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A股的出路在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14-05-05 00:26:13

新股发行一开闸,股市就 “发抖”。去年IPO重启如是,今年拟上市企业预披露启动亦如是。

每经编辑 曹中铭    

◎曹中铭

新股发行一开闸,股市就 “发抖”。去年IPO重启如是,今年拟上市企业预披露启动亦如是。两次不同类型的IPO开闸,都导致股指持续下挫。在这一切的背后,凸显出市场本身的疲弱,更是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

A股有过辉煌,但更多时候却在低迷中运行。牛熊交替虽是股市的运行规律,然而“牛”短“熊”长却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应有的表现,然而这种不正常表现却在A股“正常”演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8年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早已走出阴霾,自去年以来道琼斯指数就开始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至今也没有停歇迹象;欧洲股市曾经深受欧债危机困扰,如今也开始扬眉吐气。只有不争气的A股,至今还在2000点的“山脚下”震荡,离当年历史性高点6124点渐行渐远。

欧美股市的走强定然有其原因,A股连续多年步入熊态也并非没有“理由”。其实,A股深陷熊市泥潭,主要“熊”在制度建设,“熊”在市场监管,“熊”在投资者保护上,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信心走“熊”。而一个投资者失去了信心的市场,是不可能走牛的,也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市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启动深入骨髓式的改革,重塑市场信用。唯如此,A股才有出路。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改变股市错误定位,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A股是为融资者服务的,不仅表现在新股首发上,也同样表现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上。自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修改之后,每年再融资额已大大高于新股首发融资额。每年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行为,从市场中抽走了大量资金,导致市场失血严重,进而影响到股市的走强。建议无论上市公司采取何种再融资行为,其连续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必须达到10%以上,此举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会将那些以再融资方式实施圈钱的公司挡在门外。

二是改革现行退市制度,大幅降低退市门槛。上市难退市更难是A股非常突出的特点。20余年来,真正触发条款退市的上市公司只有50家左右,这与目前2500余家上市公司亦形成了鲜明对比。像造假上市、重大违规行为,以及通过补贴、报表重组等保壳的上市公司,都应该被扫地出门。在退市通道畅通之后,绩差股、垃圾股就不会像目前这样受到追捧,价值投资理念自然而然会在市场中建立起来,而不是通过监管部门的教育。

三是大力规范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每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多如“牛毛”。在资产重组背后,内幕交易泛滥成灾,利益输送不时隐现。因资产重组常常使股价上演“乌鸡变凤凰”的传奇,投资者对此亦趋之若鹜,个中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后知后觉者则成为埋单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资产重组不设门槛,上市公司利用所谓的资产重组帮助大小非套现的有之,利用资产重组将劣质资产“重组”进上市公司的有之,通过资产重组保牌保壳的更是大有人在。对于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规定其连续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不得低于8%。有了这道红线,资产重组被上市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行为无形中会减少,市场资源错配严重与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同样会减少。

四是要严惩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显然不能仅仅依靠证监会的严惩。其实,在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以及光大“乌龙指”违规行为的处罚上,证监会展现了其严管重罚的一面,但其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笔者建议在资本市场设立专业的证券法庭,以审理涉及资本市场的相关案件,此举一方面可规避地方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利于投资者的监督与严惩违规者。此外,还需要早日推出集团诉讼制度,有了这个 “尚方宝剑”,投资者利益就会有保障。

进一步讲,只要监管部门真正进行深入骨髓式的改革,就是对中小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投资者对股市就会有信心,像2007年那轮大牛市一样,A股的春天也会悄然而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曹中铭 新股发行一开闸,股市就“发抖”。去年IPO重启如是,今年拟上市企业预披露启动亦如是。两次不同类型的IPO开闸,都导致股指持续下挫。在这一切的背后,凸显出市场本身的疲弱,更是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 A股有过辉煌,但更多时候却在低迷中运行。牛熊交替虽是股市的运行规律,然而“牛”短“熊”长却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应有的表现,然而这种不正常表现却在A股“正常”演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8年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早已走出阴霾,自去年以来道琼斯指数就开始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至今也没有停歇迹象;欧洲股市曾经深受欧债危机困扰,如今也开始扬眉吐气。只有不争气的A股,至今还在2000点的“山脚下”震荡,离当年历史性高点6124点渐行渐远。 欧美股市的走强定然有其原因,A股连续多年步入熊态也并非没有“理由”。其实,A股深陷熊市泥潭,主要“熊”在制度建设,“熊”在市场监管,“熊”在投资者保护上,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信心走“熊”。而一个投资者失去了信心的市场,是不可能走牛的,也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市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启动深入骨髓式的改革,重塑市场信用。唯如此,A股才有出路。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一是改变股市错误定位,严格控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A股是为融资者服务的,不仅表现在新股首发上,也同样表现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上。自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修改之后,每年再融资额已大大高于新股首发融资额。每年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行为,从市场中抽走了大量资金,导致市场失血严重,进而影响到股市的走强。建议无论上市公司采取何种再融资行为,其连续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必须达到10%以上,此举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也会将那些以再融资方式实施圈钱的公司挡在门外。 二是改革现行退市制度,大幅降低退市门槛。上市难退市更难是A股非常突出的特点。20余年来,真正触发条款退市的上市公司只有50家左右,这与目前2500余家上市公司亦形成了鲜明对比。像造假上市、重大违规行为,以及通过补贴、报表重组等保壳的上市公司,都应该被扫地出门。在退市通道畅通之后,绩差股、垃圾股就不会像目前这样受到追捧,价值投资理念自然而然会在市场中建立起来,而不是通过监管部门的教育。 三是大力规范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每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多如“牛毛”。在资产重组背后,内幕交易泛滥成灾,利益输送不时隐现。因资产重组常常使股价上演“乌鸡变凤凰”的传奇,投资者对此亦趋之若鹜,个中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后知后觉者则成为埋单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资产重组不设门槛,上市公司利用所谓的资产重组帮助大小非套现的有之,利用资产重组将劣质资产“重组”进上市公司的有之,通过资产重组保牌保壳的更是大有人在。对于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规定其连续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不得低于8%。有了这道红线,资产重组被上市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行为无形中会减少,市场资源错配严重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同样会减少。 四是要严惩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对违法失信行为“零”容忍,显然不能仅仅依靠证监会的严惩。其实,在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以及光大“乌龙指”违规行为的处罚上,证监会展现了其严管重罚的一面,但其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笔者建议在资本市场设立专业的证券法庭,以审理涉及资本市场的相关案件,此举一方面可规避地方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利于投资者的监督与严惩违规者。此外,还需要早日推出集团诉讼制度,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投资者利益就会有保障。 进一步讲,只要监管部门真正进行深入骨髓式的改革,就是对中小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投资者对股市就会有信心,像2007年那轮大牛市一样,A股的春天也会悄然而至。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