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快讯

每经网首页 > 全球快讯 > 正文

央行降息不会引发全球货币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14-11-27 01:10:52

此番降息,着眼于通过货币政策的微调,调适内部市场各要素的不平衡,即通过调整利率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提振出口。

每经编辑 张敬伟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张敬伟

中国降息,引发连锁反应。11月24日是降息后首个交易日,在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出现直线下跌,收盘时大幅暴跌近200个点,创2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引发市场关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年来处于上涨通道。但在今年一季度,情势有所不同。6月份以后,人民币对美元依然进入趋涨轨道。中国调结构下的经济新常态,亦得到决策层确认。对于中国每月或每季度经济增长的些微悸动,海内外各大机构均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尤其在日本继续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实施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货币政策走向颇引人关注。

从两轮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以及二、三季度稍微放大的信贷流向,也依然维持着“微刺激”的节奏。今年的货币政策,中国没有强刺激的放水。宏观经济低迷,决策层只是放任了地方政府去行政化的楼市限购松绑,9·30新政和促进住房消费,更非楼市刺激经济的重蹈覆辙,而是释放观望和被压抑的刚需。

有节制的货币政策节奏下,突然降息的口子再小,激起的市场效应也是巨大的。这种市场激烈反应,并非货币政策本身,而是市场期望值过度压抑下的突然释放。

在此情势下,人民币汇率当然会随势波动。相对终结量化宽松的强势美元,即使中国不降息,人民币也会相对弱下来,这是其一。其二是欧日通缩困局依然,结构调整下的中国宏观经济也有通缩之忧。中国降息,虽不至于像日元在“安倍经济学”导向下明目张胆地贬值和欧元犹疑不决地走弱,但政策逻辑是一样的,降息下的人民币带来的市场后果就是贬值。但这种贬值属于市场情绪的应声而变,而非持久的长线走弱。

在人民币和美元“双向波动”的捆绑下,欧元和日元一再贬值,人民币亦承受不了来自欧日两大经济体的压力。统计显示,过去半年里,日元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相继贬值近10%,而相对人民币更是贬值近12%。自2012年末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已经累计升值近1/3,本月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创了超过10年的新高。

走出危机阴霾的美国或可暂时承受日元与欧元的放水。好在中国过去积累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着力推行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而且,中国未来的贸易重点在增量的同时强化提质,即从侧重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转型,强化构建多层面的自贸(区)增强同贸易伙伴的“互联互通”和互惠共赢。但是对于调结构中的中国而言,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不断的升值,也是难以承受的。

此番降息,着眼于通过货币政策的微调,调适内部市场各要素的不平衡,即通过调整利率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不在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提振出口。

降息的窗口一旦打开,未来并不排除再次降息或降准的“突然”来临。对此,全球市场要有充分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加入到日本和欧洲式货币放水主动贬值的大合唱中。当然,也不会发生人民币加入和美元、日元及欧元的货币战中。

最艰难的危机时代都挺过来了,世界各主要货币尚未发生难以控制的货币战。后危机时代,主动改革和调结构的中国货币政策会维持相对稳定。从日本量化宽松的效果看,靠货币贬值刺激经济也不可持续。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