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农业部称四成耕地退化 全国耕地质量划为十等

每经网 2014-12-19 09:30:07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

农业部首次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严峻的耕地质量问题,已然迫在眉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农业部了解到,虽然现在种植业方面已有了一些如《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还有一些法律法规需要修订完善,并且尚需加快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下一步农业部种植业司将争取把《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肥料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

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基础上,农业部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养分平衡和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耕地受伤 四成退化

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耕地“伤情”在全国按区域蔓延。

数据显示,由于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此困境下,耕地退化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与此同时,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耕地污染、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等问题,亦在侵扰耕地质量。另据环保部调查,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耕地污染不仅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耕地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而且在土壤中积累、在作物中残留,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追求高产,生产者往往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给土地‘休息’的时间”,一位地方耕地质量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地区采取了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多年从未轮换休养过土地,而对土壤的长期高负荷利用和化学肥料、农药的累积残留,不仅使高产田逐步退化成中低产田,还使污染渗透进深层土壤,恢复起来难度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本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中,出现了“三大”与“三低”现象,即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据调查,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另外,补充耕地与被占耕地地力也要相差2~3个等级,其中1个等级就相当于每亩地100公斤的产能。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保护措施的滞后,使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目前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耕层有机质含量以平均每年0.08%的速度下降,由开垦前的3%~6%(高的达到8%)降低到当前的1.5%~3%(重者不足1%)。

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华北平原耕层厚度仅为15厘米~19厘米,比适宜的22厘米浅了3厘米~7厘米;而化肥的持续投入,则使南方土壤酸化、西北盐渍化问题突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上,农业部提出明年将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耕地质量分十等

此次发布的《公报》被认为是继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当前耕地质量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为摸清土壤家底,农业部2002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经过多年数据积累,2013年~2014年组织专家从耕地的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至十等级耕地的数量及分布。

《公报》显示,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公报》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图进行了细分。它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对每个区域的耕地质量等级情况进行分述。

据《公报》分析,这些数据为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划定了科学方向:其中,最好的耕地占1/4多,基础地力较高,要用养结合;最差的耕地也占1/4多,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而中间这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8%的,四至六等的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分析认为,这部分将是真正实现“藏粮于地”的大头。

责编 邬晓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