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

每经网首页 > 美国 > 正文

中美经济如何再平衡?双方学者审视各自产业政策

每经网 2014-07-15 09:04:40

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实习记者 白亚静 发自深圳

中国的经济制度总被美国诟病,可是中国学者多钟情自由市场。一向标榜自己是自由市场支持者的美国,其智库却建议修正已奉行了20余年的“自由市场主义”。

7月11日,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与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联合举行的“中美经济再平衡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两国智库均将平衡中美经济的解决方案聚焦在改变两国现有产业政策上。其建议的本质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

7月5日至7月6日,中国两位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张维迎在上海就“政府边界”与“市场力量”的关系展开激辩,只不过当时他们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中国,美国仅是作为对比中国产业政策的案例。

在两人的论辩中,参会的中国学者多支持张的观点,即中国政府应少干预经济。然而,在7月11日的会议上,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却对美国政府呼吁“美国应干预经济,否则将失去这场战争”。

失衡原因

中美两国智库对失衡原因的分析,这对理解美国智库的观点至关重要。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执行所长斯蒂文·奥尔森称,整体而言,美国和中国就如同硬币的两面,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美国实际利率过低和信贷扩张,刺激美国信贷消费增长,而后在美国过度追求自由贸易之下,其进口之门越开越大。

在他看来,一方面,正是美国的非理性信贷消费,以及政府在追求自由贸易时不从经济收益而是战略的角度来考量,使得外国制造商和出口商从美国消费者的欲望中获得巨大收益,破坏了美国的贸易平衡;另一方面,中国的政策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既使得中国国有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又使得中国家庭收入更多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与美方结论略有不同,中方报告将中美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归咎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不平衡。

中方报告显示,一方面,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美国城市化率高达82.4%,工业化率却只有20.15%,对于美国经济来说,建立在没有制造业基础上的高技术概念,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按照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工业化起步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应该同步发展,且城市化水平要高于工业化水平,可是中国直到2009年城市化水平才略高于工业化水平。

虽然对失衡原因的具体表述不同,但双方都认可正是美国的高消费、低投资和中国的低消费、高投资共同推动了经济不平衡。

解决思路

在分析了不平衡的原因后,奥尔森称,美国不存在中国式的“产业政策”。他对美国方面如何实现再平衡提出的解决思路,主要是修正的“自由市场主义”,不仅要承认制造业的关键地位,政府还要干预经济,使贸易政策首先利于本国贸易发展,以及通过征税使家庭消费与收入相匹配等。至于中国需要改进的,在他看来,则是应将国民收入的一大部分从企业转移到家庭,鼓励消费而非过度储蓄、投资,以及放开进口渠道,保持恰当汇率水平。

然而,在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美国不仅从来不是“自由市场主义”,相反,美国的产业政策非常强大。他认为,同中国的产业政策更加倾向于国有企业相反,美国通过补贴、直接购买、税收等手段,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虽然郭万达不同意奥尔森对美国的现状描述,但是他对中国产业政策的改革建议仍然落在了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及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在他看来,这是和美国同行在中国产业政策方面上的共识。

中方报告显示,BIT有可能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红利,促进对外贸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清单的退出意味着政府职能部门不再轻易退出鼓励支持类投资目录。显然,这与奥尔森提出的中国应减少过度投资的政策支持有相似之处。

至于TPP谈判,郭万达建议推动,以加快劳工、知识产权保护等的改革。在他看来,奥尔森提出的美国应从战略角度转移至经济收益角度考虑贸易协定,和他转为建议推动TPP的谈判,正是双方的共同点,即从经济角度考量贸易协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