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投资策略

每经网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

王安平:如何解决“新股恐惧症”

证券时报 2014-04-29 10:12:14

进退之间,维持股票供给的动态平衡,这恐怕是解决“新股恐惧症”的最有效途经。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停工一年半之久的IPO发审会,本周三又要开工了。此次发审会重新开闸,将面临600多家企业潮水般涌来。据估计,消化这么大的扩容压力,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而中小板开了将近10年,目前也就700多家公司,创业板上了约380家公司也用了4年半时间。重压之下,A股市场流行多年的“新股恐惧症”再次发作,上证指数2000点岌岌可危。

其实,新股发行上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往大里说,它是资本市场之所以存在的一大重要功能;往小里说,它为股市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由此也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兴奋点。今年年初IPO重启掀起的一波新股行情,尽管少不了炒作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新股渴望。可以说,一个没有新股上市的股市,必然是一潭死水。

这么多年来,A股市场之所以谈“新”色变,主要是担心IPO带来的扩容压力,而扩容压力主要源自股票“只进不退”的运行机制。在场内资金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股票供给增多,意味着存量股票将失去更多资金的关照,从而引发股价下跌。

放眼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有进有退”再正常不过了,而在一些关键的年份,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上市数量。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东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23家,退市公司有78家;德国交易所新上市6家,退市61家;纽约交易所新上市94家,退市212家;伦敦交易所新上市73家,退市385家。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纳斯达克每年有大约8%的公司退市,纽交所的退市率大约为6%。由于退市企业和IPO企业数量相当,近几年纽交所上市企业数量稳定在2000家上下。正是凭借这种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美国股市很快就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不断创出新高。

而反观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多年,目前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大有追赶美国之势,而期间因为业绩问题而退市的只有50家左右。在这种股票只进难退的怪圈中,“新股恐惧症”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中国股市也有退市制度,但却名存实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退市标准有待完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新股发行审批制导致上市“壳资源”的稀缺。于是,绩差公司想方设法保“壳”,各地政府也会采取措施避免本地上市公司退市。于是,不断有亏损公司获得政府各种各样的补贴而扭亏,不断有濒临退市的公司因重组而“乌鸦变凤凰”;于是,垃圾股频频被爆炒,绩优股却少人问津,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真正解决“退”的问题,反而要在“进”上下功夫。也就是,放宽IPO限制,让上市资格不再稀缺,届时,公司退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反之,要解决“进”,也即“新股恐惧症”的问题,重点还是要疏通“退”的渠道。进退之间,维持股票供给的动态平衡,这恐怕是解决“新股恐惧症”的最有效途经。

责编 邬晓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停工一年半之久的IPO发审会,本周三又要开工了。此次发审会重新开闸,将面临600多家企业潮水般涌来。据估计,消化这么大的扩容压力,大概需要两三年时间。而中小板开了将近10年,目前也就700多家公司,创业板上了约380家公司也用了4年半时间。重压之下,A股市场流行多年的“新股恐惧症”再次发作,上证指数2000点岌岌可危。 其实,新股发行上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往大里说,它是资本市场之所以存在的一大重要功能;往小里说,它为股市引来源源不断的活水,由此也为市场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兴奋点。今年年初IPO重启掀起的一波新股行情,尽管少不了炒作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新股渴望。可以说,一个没有新股上市的股市,必然是一潭死水。 这么多年来,A股市场之所以谈“新”色变,主要是担心IPO带来的扩容压力,而扩容压力主要源自股票“只进不退”的运行机制。在场内资金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股票供给增多,意味着存量股票将失去更多资金的关照,从而引发股价下跌。 放眼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有进有退”再正常不过了,而在一些关键的年份,退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上市数量。比如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东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23家,退市公司有78家;德国交易所新上市6家,退市61家;纽约交易所新上市94家,退市212家;伦敦交易所新上市73家,退市385家。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纳斯达克每年有大约8%的公司退市,纽交所的退市率大约为6%。由于退市企业和IPO企业数量相当,近几年纽交所上市企业数量稳定在2000家上下。正是凭借这种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美国股市很快就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不断创出新高。 而反观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多年,目前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大有追赶美国之势,而期间因为业绩问题而退市的只有50家左右。在这种股票只进难退的怪圈中,“新股恐惧症”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中国股市也有退市制度,但却名存实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退市标准有待完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新股发行审批制导致上市“壳资源”的稀缺。于是,绩差公司想方设法保“壳”,各地政府也会采取措施避免本地上市公司退市。于是,不断有亏损公司获得政府各种各样的补贴而扭亏,不断有濒临退市的公司因重组而“乌鸦变凤凰”;于是,垃圾股频频被爆炒,绩优股却少人问津,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真正解决“退”的问题,反而要在“进”上下功夫。也就是,放宽IPO限制,让上市资格不再稀缺,届时,公司退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反之,要解决“进”,也即“新股恐惧症”的问题,重点还是要疏通“退”的渠道。进退之间,维持股票供给的动态平衡,这恐怕是解决“新股恐惧症”的最有效途经。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