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万向欲复兴菲斯科电动车 轿车资质成拦路虎

2014-04-21 00:55:5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海艳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杨海艳 发自上海

自2月14日以1.4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8亿元)的综合作价成功收购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后,4月7日晚间,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万向钱潮;000559,SZ)发布公告,进一步披露了上述事件进展。

据这份名为《关于公司控股股东万向集团公司收购美国菲斯科的进展公告》称:“万向集团公司收购美国菲斯科公司股权事宜,在美国的收购程序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万向集团公司已完成了对美国菲斯科公司的交割工作,现正在办理我国相关部门的审批,具体完成时间尚不确定。”

对此,万向方面认为,继去年收购美国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后,此次完成对菲斯科的交割工作,标志着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尚未获得轿车资质,即便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万向的“造车梦”短期内依然难以实现。

万向一波三折收购菲斯科

成立于2007年的菲斯科一度被认为是与特斯拉最“相似”的美国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但不幸的是,特斯拉在美国甚至全球市场上“风生水起”的时候,菲斯科却因为核心技术不足和安全性遭质疑,而提前走向“衰落”。2012年,随着其电池供应商美国A123系统公司宣布破产,菲斯科旗下车型“卡玛”也被迫停产,后续产品被搁置。2013年11月,菲斯科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身处困境中的菲斯科让中国本土最大的零部件公司万向看到了希望。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有一个矢志不渝的梦想,那就是涉足整车制造。

1999年6月,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筹建成立,随后确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2002年,万向成功研发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随后,第一辆电动轿车和电动公交车也被研制出来。从2004年开始,纯电动公交车在杭州投入示范运行。2009年,万向集团宣布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

但鲁冠球仍不满于此,为了快速获取技术资源,万向集团同时展开一轮密集的海外并购。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的美国Ener1公司合资,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13年1月,万向又以2.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电池设备商A123系统公司。

上述动作之后,万向已经为其“造车梦”做好了系列配套准备,而能否成功收购菲斯科,成为其从零部件企业向整车厂商迈进的关键一步。

因此,在菲斯科刚一陷入困境的2012年,万向就开始与其接触,并表示“有兴趣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为菲斯科提供援助”。随后,为“竞购”菲斯科,万向又展开了与美籍华人王晓麟的绿色科技汽车(GTA)公司以及李泽楷控股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HybridTech)之间的“角逐”。最终,在经过一波三折的谈判和拍卖后,万向集团以1.492亿美元的综合作价将菲斯科成功收入麾下。

计划复兴“卡玛”

虽然已经成功拿下菲斯科,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鲁冠球的“造车梦”短期内依然不可能实现。

首先,菲斯科本身在技术上并无过多优势,其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独立汽车分析师田永秋认为,“比如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而电池系统是由美国A123系统公司提供,生产则由芬兰的Valmet工厂代工。”

其次,在生产资质上,虽然在去年10月工信部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54批)中,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出现在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然而,万向此次获得的仅仅是专用车生产资质,主要是客车、卡车等商用车的生产资质,并不包括轿车。这也意味着,万向即便掌握了菲斯科及其相关的电动车生产技术,短期内依然难以将其“嫁接”到旗下的汽车业务之中。

或许是意识到上述问题,在针对菲斯科的竞购方案中,万向并未提及其相关技术入华的内容。而是将复兴菲斯科旗下车型“卡玛”放到了第一步。

按照万向的规划,在整个复兴计划中,“万向版”的菲斯科首先将为市场上2000余辆“卡玛”车型提供维修、保养等“三包服务”;其次,将尽快销售菲斯科现有库存。据了解,卡玛现有库存约100~200辆;第三,今年4月万向将恢复已经停产18个月的菲斯科在芬兰的代工工厂,然后逐渐将生产从芬兰转移到美国。

此外,万向还计划与VL汽车公司投资、设计和开发菲斯科第二代车型(GENII)以及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等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弥补菲斯科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短板。

不过,在独立汽车分析师田永秋看来,要重启菲斯科的生产并不容易,万向不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成本,还将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的系列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