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李西林:服务外包——赢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

上海证券报 2014-01-17 10:16:04

我国基础设施改善,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提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之一。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在全球价值链发生变化的今天,围绕服务价值链展开的竞争与合作使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得以向纵深发展。在“平的世界”里,谁再做“全能型”选手已经不是一个最优甚至是次优的选择。如何通过服务外包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不仅是微观企业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问题。如今,服务业开放和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什么角色,与经济转型高度相关,值得持续关注。

■服务外包作为全球价值链管理的非股权模式,不仅仅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而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开拓目标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市场仍然稳步增长。

■我国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2013年将突破400亿美元,持续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万人,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既是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逐步释放,使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发展,从而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然具有明显的成本导向型特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专业性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紧缺。二是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企业接包能力弱、利润率低。三是产业规划同质化。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李西林

服务业开放和服务外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热点议题,围绕服务价值链展开的竞争与合作推动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深入发展。我国再次主动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新机遇,积极鼓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取得显著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应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应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质带量,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再上新台阶

1.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服务外包作为全球价值链管理的非股权模式,不仅仅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而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开拓目标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市场仍然稳步增长。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2013年将突破400亿美元,持续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万人,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既是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逐步释放,使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发展,从而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世界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以电子信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外包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亮点。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初期,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部分也是由信息技术外包(ITO)构成。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占比近70%,2012年已降至60%以下,而同期知识流程外包(KPO)比重上升至26%。

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领域。随着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展开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增强,服务外包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

2.示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明显

示范城市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体。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已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体,既是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政策落实和创新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配合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政策,各示范城市及所在省份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

2012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聚集了近15000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国比例均超过70%,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90%。

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示范城市以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功能载体,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构建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基础好、接包能力强的一线示范城市,积极将服务外包业务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已初步显现一线城市接包、二三线城市交付的区域协同发展的端倪。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基点,特别是以北京、上海等商务成本较高的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等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

3.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06年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地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等多层级、多部门和多领域的系统性支持政策体系。

政策出台注重延续性、规范性和配套性。2013年初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在延续已有政策措施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完善。

一是体现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既反映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强烈诉求,也回应了地方政府的急切期待,有助于为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如降低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占比、支持企业研发等。

二是力强调了规范性,有助于强化政策的持久效应。如强调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界定中高端人才标准等。

三是体现了综合配套性,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协调作用,强化政策效果。如在强调研究出台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规的同时,支持服务外包信息安全认证评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并支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4.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受到普遍重视

在服务外包的协议交易和实施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接包大国,也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发包大国,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

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建设。如商务部会同相关机构与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出台《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国家还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交流活动,2012年在首届京交会上发布了《中国服务外包和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报告》,2013年在第二届京交会上编发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和《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手册》。

示范城市引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建设。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颁布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相关规定、建立跨部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推动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国际资质认证等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大连、杭州、苏州、南昌、上海、广州等部分示范城市已出台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的专门法规或条例等。

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意识增强,投入不断加大。据调查,近年来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投入不断加大,以获取国际资质认证为契机,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责编 邬晓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全球价值链发生变化的今天,围绕服务价值链展开的竞争与合作使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得以向纵深发展。在“平的世界”里,谁再做“全能型”选手已经不是一个最优甚至是次优的选择。如何通过服务外包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不仅是微观企业的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问题。如今,服务业开放和服务外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什么角色,与经济转型高度相关,值得持续关注。 ■服务外包作为全球价值链管理的非股权模式,不仅仅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而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开拓目标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市场仍然稳步增长。 ■我国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2013年将突破400亿美元,持续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万人,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既是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逐步释放,使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发展,从而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然具有明显的成本导向型特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专业性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紧缺。二是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企业接包能力弱、利润率低。三是产业规划同质化。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李西林 服务业开放和服务外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热点议题,围绕服务价值链展开的竞争与合作推动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深入发展。我国再次主动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新机遇,积极鼓励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取得显著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政府应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应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质带量,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再上新台阶 1.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服务外包作为全球价值链管理的非股权模式,不仅仅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而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开拓目标市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市场仍然稳步增长。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2013年将突破400亿美元,持续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从业人员规模超过500万人,正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既是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逐步释放,使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举发展,从而继续推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世界服务贸易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以电子信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外包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亮点。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初期,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部分也是由信息技术外包(ITO)构成。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占比近70%,2012年已降至60%以下,而同期知识流程外包(KPO)比重上升至26%。 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领域。随着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展开和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增强,服务外包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 2.示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明显 示范城市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体。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已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体,既是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政策落实和创新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配合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政策,各示范城市及所在省份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 2012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聚集了近15000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国比例均超过70%,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过90%。 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示范城市以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功能载体,着力培育城市品牌,构建城市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基础好、接包能力强的一线示范城市,积极将服务外包业务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已初步显现一线城市接包、二三线城市交付的区域协同发展的端倪。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基点,特别是以北京、上海等商务成本较高的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等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 3.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06年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地区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等多层级、多部门和多领域的系统性支持政策体系。 政策出台注重延续性、规范性和配套性。2013年初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在延续已有政策措施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完善。 一是体现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既反映了服务外包企业的强烈诉求,也回应了地方政府的急切期待,有助于为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如降低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占比、支持企业研发等。 二是力强调了规范性,有助于强化政策的持久效应。如强调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界定中高端人才标准等。 三是体现了综合配套性,有助于发挥政策的协调作用,强化政策效果。如在强调研究出台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规的同时,支持服务外包信息安全认证评估,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并支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4.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受到普遍重视 在服务外包的协议交易和实施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接包大国,也是服务外包的潜在发包大国,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 国家层面大力推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建设。如商务部会同相关机构与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出台《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国家还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交流活动,2012年在首届京交会上发布了《中国服务外包和信息安全问题研究报告》,2013年在第二届京交会上编发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和《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手册》。 示范城市引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建设。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过颁布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相关规定、建立跨部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推动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国际资质认证等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大连、杭州、苏州、南昌、上海、广州等部分示范城市已出台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的专门法规或条例等。 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意识增强,投入不断加大。据调查,近年来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投入不断加大,以获取国际资质认证为契机,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提升服务外包产业质量仍须克服四大难题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然具备明显的成本导向型特征,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主要面临如下四大难题: 1.专业性人才缺乏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和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特别是以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使该产业日益成为一个以人才集聚和知识密集为中心的智慧型产业。因此,人才的集聚和储备已成为该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资源。 中高端人才紧缺。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每年缺口超过50万人。具体来讲,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着低端人才较多,中高端人才较少。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离岸服务外包接单人员、流程技术专家、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且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化发展。 现有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首先,现有的专业及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的需求。其次,高校在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时,重在计算机软件知识,难以满足服务外包发展的行业融合要求。第三,现有的服务外包培训主要针对中低端人才,优秀高校和高级培训机构参与程度较低。第四,服务外包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第五,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人才标准,也缺少人才培养标准、认证体系和专业教材。 2.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当前,我国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金额标准设定为1亿美元以上;而印度中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金额标准则是1-10亿美元,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才被视为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从离岸金额占比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印度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业务占比近50%,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业务占比则高达90%以上;而我国则以离岸金额不超过1亿美元企业占居最大比例,离岸金额超过1亿美元企业离岸业务占比不及四分之一。 企业接包能力弱,利润率低。企业规模成为服务外包发包商(特别是国际(离岸)外包业务发包商)选择接包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偏小,所获订单通常是短单、散单及小额订单,获得大额订单比较困难。总体来看,尽管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但人均离岸业务额几乎没有变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离岸业务利润水平大幅下降。而印度则实现了离岸业务的非线性增长,离岸业务赢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3.产业规划同质化 据调查,目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中,绝大多数将软件和信息技术外包作为首选或重点产业,多数城市将金融后台、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和文化创意等列为重点产业。同时,各地鼓励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立足点基本集中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针对区域特色和产业特殊性的考虑,差异性更多地体现在优惠幅度上。这些同质化的优惠政策往往又集中在相互重叠的目标市场和企业,政策效果有待提升。 4.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发包方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在国家层面缺乏专门针对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规章,同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执法力度不够;在企业层面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和保护意识,对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员跳槽管理乏力,对核心技术缺乏有效风险防范措施等。 信息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就服务外包信息安全而言,主要存在着信息安全立法缺失、企业信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国内信息技术水平与国际差距明显和信息安全执法能力不强等诸多挑战。 着力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质量 1.加快构建人才供给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将拓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亟须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纳入国家“千人计划”和各省市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和完善期权、股权、技术入股、业绩等分配和激励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支持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对在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工作的境外管理人员和紧缺人才,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并给予出入境和居留的便利条件。 二要创新高等教育及培训模式。扩大高校课程设置自主权,推动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双向交流,推动有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针对劳动密集型、应用技术型、高级技术型、经贸管理型、高级管理类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要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质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培训资源,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服务外包课程体系标准、流程标准、人才职业标准、师资标准以及培训质量评估标准,提高国内培训机构质量,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专业培训机构。 四要构建服务外包产业人才供应服务链。加快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建设服务外包人才网站、服务外包人才数据库,搭建服务外包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探索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沟通交流机制,形成服务外包人才供应服务链。 2.统筹协调离岸在岸、接包发包业务发展 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等优惠政策支持中,进一步放宽对离岸比例的要求。在技术先进型企业资格认定中,进一步降低对离岸业务比例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相关安全审查和保密管理制度,加快出台可操作性政策举措,推动政府机构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数据处理工作中的一般性业务等发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创新管理运营理念,购买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在岸发包业务,充分挖掘在岸市场潜力。 3.推动形成区域协调的产业发展体系 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要打破当前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不利局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促进各示范城市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等有利因素,实施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结合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等国家战略规划,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以服务外包中心城市、特色城市等为主导的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体系。 4.全力打造“中国外包”品牌 简化审批程序,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联合、并购、重组,促进服务外包龙头及领军型企业发展壮大。开展合同、版权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信用增级手段,建设系统完善的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服务外包企业集群,打造竞争有序、互利共赢的“金字塔”型企业组织结构。 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及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层次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海外整体营销,树立“中国外包”品牌。统筹服务外包与“走出去”、援外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发展格局,使“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并肩跻身国际市场。 5.大力促进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制化规范化 积极鼓励示范城市所在省(市)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待条件成熟后上升为国务院法规。加快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企业信用体系,着力提高监管、执法水平,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的诚信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质量控制等相关行业标准,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水平。 (作者李西林博士任职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