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调结构成效初显:低增速下企业效益保持稳定

2014-10-23 01:01:2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随着第三季度的宏观数据落地,2014年经济发展态势也基本定调。第三季度的GDP增长7.3%,低于二季度的7.5%、一季度的7.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没有在10月21日举行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回答媒体关于今年GDP增长是否能够完成7.5%的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看来,想要完成这个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他表示,最近三四年经济开始回落,但中国除了经济增长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背后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在经济增速降低的过程中,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新常态下几个新特点

“第一点就是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刘世锦在年初的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了注意数据后面的新变化。

2012年,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开始超过投资。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国外贸出口在金融危机前增速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回落到5%到10%的增长区间。从供给角度来讲,2012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下降。

盛来运也说,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刘世锦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以投资和依靠外需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长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着实质性变化。增速率先回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改善,“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道线。”

他说,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增长率已经下了一个台阶。“这几个在较低增长水平上的大城市,现在基本趋于稳定。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先从东部地区开始的,现在经济回落,东部地区能否稳住比较重要”。根据各省公布的GDP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第一季度,东部沿海省市GDP占全国总量的近50%。

在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企业盈利水平对增长放缓的适应性增强。“过去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或者低于10%的时候,企业亏损比较严重。”刘世锦说,从2012年5月份以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在10%以下,但是企业的亏损状况总体上好于历史水平。“当然,行业盈利水平也出现分化。”

第一类如煤炭、铁矿石、化工、钢铁、有色等在内的重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具、制品、家电等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销售利润基本稳定。

“这显示了一个状况,特别2013年以后,整个工业还是一个回升的态势,速度下来了,但是效益基本上稳住了,这对于转型期的经济增长是相当重要的。”刘世锦说。

2013年,有几个省的GDP增速出现了低于预期的现象,这在以前是不会出现的。今年第一季度,有22个省调低了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转而强调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此外,在经济增速回落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

传统企业还在痛

传统重工业在新常态下继续寻求转变方式,熬过痛楚期,是其生存和发展之路。

以钢铁行业为例,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钢铁主业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10月17日表示,尽管今年三季度有所好转,但是仍不能改变钢铁行业处于低速增长的根本状态。

10月17日,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退城搬迁项目签约。此外,邯郸、武安钢铁整合搬迁、唐山渤海钢铁沿海搬迁,承德钒钛产业基地、首钢二期项目等结构调整项目都在进行之中。李新创说,钢铁的新常态首先是消费处于低增长态势,其次是生产水平与过去几年的高增长相比也明显下降。

在中国各行业都飞速发展的“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高速的工业化引爆了井喷式需求。“当时过猛的需求,使较多的产品供不应求。大家都大干快上兴建产能。当然有的产能也不是供不应求,是市场导向性的原因。”彼时任国资委副主任、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近些年来需求减缓,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加凸显,“从传统的钢铁、电解铝到光伏等等,从沿海到内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行业不过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李伟说,全国普遍的产能过剩凸显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阶段恐怕不短。在买方市场的现实下,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加快转型,以实现差异化竞争。中国企业转型实际上有一二十年了,但对于什么叫企业转型,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经济界都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李伟比较认可的企业转型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行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形成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转型大致分为外升级性转型和内升级性转型。

首钢就是外升级性转型的例子。过去,首钢是北京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同时钢铁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在这种情况下,首钢选择了发展非钢产业来分散风险。2013年,首钢集团非钢产业盈利达60亿元,比2012年增加近16亿元,非钢产业已经成为首钢发展的一个新支柱。

而企业的内升级性转型包括较多方面,如产品与市场转型、管理转型、品牌转型、商业模式转型等等。“比如在品牌转型方面,我国沿海地区有着大量以加工贸易起家的出口型企业,主要从事代工生产。”李伟说,受国际市场以及汇率波动、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巨大,这些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

但目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调研发现,加工贸易企业正从无品牌代工生产向有品牌生产自主品牌发展。“从无品牌迈向自主品牌的过程,肯定是艰辛甚至是痛苦的,尤其在初期,但这一步必须要迈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周洲发自北京 随着第三季度的宏观数据落地,2014年经济发展态势也基本定调。第三季度的GDP增长7.3%,低于二季度的7.5%、一季度的7.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没有在10月21日举行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回答媒体关于今年GDP增长是否能够完成7.5%的目标。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看来,想要完成这个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他表示,最近三四年经济开始回落,但中国除了经济增长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背后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在经济增速降低的过程中,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新常态下几个新特点 “第一点就是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相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些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刘世锦在年初的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了注意数据后面的新变化。 2012年,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开始超过投资。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国外贸出口在金融危机前增速保持在20%以上,目前已经回落到5%到10%的增长区间。从供给角度来讲,2012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开始下降。 盛来运也说,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刘世锦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以投资和依靠外需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长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着实质性变化。增速率先回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改善,“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道线。” 他说,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增长率已经下了一个台阶。“这几个在较低增长水平上的大城市,现在基本趋于稳定。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先从东部地区开始的,现在经济回落,东部地区能否稳住比较重要”。根据各省公布的GDP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第一季度,东部沿海省市GDP占全国总量的近50%。 在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企业盈利水平对增长放缓的适应性增强。“过去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或者低于10%的时候,企业亏损比较严重。”刘世锦说,从2012年5月份以后,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在10%以下,但是企业的亏损状况总体上好于历史水平。“当然,行业盈利水平也出现分化。” 第一类如煤炭、铁矿石、化工、钢铁、有色等在内的重化工行业,销售利润率大幅下滑。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具、制品、家电等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销售利润基本稳定。 “这显示了一个状况,特别2013年以后,整个工业还是一个回升的态势,速度下来了,但是效益基本上稳住了,这对于转型期的经济增长是相当重要的。”刘世锦说。 2013年,有几个省的GDP增速出现了低于预期的现象,这在以前是不会出现的。今年第一季度,有22个省调低了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转而强调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此外,在经济增速回落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 传统企业还在痛 传统重工业在新常态下继续寻求转变方式,熬过痛楚期,是其生存和发展之路。 以钢铁行业为例,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钢铁主业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10月17日表示,尽管今年三季度有所好转,但是仍不能改变钢铁行业处于低速增长的根本状态。 10月17日,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退城搬迁项目签约。此外,邯郸、武安钢铁整合搬迁、唐山渤海钢铁沿海搬迁,承德钒钛产业基地、首钢二期项目等结构调整项目都在进行之中。李新创说,钢铁的新常态首先是消费处于低增长态势,其次是生产水平与过去几年的高增长相比也明显下降。 在中国各行业都飞速发展的“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高速的工业化引爆了井喷式需求。“当时过猛的需求,使较多的产品供不应求。大家都大干快上兴建产能。当然有的产能也不是供不应求,是市场导向性的原因。”彼时任国资委副主任、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近些年来需求减缓,使得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加凸显,“从传统的钢铁、电解铝到光伏等等,从沿海到内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行业不过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李伟说,全国普遍的产能过剩凸显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阶段恐怕不短。在买方市场的现实下,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加快转型,以实现差异化竞争。中国企业转型实际上有一二十年了,但对于什么叫企业转型,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经济界都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李伟比较认可的企业转型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行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转变,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形成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企业转型大致分为外升级性转型和内升级性转型。 首钢就是外升级性转型的例子。过去,首钢是北京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同时钢铁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在这种情况下,首钢选择了发展非钢产业来分散风险。2013年,首钢集团非钢产业盈利达60亿元,比2012年增加近16亿元,非钢产业已经成为首钢发展的一个新支柱。 而企业的内升级性转型包括较多方面,如产品与市场转型、管理转型、品牌转型、商业模式转型等等。“比如在品牌转型方面,我国沿海地区有着大量以加工贸易起家的出口型企业,主要从事代工生产。”李伟说,受国际市场以及汇率波动、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巨大,这些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 但目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调研发现,加工贸易企业正从无品牌代工生产向有品牌生产自主品牌发展。“从无品牌迈向自主品牌的过程,肯定是艰辛甚至是痛苦的,尤其在初期,但这一步必须要迈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