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轿车销量遭遇罕见“二连降” 主流车企打响春季价格战

2015-04-16 01:17:1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官降”成为2015年汽车市场的关键词。究其原因,一方面汽车市场整体放缓引发主流汽车企业焦虑,希望通过官方降价提升销量,保证经销商利益;另一方面,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汽车企业产能陆续释放。

4月5日,上海大众宣布Polo、途安等车型售价下调。此后,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企业跟进,利用各种手法包装市场成交价,其目的就是降价促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经销商处获悉,在一季度销量排名前五的轿车企业中,唯一没有启动官方统一降价措施的是上海通用,但其在各区域的灵活促销手段已在执行中。

分析认为,此次针对市场占比最大的A级车市场开启的降价潮,或将引发中国汽车价格体系重构。“与此前新车引发的价格体系变化不同,此次在成熟车型上的价格变化,是其尽显平台化优势的开始。”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联合会助理秘书长王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有经销商表示,今年第二轮、第三轮“降价潮”可能陆续袭来。

“春季降价潮”重出江湖

资料显示,2009年以前,汽车厂家往往会在春季启动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不过,伴随汽车市场日趋成熟,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多元化转移。

2015年初,不同形式的降价促销大潮再度席卷汽车市场。4月5日,上海大众宣布,降低旗下多款车型售价。其中,途安全系列的官方价格下调1万元,Polo车型下调8000元~1万元不等,热门车型新朗逸、帕萨特、途观、凌渡有高达1万元优惠。此外,在置换和金融政策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销优惠。

此后,长安福特最先跟进。据悉,从发现上海大众降价的消息,到长安福特决定免税,整个决策过程不到48小时。4月11日,长安福特宣布在售车型全额免购置税,享受免税的车型涵盖福克斯、翼虎、蒙迪欧等主力车型,按照购置税征收政策,所免掉的全额购置税折合降幅从7000元~2万多元不等。

4月12日,北京现代发布促销活动。除ix25外,北京现代全系车2年免息,相当于节省5000元~2万元利息。北京现代新上市的第九代索纳塔,更是推出3年免息活动。

4月13日,一汽-大众宣布启动全系优惠活动,全系车型可享“保险、零利率、置换补贴”,综合优惠最高可达7800元。至此,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季度轿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前五中,已有四家企业进行官方促销,只有上海通用尚无动作。

上海通用副总经理蔡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用于包装终端成交价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采取统一的降价措施,上海通用的区域营销策略各有不同,包括灵活的商务政策都已开始执行。“官方降价对经销商而言是一件好事。”一位美系品牌经销商向记者坦言,开年以后汽车市场遇冷,比企业预期还要差。一季度几乎没有经销商完成任务。虽然目前看来,“官降”幅度远不及市场优惠幅度,但对经销商现金流却有一定缓解。

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轿车市场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2月轿车销售同比下降2.63%,3月轿车销售同比下降1.43%。据悉,这是轿车市场持续多年高增长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即使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也未出现过这样的寒潮。

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然而在乘用车市场,产能扩张却从未停止。进入2015年,此前位居销量排名前两位的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先后表示放缓增速。而此时,上海大众看准时机抢先出击。

一季度,上海大众连续3月摘夺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以52.37万辆的销量领先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

今年产能集中释放的长安福特跟进降价。伴随杭州工厂投产以及整合哈飞,长安福特进入产能的集中释放期。情况类似的还有北京现代,伴随沧州和重庆工厂建设,2016年将新增60万辆的产能,届时其年总产能将达160万辆。

“产能释放一方面可以支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整车厂盈亏平衡点也将重新核算。”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王冀告诉记者,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这些“百万量级”新贵企业加入降价序列,使得日系品牌的压力陡增。

分析人士认为,与此前新车拉动的价格战不同,此次降价涉及成熟车型,特别是以走量为主的A级车。“这是新进者希望打破原有格局,领跑者基于优势重构格局带来的变化。”

另外,以大众汽车集团为代表的平台化成为主流,平台与模块的广泛使用,规模优势带来成本大幅下降已成为“红利”,由此利润增加,为整车厂调整价格带来保证。

“本轮降价潮并非仅为市场调价引发竞争,背后技术革新完成,导致的价格体系重构呼之欲出。”上述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轮降价之后,2015年很有可能还有第二轮、第三轮的价格调整,进而形成新的汽车市场格局和企业占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