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限产求解供需失衡 发改委连用四个“严肃”促煤企脱困

2015-05-12 01:48:50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约谈会上提出了“四个严格”,即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使用。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发自北京

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告别“黄金十年”后,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煤炭产业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中步履蹒跚。

为了带领煤炭产业走出困境,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每周召开一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今年初制定的脱困重点是“进一步遏制煤矿违法违规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15年煤炭行业脱困暨经济运行调节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困难局面进一步加剧,脱困任务更为艰巨。

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提出了严肃地记账算账等四项严肃整改的措施。

有分析指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年内出台了多项煤炭脱困政策,此次会议意在督促此前部署的落实。

多措限产难解供需失衡

2014年以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始终在为煤炭困局寻找出路。面对行业危局,国家发改委及相关主管部门频频出手救市,呼吁限产、减产及发文严禁超能力开采等。

在历次联席会议上,限制产量、改善供求都是重中之重。近日,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治理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通知》和《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

两份通知分别规定,煤矿全年产量不得超过公告的生产能力,月度产量不得超过月度计划的110%,2015年全国计划淘汰煤矿数量1254个,淘汰落后产能7779万吨,其中关闭退出煤矿数量1052个,共计产能6391万吨。

行业层面的限产、减产也可谓声势浩大,神华、中煤和同煤等几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纷纷晒出减产成绩单,减产幅度占计划产销量的10%以上。

2014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减少2.5%左右,这是煤炭产量在连续上涨14年后,首次出现下跌。

尽管如此,煤企销量下滑,煤价持续走低,企业大面积亏损,缓发、减发、欠发工资现象普遍——越“拖”越“困”成了煤炭脱困之困。

能源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认为,煤炭限产也只是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失衡的现状。他分析,面对其他能源的竞争,煤炭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劣势,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耗能产业产能被控制,对煤炭的需求量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降。

四个“严肃”督煤企脱困

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发改委牵头在今年3月份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违法违规建设的产煤省份有关部门和违法违规建设煤矿法定代表人进行约谈。

参加约谈会议的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等14个省区人民政府及项目核准、行业管理、安全监察部门(机构),以及神华、中煤、同煤、冀中能源、陕西煤化、伊泰等17家煤炭生产企业。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约谈会上提出了“四个严格”,即严格治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严格治理超能力生产、严格治理不安全生产、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使用。

虽然合理控制产能早就是业内共识,但并非所有煤企都在遵守“规则”。超能力生产现象仍普遍存在。“超产虽然不挣钱,但可以保障现金流,还有利于矿工队伍稳定”成为煤炭企业的普遍借口。

有业内人士将此称为“饮鸩止渴”,但即使这样,在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煤企不得不打起“价格战”,保住既有市场,谋求扩大市场成为很多煤企的选择。这种赌博性的行为显然不是产业脱困的长久之计。

因此,本次召开的脱困会议提出了“四个严肃”:严肃地记账算账、严肃地检查督查、严肃地联合惩戒和严肃地分类问责。

所谓严肃地记账算账,是指摸清全国煤矿违法违规和超能力生产账、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信用账,为下一步分类处理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此次会议还提出将通过全面核查、重点督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暗访暗查等多种方式,促进煤矿提高依法依规建设生产意识,自觉维护煤炭建设生产秩序。

此外,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煤矿采取法律、经济、信用、行政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惩戒,对出现违法违规煤矿擅自复工复产、不安全生产、未兑现承诺、超能力生产等问题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

《《《

四个“严肃”

◎严肃地记账算账

摸清全国煤矿违法违规和超能力生产账、企业及其法人代表信用账,为下一步分类处理提供依据

◎严肃地检查督查

通过全面核查、重点督查、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暗访暗查等多种方式,促进煤矿提高依法依规建设生产意识,自觉维护煤炭建设生产秩序

◎严肃地联合惩戒

对违法违规建设生产煤矿采取法律、经济、信用、行政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惩戒

◎严肃地分类问责

对出现违法违规煤矿擅自复工复产、不安全生产、未兑现承诺、超能力生产等问题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问责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煤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