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导读

每经网首页 > 股市导读 > 正文

巴菲特指标教你掂量A股上行空间

2015-03-20 00:31:5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宇婷 实习记者 黄修眉    

◎每经记者 孙宇婷 实习记者 黄修眉

有不少人注意到“股神”巴菲特曾数度表示,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的最佳单一指标,很可能就是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因为总市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基本一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从2000年初至今的美国股市看,大多数时候当这一比率超过100%时,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股市危机。通常情况下,这一指标所处的最佳范畴是70%~80%,而记者注意到,2014年底,A股总市值占GDP比例为58.5%。

指标过高股市易跌

事实上,巴菲特原话说的是股市总市值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但因美国GDP和GNP之间的实际差异极小,因此在测算这一指标时,GNP逐渐被GDP取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项指标在1999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99年全年以及2000年中的一段时间,这一比率接近200%,这是一个强烈示警信号,此时买股已是火中取栗。2000年,美国股市总市值/GDP总量比重高达183%,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

芝加哥宏观投研机构比安科研究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比安科在2014年2月发布的一份图表报告也印证了股市市值与GDP之间的关系。

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道琼斯指数从高点大幅回挫2000点时,很多人都在讨论重返股市的时机。但当时股市总市值仍相当于美国GDP的133%,所以巴菲特并未轻举妄动。美国股市随后从2000年3月24日最高的1552.87点,到2002年10月10日最低跌到768.63点,32个月下跌超过50%。

而在2007年,房地产泡沫与信贷泡沫爆发之际,美股总市值占GDP比重为135%。这些危机都发生在股市总市值被高估的背景下。

根据巴菲特的分析,过去80年来,当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时,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在经过2008年美股大跌之后,这一指标在2009年下降到73%左右,给了巴菲特一个充分的入市理由。正如市场所看到的,美股至此迎来长牛。

A股仍存上行空间?

那么,A股市场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呢?

首先需要确定使用GNP还是GDP。《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得知,中国过去16年GDP与GNP差距很小,波动在-0.78%到2.89%之间,因此基本可以用GDP代替GNP进行估算。

2007年底,A股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127%,为16年来最高值,而根据这一比率最合理区间在70%~80%间最合理的理论,127%意味着股市将走入危险期,后来的事实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沪指收于1820点,暴跌65.39%。同年,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率下降到43%,已明显低于70%~80%的合理区间;2009年,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71.3%,当年上证指数反弹79.98%,重返3000点。

从近期数据看,截至2014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372547亿,市值占同期GDP比重达58.5%。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股上市节奏加快,居民资产配置的优化调整,这一比率的分子增大几率很高,截至3月13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达421081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相较于前几年9%左右的增速放缓,换言之,该比率分母增幅变小。这意味着总市值占GDP比重极有可能较2014年继续增加,但是否能达到70%~80%范围仍是个未知数。

不过,有一条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共识,即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给定时期内,股市总市值/GDP指标应当有一个合理的上限,超过就意味着泡沫。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孙宇婷实习记者黄修眉 有不少人注意到“股神”巴菲特曾数度表示,任何时候衡量股市估值水平的最佳单一指标,很可能就是股市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因为总市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应该基本一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从2000年初至今的美国股市看,大多数时候当这一比率超过100%时,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股市危机。通常情况下,这一指标所处的最佳范畴是70%~80%,而记者注意到,2014年底,A股总市值占GDP比例为58.5%。 指标过高股市易跌 事实上,巴菲特原话说的是股市总市值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但因美国GDP和GNP之间的实际差异极小,因此在测算这一指标时,GNP逐渐被GDP取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项指标在1999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1999年全年以及2000年中的一段时间,这一比率接近200%,这是一个强烈示警信号,此时买股已是火中取栗。2000年,美国股市总市值/GDP总量比重高达183%,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国股市互联网泡沫破灭。 芝加哥宏观投研机构比安科研究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比安科在2014年2月发布的一份图表报告也印证了股市市值与GDP之间的关系。 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道琼斯指数从高点大幅回挫2000点时,很多人都在讨论重返股市的时机。但当时股市总市值仍相当于美国GDP的133%,所以巴菲特并未轻举妄动。美国股市随后从2000年3月24日最高的1552.87点,到2002年10月10日最低跌到768.63点,32个月下跌超过50%。 而在2007年,房地产泡沫与信贷泡沫爆发之际,美股总市值占GDP比重为135%。这些危机都发生在股市总市值被高估的背景下。 根据巴菲特的分析,过去80年来,当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在70%~80%时,则买入股票长期而言可能会让投资者有相当不错的报酬。 在经过2008年美股大跌之后,这一指标在2009年下降到73%左右,给了巴菲特一个充分的入市理由。正如市场所看到的,美股至此迎来长牛。 A股仍存上行空间? 那么,A股市场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律呢? 首先需要确定使用GNP还是GDP。《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得知,中国过去16年GDP与GNP差距很小,波动在-0.78%到2.89%之间,因此基本可以用GDP代替GNP进行估算。 2007年底,A股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127%,为16年来最高值,而根据这一比率最合理区间在70%~80%间最合理的理论,127%意味着股市将走入危险期,后来的事实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2008年沪指收于1820点,暴跌65.39%。同年,A股总市值占GDP的比率下降到43%,已明显低于70%~80%的合理区间;2009年,总市值占GDP比重达到71.3%,当年上证指数反弹79.98%,重返3000点。 从近期数据看,截至2014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372547亿,市值占同期GDP比重达58.5%。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股上市节奏加快,居民资产配置的优化调整,这一比率的分子增大几率很高,截至3月13日,沪深两市的总市值已达421081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左右,相较于前几年9%左右的增速放缓,换言之,该比率分母增幅变小。这意味着总市值占GDP比重极有可能较2014年继续增加,但是否能达到70%~80%范围仍是个未知数。 不过,有一条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共识,即任何一个经济体在给定时期内,股市总市值/GDP指标应当有一个合理的上限,超过就意味着泡沫。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