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聚焦基金“创新11条”

2014-06-23 01:20:20

6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也被称为“创新11条”。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6月1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其中围绕“加快建设现代资产管理机构”、“支持业务产品创新”和“推进监管转型”3个方面共有11条具体指导意见,因此也被称为“创新11条”。这也是证监会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的重要落地举措。

今天,《每日经济新闻》将会为您呈现“创新11条”中最值得期待的内容,其中基金“触网”、产品创新、基金股权和投资范围的变化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

——————创新——————

互联网渠道遭遇“天花板” 基金公司欲掀话语权之争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近期监管层对于基金公司 “触网”的态度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业务创新和合作进行鼓励。这对于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四处突围的基金公司而言不啻于一剂强心针。然而,在最初的狂飙突进之后,借助互联网突破渠道困境迅速壮大规模的基金公司却遭遇了“天花板”——第三方平台圈来的客户难以接触和转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发现,如今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在隔着第三方机构的情况下,如何与客户直接“握手”,如何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官方表态/

监管层对于基金行业与互联网的“拥抱”从最初的“且看且压”到如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进行鼓励。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创新11条”,第七条“鼓励基金业务创新”提到: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支持公募基金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新型渠道改进传统业务,扩展客户基础,提升客户体验。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业务创新,为创新创业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趋势面前必须要顺应市场的自然发展,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过程中,基金公司要创新必然绕不过这个方面。”有基金公司电商人士评价表示。

此前,在各种“宝”狂飙突进当中,证监会与央行等机构虽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谨慎。

去年末,有基金公司与第三方销售机构合作,宣传8%以上收益率的产品,监管部门迅速开出了罚单。

2014年3月,央行下发文件紧急暂停了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以及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此后央行还有意限制第三方支付额度。

近期央行发布的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中,也以专栏的形式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专题论述,其中仍着重指出风险,但同时,央行也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当前,以互联网支付、众筹融资、P2P借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种类多样,形态各异,蓬勃发展,适应了电子商务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的需求以及金融创新的需要,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造能力。

渠道之变/

在一系列政策博弈背后,是基金公司销售渠道的巨大变化。

时近一年年中,一些没有能够推出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端货币产品的基金公司陷入规模焦虑中。除了那些依托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产品,一些中小银行亦借“宝”类产品突围。兴业银行旗下银银平台与兴业全球基金合作推出的 “掌柜钱包”上线3个月,规模已经突破470亿元;而仍然依靠旧渠道的公司则进展缓慢,规模不升反降。“如今是逆水行舟,别人规模都增加得很快,稍不留神就滑远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叹。

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货币基金持续扩张,今年5月规模再增1687亿元,达1.92万亿元,占据了公募基金3.92万亿元规模的半壁江山。

6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13)》显示,在基金累计认申购量上,2013年的直销渠道首次超过银行渠道。而基金公司直销渠道正是与各个支付机构对接的平台。

去年,通过直销、银行券商渠道认申购的基金规模达到51782.24亿元,较2012年增加34.4%,直销渠道占比达到45%,银行渠道42%,券商渠道达到13%,占比基本不变。其中,2013年直销认申购累计额达到23385.66亿元,相比于去年的11832.93亿元同比增加97.63%。基金业协会认为,直销渠道占比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扩大和货币市场基金直销的增长。

圈地之后/

尽管有着来自监管层的鼓励和规模的飙涨,但基金公司亦有隐忧。

6月13日,余额宝上线一年。就在这一天,天弘基金趁势推出了“宝粉网”。一直以来,余额宝背后的基金产品管理人天弘基金可谓有喜有忧:尽管通过余额宝坐拥1亿用户,但大部分投资者都把余额宝看作是支付宝的产品,而不知天弘基金的存在,天弘基金既无法直接接触客户,也无法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天弘基金没有主动权。

宝粉网就是天弘基金意欲寻回主动权的举措,其定位是余额宝用户专属的交流互助平台,功能以“社交生活+金融理财”为主。天弘基金开始有意识地争取与余额宝用户直接接触。

从目前宝粉网的设计来看,天弘基金瞄准的是一批低龄化的用户,以游戏和礼品作为“涨粉”的引流手段,这与余额宝以“80后”、“90后”为主力用户特征相契合。天弘基金方面称,宝粉网上线3天已有10万用户注册。而支付宝方面则并没有对该网站进行联合推广。

尽管天弘基金开始了 “主动出击”,但最终效果还无法预知。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兴业基金等亦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与大平台合作快速提升了旗下货币基金规模,但却难以实施客户转化,而在这些先行者背后,还有大量基金公司甚至连这一门槛尚未能迈入,仍在努力寻求与电商的合作机会。

“首先先得通过产品圈住客户,其次是抵达客户、经营客户。”有基金公司电商部产品经理表示。而下一步,基金公司试图回归到业务本源上。“一方面积极寻求和互联网公司合作,设计适合互联网的产品、拓展渠道,另一方面也在探索一些新模式,即除了货币基金,基金投资如何和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华南某基金公司电商部门人士表示。

例如嘉实基金,一边与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和中信银行推出合作产品,一边又在进行战略上的调整。近期嘉实基金对旗下的销售子公司嘉实财富进行了较大调整,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亲自出任嘉实财富的总经理,嘉实投资者回报中心将并入嘉实财富的业务板块。嘉实投资者回报中心于2012年成立,是一套借助数据和模型为投资人提供投资决策的系统。

“这意味着嘉实自建渠道的意图更强了,公司对这一业务重视程度大大提升。未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各账户打通,可以帮助客户实现各个类别的投资,实现更细致的服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

市场频现热点变“冷” 基金业受困“伪创新”争议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有人感概,2013年是基金行业真正的创新之年。到了2014年,证监会发布基金“创新11条”,为该行业的创新提供政策依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伪创新”也不断出现。业内人士反思认为,仅从营销的角度来制造噱头不能算作创新产品,借通道做业务也不是创新,甚至一些专门为了监管套利的“创新”也不是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市场上出现多种“创新”产品或举措,但在一段时间的热炒后归于沉寂,有业内人士表示,以短时间的成败来评定创新的好坏不可取,要多给点时间来观察。

争议“创新”/

在6月16日举行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上,“创新”被作为重中之重,在年会上被多次探讨。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创新11条”中,有4条涉及创新,包括推进基金产品创新、鼓励基金业务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和优化客户服务与投资回报机制,为基金行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2013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基金在货币基金领域成功融合,凭借投资回报和资金运用的便捷性优势取得了对传统货币基金的胜利,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快速成长的新生力量,推动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IT系统建设、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领域的革新。

与此同时,基金产品还在向精细化发展,如股票型基金中出现主题基金、行业基金和风格基金,对冲基金、债券型ETF、黄金ETF、货币ETF和行业ETF等纷纷面市,公募基金还开始主动尝试管理费率创新,股权激励也在破冰。

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甚至感概,在基金行业做了11年,过去一年才是真正创新之年,大创新非常多。

不过,在承认去年基金行业在创新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之余,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创新也存在着问题。

林利军在会上表示,“创新所有人都在讲,但痛苦的是现在的创新有很多伪创新,特别是金融伪创新很多,而且我自己感受到,我们这个行业,打着创新的旗帜,实际上好像不是创新,甚至有时候是有的打着创新的旗帜,有的甚至是突破监管,有的损害投资者利益,有的是游离在欺诈边缘。”

对于创新,业界的共识是,其本质是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收益和便利,更好地管理风险,终极目的是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好处,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对于“伪创新”,业内人士认为,无视投资者利益、无视风险是伪创新;对投资者、资产管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属于伪创新;没有改变金融业的本质,只是为了规避监管,做通道业务的“创新”也应该被限制。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基金公司喜欢跟风,一旦一家基金公司推出某创新产品,不少公司立马跟风申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很多东西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一定的时间段满足了特定的需求,但可能是昙花一现,最终发现它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现在是担心大家缺乏创新力和独立判断,一窝蜂去做一样东西。”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现在说到发展就会提到创新。创新固然重要,但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顺势而为,单纯为创新而创新没有太大意义。

不过,南方某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以正常眼光看待,对营销人士来说,好产品坏产品都得推,只要能盈利、不是诈骗,利用机会营销很正常。

热点变“冷”频现/

尽管众说纷纭,但一个新产品不能以短期的成败来认定成功与否,例如在2012年异军突起的短期理财基金。基金发行低迷时,单只短期理财基金可募集几百亿元,成为了各大基金公司规模比拼的利器,排队等待审批的短期理财基金一度多达20多只。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短期理财基金开始备受冷落,年化收益率低于流动性更好的货币基金,不少短期理财基金一旦打开申赎,便被大规模赎回。因此,短期理财基金一度被认为是创新的失败。

但近期,被冷落许久的短期理财基金发行又现转暖迹象。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7只短期理财产品处于排队序列中。除发行量回升,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水平也开始上涨,进入第二季度之后,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回报降至4.28%,短期理财基金则达到4.46%,最高的超过6%,整体高于货币基金。

再如发起式基金,这类基金被市场认为是一种创新,实现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共赢。对于一些刚成立的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更容易募集成功,而发起式也可以是比较好的营销噱头。

但是从业绩来看,发起式基金和市场上的普通基金并无二致,目前市场上共有86只发起式基金(A/B/C未合并),其中7只封闭式基金、41只债券类基金、27只权益类基金、11只货币基金。在纳入统计的25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中,有14只产品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出现亏损,仅11只获得正收益,累计收益率均值为负。发起式基金实际上是实现了利益共绑,但未实现共赢。

窦玉明执掌中欧基金之后,推出事业部制,在事业部制下,基金经理的收入奖金已不单单与业绩挂钩,还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甚至与团队运作成本相关。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在推进事业部制上不遗余力,事业部制在基金行业迅速发酵。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业内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实行事业部制的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并未如预期那样好起来,而是出现了分化,例如招商基金,该基金旗下产品在2013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大多位于同类产品的中游位置。而2014年一季度,招商基金表现最好的几只基金如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泰平衡、招商核心价值、招商中小盘、招商优势企业等,均排名位居同类产品的前20%。与之相对照的,则是招商优质成长、招商大盘蓝筹、招商行业几只基金排名远远落后同类产品中值。有人士认为,基金产品被基金经理“承包”后,公司内部协作气氛较以往差了不少,大家做了一些重复的工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仅仅以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来评定基金事业部制的好坏不可取,事业部制与基金员工持股一样,可能是中国基金业未来十年破局的重要尝试,要多给点时间来观察。

“应该允许基金公司试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激励,还有一个行业需要突破的地方是要学会如何关闭一个基金。这其实对创新是有正向激励的。”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称。

针对未来基金业的创新方向,林利军表示,“基金行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分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产品和机制的创新以及跨境投资”。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则认为,基金行业未来创新的重点是建设现代资产管理机构,在资产证券化、对冲、国际化中寻找机会。

《《《

——————基金股权——————

投资范围拓展在路上 基金绝对收益产品频出

每经记者 李娜 发自成都

近期证监会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11条”),表示会大力支持公募基金拓展业务范围,支持公募基金创新品种。

回望过去基金成立的十几年,公募基金新品基本都是围绕股票二级市场展开。主动型产品无疑是第一波,紧接着市场走牛催生指数型基金大量涌现。而最近一年多时间,前两条路都不再具备赚钱效应,公募基金又开始谋求设立绝对收益的品种,这创新能否带领基金走出新的天地,带来新的发展?业内人士多有疑虑。

商品期货类有望先落地/

本月以来,管理层接连表态,要大力支持公募基金创新品种,积极拓展公募业务投资范围。

基金业协会明确表示,要鼓励基金业务创新,支持基金管理公司拓展业务范围,鼓励探索定制账户管理、多元经理管理(MOM)模式创新。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此前也表示,证监会将大力支持公募基金创新品种,拓展基金投资范围。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基金参与融资融券、期权和商品期货等业务规则,探索推出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等新基金品种。

“可以肯定的是,证监会在这方面的相关工作速度会加快。管理层明确表态要推进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40万亿元,如果仅依靠目前二级市场,恐难以实现这样远大的目标。”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高层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针对证监会提及的新范围中,不少公募基金人士认为,商品期货类产品可能会最先落地。

沪上某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表示:“谁先推出来不敢预计,不过和同行交流下来,大家都认为商品期货类的速度可能会比其他的快。”

“这和交易所花费大力气推荐ETF产品不无关系,比如说交易所会组织研讨会研究和推广ETF产品。另外,从最近几年,债券ETF、跨境ETF、黄金ETF等在二级市场上接连推出,特别是黄金ETF的推出。未来商品期货类产品,可能在产品以及操作上都会有一定的相似度,这也符合谨慎的原则。”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总监如此分析道。

同时,也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坦言,ETF属于工具性产品,商品期货类也不例外,这对公募基金来说投研成本相对较低,公司推出的动力更足。

深圳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据我了解,目前管理层提到新的投资范围,都是基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期权等工具可能会先在ETF领域试水,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和交易所沟通此类产品。”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投资房地产、商品期货等另类资产,对公募来说确实会使得投资选择增多、投资策略更加丰富。但从海外市场情况来看,公募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仍是股票,而且公募基金这么多年来最大的优势也在二级市场,另类投资在公募中可能也只是“非主流”。

此外,REITs的前景也受到公募基金的关注。部分基金人士认为,由于该类投资标的收益较为稳定,也很适合包装成公募产品推广。

非标资产类推出尚早/

事实上,早先基金投资范围拓宽中,由于被证监会点名,业内传播最广的当属非标资产。不过,在更多基金人士看来,公募基金投资非标产品的局限还很多,证监会也只是摸底,离真正产品下水还为时尚早。

“非标这个事情出来后,大家都在谈。要想投非标,估计要得到基金法的允许。”沪上一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表示。

前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总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黄金也不在基金法的投资范围,非标资产能否投资还要看它是不是属于基金法中的释义范围。”

除了上述法律条款外,最让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忧虑的是非标资产的设计和包装问题。

“非标资产,作为一种并不标准化的资产,在期限上会存在一些要求,而且往往流动性更差。即使放在基金子公司下面,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放在开放式基金下面,产品设计困难不小,比如说,基金公司累积的优势可能更多是局限于传统二级市场和债券市场,但是不是符合非标资产管理行业特性就需要打个问号。”前述沪上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表示。

目前现行开放式基金,除了常规之外,还有一些半年和一年的定期型产品,以及类货币的不同期限的短期理财债基。

“可能那种短期的理财债基能够提供一种借鉴,或者说非标资产的投资可能更适合封闭式基金。”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不过,在采访中也有基金人士认为,如果放开公募的投资,可能只是针对某项可以标准化的资产,不大可能全局性放开。很多公司在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不是在投资决策上,符合资产管理行业的需求还有待观察。

绝对收益产品频出/

回顾基金产品设计的历史,不难发现,公募诞生的首只产品是货币型基金,第一波大发展也源自于主动型基金的扩容。随着2007年大牛市的来临,指数型基金兴起。

当下的A股市场,新兴成长股遭遇估值尴尬,而传统蓝筹股也是徘徊不前,上证指数在2000点附近反复折腾。由此,主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普遍缺乏赚钱效应,于是以绝对收益为主打概念的基金开始陆续横空出世。

嘉实基金在去年年底发行了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基金,该基金在基金合同中就明确表示,将采用以市场中性投资策略为主的多种绝对收益策略,通过运用股指期货、融券等工具,尽可能实现对买入股票市场性风险100%的剥离;同时,嘉实还发行了另一只对冲基金——对冲套利定期开放混合基金。

工银瑞信正在发行的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发起式基金则是首个采用对冲策略的完全开放式基金。而南方基金也在本月6日,申报了南方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发起式基金。

“就绝对收益而言,国外市场也是从最近10~20年来开始发展,绝对收益主要依靠对冲策略和对冲工具;相比国外,我们此类工具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实,绝对收益也是一种客户需求,这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状况,市场好的时候,依然是主动型基金的天下。”前述银行系基金公司产品总监进一步表示。

“绝对收益的产品很难做。余额宝过后,(支付宝)为何没有更高预期年化收益的基金新品推出,就是因为在现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策略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支付宝提出的更高收益要求。不过,市场发展总得有人尝鲜,有政策的支持,这就是个好事。”该公募人士进一步表示。

也有公募基金人士对当下的绝对收益产品持保留态度,认为现行基金法的框架下,国内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及投资范围不支持其发展绝对收益产品,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还没有发展起来,公募基金没有有效对冲手段。

《《《

基金公司股权吸引力调查:出走的公募大佬能否回归?

每经记者 陆慧婧 发自上海

如何突破基金行业发展的瓶颈期,监管层最近给出了股权松绑的良方。从放开5%以下股权变更审批,到国务院作出关于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条件的批复,再到近期证监会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创新11条”),明确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等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日渐明朗。

新形势下,自然人控股开闸。是否能改变此前公募人士转投私募的趋势?而针对“创新11条”中对基金自然人大股东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可能只有产业资本愿意介入。

明确鼓励专业人士设立/

6月13日,证监会发布 “创新11条”,在针对放宽行业准入机制上,明确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请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各类主体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此次监管层在公募基金自然人大股东上的表态,并非全新提法。上海某基金公司总经理称,“这次是明确鼓励专业人士设立基金公司。不过,在资格认定上,早在去年12月,国务院已对此作出规定,监管层觉得这已足够,并不需要另行规定。”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不仅细化了基金公司法人股东资格,也首次明确自然人大股东的条件。

其中,“基金公司主要股东为自然人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10年以上;非主要股东为自然人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在境内外资产管理行业从业5年以上。”

虽然老版的 《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并未对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之外的股东条件作出规定,但2004年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八条则明确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必须为公司。

随后的新基金法中,要求基金公司主要股东应当具有经营金融业务或者管理金融机构的良好业绩、良好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资产规模达到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最近三年没有违法记录。

“之前是有序实施,现在则为明确鼓励,基金创新指导意见振奋人心。”有北京某基金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私募人士:目前谈回归意义不大/

公募基金的“奔私风”在2014年有愈演愈烈之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基金经理离任的基金多达247只,创同期历史最高,而去年全年发生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也不过342只。截至今年6月21日,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已达104人,接近去年全年离职人数138人的水平。

6月13日,海富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陈洪离职,又添增了投资总监离职案例。截至目前,已有6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宣布离职。其中不乏汇丰晋信基金原投资总监林彤彤、兴业全球投资总监王晓明、南方基金邱国鹭、信诚基金黄小坚等业界知名人士。

阳光私募依旧是众多公募人士离职后选择的去向。如原国投瑞银总经理尚健离职之后,在中国人寿资产“小驻”5个月,于2013年7月携手红杉资本创立上海弘尚资产;原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成立上海同向投资。

此外,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刘文动成立华夏未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其投研团队里,华夏基金前众多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现身其中,华夏未来资产现任投资总监巩怀志此前曾是华夏基金投委会委员、投资副总监,衍生品总监陈兵原是华夏基金委托投资部总监,研究总监张勇则为原华夏基金行业研究主管,只有风控总监杨俊来自另一家公募基金——鹏华基金。

股权问题历来是影响公募基金人士出走创业的一大原因,此次公募基金股权投资门槛降低,是否能扭转公募人士出走私募的趋势,更进一步说,是否能引发私募人士回归公募行业?

一位近期前往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知名投资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辞职创业无非是为了解决股权的问题。不过,即使公募基金允许自然人担任大股东,可能存在的“玻璃门”仍让他颇为谨慎。

“这一过程很多事情仍无法预计。”上述人士表示,“自然人担任大股东,毕竟还需要资格审批,包括私募基金可以从事公募业务,这一提法早已获得肯定,但现在看来整个进展非常缓慢。”

公募基金目前盈利前景不明,也是他考虑是否涉足这一领域的另一因素。“银行渠道太强势,公募基金整个生态环境还没有恢复,现在并不是进入的好时机。”上述原公募基金知名投资人士表示,也不排除公募基金运营成本降低之后,未来值得一试。现在谈回归不回归,意义并不如之前那么大。随着资产管理行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公私募以及券商、信托之间的牌照区别早已不再明显。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什么都要自己费心。”还是看好公募基金专业化分工对私募基金人士的吸引力。

公募人士:更愿意以团队身份持股/

多方权衡之后,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觉得基金公司股权的吸引力并不算大。“若是成立私募基金,可以身兼董事长、首席投资官,也可以自己投资。”该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三年抓住一波行情并不难达到。”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严密监管,即使只作为大股东出现,也会觉得比较头疼。

公募与私募的两相比较,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他更看好基金公司投研团队集体持股的方式。“不过,这也要看基金公司股权以何种价格转让给投研部门,基金公司目前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若是转让价格过高,投资回本期过长,那也非常难熬。”

一位已持有基金公司股权的基金高管,在谈及是否愿意成为基金公司大股东时表示,大股东需要的出资门槛以及行业盈利前景不明,是其需要考虑的两大因素。“基金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需要1亿元,即使只控股51%,这也需要一笔不少的钱,此外,国务院批复文件中还对基金公司自然人大股东的从业年限,提出了要求。”

“更愿意以团队的身份持股。”上述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若是成为大股东,目前可能只有明确具有某种优势的产业资本愿意介入。”

近期发生的资本入股基金公司案例也证实了上述基金公司高管的逻辑。阿里巴巴入主天弘,是携互联网渠道优势而来;而一位接近利得财富人士谈及公司洽购纽银梅隆西部基金股权时,也提及了自身的渠道优势;同时也指出,长期看好资本市场,现在入股公募基金,能获得不错的价格。

对于自然人出手公募基金的设想,多位业内人士称,能达到自然人大股东门槛的从业人员并不算多,可能少数基金公司总经理愿意尝试,或者史玉柱、马云这类有实力的产业资本拥有人出于完善产业链的考虑而介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