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读书求职

每经网首页 > 读书求职 > 正文

32所高校更名“求名分” 看看有没有你们学校?

每经网 2015-03-01 15:38:24

教育部网站日前公示今年32所高等学校名称变更。按照公示,2015年全国新设置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的高等学校共计32所。其中,西部地区高校18所,中央部门高等学校2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8所。

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毕华章

教育部网站日前公示今年32所高等学校名称变更。

按照公示,2015年全国新设置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的高等学校共计32所。其中,西部地区高校18所,中央部门高等学校2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8所。

事实上,高校更名由来已久,由学校至学院,由学院至大学,这条路径也几乎成为国内高校更名必经的“三部曲”。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热衷更名的背后,有着“更名红利”等因素的驱动。“行政评价存在把大学、学院、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等级的问题。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则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而且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师资聘用中,也有更大空间。”

他指出,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内涵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需要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

32所高校更名

此次更名和新设的高校中,共有18所位于西部地区,数量居区域之首。其中更名大学以及新设本科学校各9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更名的大学中,陕西中医学院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兰州商学院将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大理学院更名为大理大学。同时,2所中央部门高等学校以及9所专科学校的名称也有变更。

其他4所民办高校经过筹建后“去筹”,正式设立为高等学校,如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名称变为福州理工学院。此外还有8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名称也发生变更。

事实上,中国高校更名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本世纪初的几年间,国内大量高校名称发生变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仅2013年至2015年,涉及更名的高校便已达119所。此外,还有诸多正在计划更名的高校。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虽然看似变幻纷繁,但高校更名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类是从学校更名为学院,基本上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另一类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称不够‘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

他表示,还有一些是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此外,学校希望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取一个时髦的校名。比如校名中有机械、化工、农林等字眼,则希望替换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

“更名红利”的驱动

由学校至学院,由学院至大学,这条路径也几乎成为国内高校更名必经的“三部曲”。

熊丙奇认为,从高校更名的情况看,主要是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这反映出我国高校仍然十分看重有无大学“名分”。

然而,相比之下,国外一批世界名校则多年来依然保持“学院”名称,譬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他指出,国内高校热衷更名,这与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关。

“我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主要还是行政评价,而行政评价存在把大学、学院、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等级的问题。”他指出,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则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而且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师资聘用中也有更大空间。

熊丙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社会舆论对于学校、学院和大学也存在“以名识校”的问题。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办学质量并没有变,但当年招生时却可能大幅提高录取分数,这样的“好处”显然是办学者乐见的。

“在高校领导看来,更名有现实的红利,大学还是高于学院一等,否则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要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更名红利如果继续存在,高校就不会放弃更名捷径。”他说。

熊丙奇认为,高校办学不应该在名字上做文章,而应该注重内涵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需要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而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舆论在评价高校时,也不能只看其名,而要分析其办学质量、特色。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