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2013-12-25 11:26:42
若将镜头推向纵深,不少上市储备企业处境更为艰难,有些已经倒在路上——他们甚至来不及听到IPO开闸的集结号。
必要的IPO改革
对于众多拟上市公司来说,游戏规则的改变,意味着他们要以更严格的标准和更负责的态度对待上市
据统计,近一年以来,终止审查的企业数是去年全年中止审查企业总数的4倍多。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称:“撤单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就是财务造假,业绩注水;其次,是因经济和行业周期,公司业绩走下坡路,例如纺织材料和光伏行业‘伤亡’惨重,恒基光伏电力(行情 专区)科技已经进入破产程序;第三,是企业觉得成本太高扛不住了。如果赶上行业不好,排队公司每年多缴的税、社保等各种成本可能比不想上市时多出2000多万元,累积到四五年就有一个亿了。不过这种原因还是少数,毕竟公司已经扛了这么久,只有实在撑不住了才会撤。”
证监会前段时间公布的对万福生科、天能科技、新大地案的行政处罚,均涉及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属于证监会近期重点打击的案件。 “以前IPO涉嫌造假只要撤材料就行了,现在一经发现直接移送稽查局乃至司法机关。这让日后申报IPO的企业更加谨慎。”保荐人称。
近期,在网上很火的原投行人士班妮(“百乐门小艳红”)在其新书《亲历投行》中写道:“很多企业上市开庆功酒会了,财务总监却一点高兴不起来,他们在琢磨着上市这一年大量的管理费用对当年的利润得有多大影响,如何才能保证企业上市当年业绩不下滑。”
这样的压力,在当下的改革背景下,无疑将更加凸显。
IPO注册制成为看得见的未来。但监管部门反复强调,注册制并非简单的备案登记生效,更不等于证监会的监管职责放松了,市场上垃圾股会变多;同时,要实施注册制,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和条件,包括必须修改现行证券法。
对于众多拟上市公司来说,游戏规则的改变,意味着他们要以更严格的标准和更负责的态度对待上市。
近日,记者再次联系到前述防弹背心企业人士,对于上市计划的问题,对方的答案已经变为,“我们打算上新三板了。”
这也是不少等不及IPO的企业重新选择的融资渠道。新三板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今后,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从而点燃了市场对新三板转板的想象。
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保荐人称,“虽然从上市条件来说,对财务条件的放宽会让公司上市更加容易;但是对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公司和中介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来讲,实际上更严了。尤其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上市公司,包括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对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比以前更大了,处罚也会更重。”
而从保荐人的角度来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味着保荐人的责任和压力骤增。
该保荐人说,“压力太大了!主要是因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了,好比一场考试,原本考到80分就过关,以后必须考到90甚至100分才行,不允许出错。”
“今后保荐机构肯定将进一步加强内部考核制度建设,保证不出问题。”上述保荐人称,“改革后,预计公司造假上市的情况会减少。”
文章链接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31225348493731.html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