组装。组装完成的手表还要经过检测和调试,旁边的码货区有工人在进行包装盒打包,这些五颜六色的"儿童智能手表"正在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

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可穿戴设备品种繁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淘宝中输入"可穿戴设备"发现,智能手表手环所占比例很大,大部分都有计步器、蓝牙通话、拍照等功能,价格从一百多至两千元不等。如同"儿童智能定位手表"一样,这些智能穿戴产品也存在"除了牌子不一样,其他都一样"的问题。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高级编辑井开元认为,"同质化"的趋势确实在行业内日益明显。随着可穿戴产品越来越透明化和核心技术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硬件的同质化不可避免,但是外观设计和功能应用的同质化势必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竞争力。具体到儿童手表市场,多以定位为主,这确实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但安全问题(如防丢)只是偶发性的使用场景,难以引爆行业应用,还需开发"差异化"的应用场景。

对于智能穿戴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艾瑞资深分析师王亚谦表示,智能穿戴目前的情形可以参考2010年智能手机的行业态势,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公司都将被淘汰,最终将形成像IOS和Android这样的生态圈,其他的小公司都将被整合进生态圈。另外,由于外国公司和产品进入中国门槛较低,所以国内小微企业会遭遇来自苹果、三星这样国外行业巨头的市场挤压。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会长郑毅告诉记者,目前协会会员企业有500多家,郑毅认为,智能穿戴行业的小微企业应该走"差异化"道路。相对于小米公司的大众款产品,小微公司应专注特定需求的"小而美"产品或产品特质,比如一些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营造的"粉丝经济",某些智能手机打造的摄影或音乐功能,都是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取胜的手段。

定位不明晰功能"鸡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在展览会参观以及对智能穿戴厂商走访发现,智能穿戴产品的功能,现阶段还主要集中于接听/拨打电话、运动计步、心率监测、GPS定位、睡眠监测等。目前的智能穿戴基本等同于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

"市面上很多智能手表都存在功能罗列太多,与手机功能存在重复,功能定位不明晰",艾瑞资深分析师王亚谦对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在某智能手表网站查阅发现,某款智能手表从外形到内部APP图标都非常类似AppleWatch,且手表功能定位也是"手机伴侣",很多功能要依靠手机实现。不过,这款智能手表在京东的售价只有388元,不到AppleWatch运动款的1/6价钱。

上海果壳电子CEO许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要做好智能穿戴产品,关键是要做好用户调研,明白用户真正想要的功能。果壳智能手表的做法是:首先将待机时间提高到5-7天,二是做成第一款圆形表盘的智能手表,这些都切中用户"痛点"。

郑毅认为,智能穿戴用户粘性较低也是需要突破的难关,很多智能穿戴产品使用期不超过三个月,这是因为没有真正抓住用户的"痛点",没有解决用户的"刚需"。美国的Fitbit为国内智能穿戴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那就是专注于细分领域,聚焦做垂直领域,用"不可取代的功能"来留住用户。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高级编辑井开元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表示,美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Fitbit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主要原因是Fitbit专注于单一应用并将其做到极致。Fitbit在功能和技术上做"减法",聚焦运动健身这一简单可靠且实用的应用功能,收集有效的监测数据直观地告诉消费者如何科学健身。对于国内可穿戴企业而言,在现有技术和产业链还不是太成熟的情况下,不该搞"万金油"产品,找准用户的真正需求,集中资源,"力出一孔",方能在比较混乱的市场中找到出路。

艾瑞资深分析师王亚谦对记者表示,目前的智能穿戴行业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谷歌、苹果、华为这样的巨头为代表,本身就有生态圈,做智能穿戴只是一种"延伸"的跨界发展。另一个阵营则是Fitbit为代表的公司,专注于细分领域,比如主要聚焦于健康、运动这样的垂直领域。其局限在于"小屏",不能实现"高纬度"的功能。

王亚谦认为,在智能穿戴领域肯定会有"下一个小米",因为这是一片蓝海,但智能穿戴属于硬件行业,企业必须实实在在做研究和创新,不能像互联网企业一样过于注重营销,只有专注和创新才能做出经得住考验的智能可穿戴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与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交流中了解到,行业内的公司都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甚至互相开玩笑"看谁能活到最后"。这位工作人员坦陈智能穿戴行业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很快被淘汰掉。

 

责编 杨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智能手表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