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别被购买力平价迷惑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5-05 00:26:13

以PPP衡量中国年内超越美国,的确具有麻痹中国和新兴工业国的作用。中国当清醒,莫被PPP迷惑了。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世界银行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正处于失去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的边缘,今年其经济规模很可能落在中国之后。如果真是这样,这一超越则要比人们普遍预期的来得更早。

这是FT中文网引述世界银行数据并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按照购买力平价(PPP),中国年内即可能超越美国。以PPP论高下,有一定道理,但也具有迷惑性。当年日本作为第二大经济强国时,也有经济学家以PPP来对比美日之间的实力,认为日本很快就能超越美国。但现实却是,日本从老二变成了老三。

现在轮到中国和美国比PPP了。但这一指标体系,绝非是“巨无霸指数”那么简单。在中美两国市场,更多生活用品、成品油价乃至房价的对比说明,人民币的购买力显然相当之弱。中国的PPP,和美国相比并无多少优势。

无论在GDP总量,还是PPP,以及人均GDP、人均收入等,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和全球第一大超级强国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世界银行的数据,具有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了解不深不透、总是游移于两极评判的典型特性。有舆论认为这是世界银行对中国的捧杀,其实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充满着焦虑和不确定感。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家,还是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他们基于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及参考财政金融政策和政府监管的杠杆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精算式预测。但他们恰恰陷入了自己的逻辑悖论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却用理想状态的市场规则去研判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趋势发展得不出正确答案,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历全球经济危机的考验,西方经济在恢复,中国经济在转型……国际社会和相关机构对中国经济又陷入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态中。悲观者以为,中国经济恐怕真的要不行了;有的乐观者并未深察中国经济的改革转型过程,只是凭借主观想象认为中国经济会沿着高速增长的惯性增长。无论哪种预测,都是对中国经济不求甚解。

事实是,中国经济在经历痛苦的转型过程,转型动力源自主动的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也是通过金融开放二次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呈现出动态的波动和市场发生一定变化,皆属正常。因而,以所谓PPP来评价中国经济,对比中美两强,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且是毫无准星的一家之言。

即使以PPP为标准,中国成为全球老大,也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成功,更不能说明中国迈入了现代化门槛。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中国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贸易压力。不管是贸易总量还是GDP总量,在13亿人作为分母平均下,得到“商”的质与量都不如人意了。何况,即使中国在各项经济及民生数据上达到全球第一,也是一个暂时的变量,经济发展不能停下来,民生质量也需逐年提高。世界经济版图,全球化时代看似共存共赢,但本质上依然是竞争激烈的丛林系统,恪守着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从英国到德国,从德国到美国,从中国超越欧洲和日本,追赶美国,全球经济宛若一个大轮盘,看似宿命主义的轮回,实质上却是市场搏杀的结果。

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当前仍由西方主导。从贸易规则制定与执行再到市场博弈,资本主义构筑了符合其利益取向的体制围城,中国和新兴国家不过是闯入这个体制内的“异类”——这个体制希望新兴国家永远都是附属于这个体制的非主流“异类”,而非冲破这个体制,创建新的全球贸易秩序的革命者。

由此而言,以PPP衡量中国年内超越美国,的确具有麻痹中国和新兴工业国的作用。中国当清醒,莫被PPP迷惑了。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