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书会

每经网首页 > 每经书会 > 正文

徐安琪·十五岁上北大:敢问路在何方

每日经济新闻 2013-11-13 17:06:42

惊叹燕园之妙的徐安琪很快意识到,北大好并不等于自己优秀,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大一新生,元培班面临专业的选择,经过理性的思考徐安琪已经找到了答案,她相信自己能够在这里造梦,更庆幸自己的清醒,她的心知道路在何方。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初入燕园,北大之好,方方面面,让我惊叹。

但是,回过神来,我意识到,北大好并不等于我好。我只是一名极平凡的大一新生:稚嫩的脸上长着青春痘,极短的头发梳成中分,戴了副残破的眼镜(理由是“物尽其用”),常将粉色的上衣与橘黄色的裤子搭配着穿。在各路强手中间,我的字写得不算好,英语讲得不算流利,谈吐不算有水平,积累根本谈不上丰富。我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见了什么都新鲜,见了谁都想搭讪。

我有太多的知识想学,太多的社团想参加,太多的事情想干——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北大,只有四年。不只是我,我们每个人的大学本科,都只有四年。如何用好这四年,寻找到日后的出路,完成从平凡到优秀的蜕变,是人生给我们的命题。

我蹲在31楼前的银杏树下,扪心自问:“大一就想这些问题,早吗?”“是早了点。”心中的声音回答。但人生很多问题,不是“早了”便是“晚了”,似乎没有“正合适”。比如赶车上班,早起几分钟,就会很早到;但为了赶正点到,错后几分钟出门,又会迟到。回望我的宿舍,31楼二层东侧的248房间,我知道,对于燕园,我只是一名过客。当第五次银杏树落叶时,我已将搬离这里。正因如此,我须分外珍惜在这里的每分每秒。

由于考入了元培实验班,我们被赋予进大学以后再选专业的权利。与其院系的同学相比,我们能拥有这种权利,实在是很奢侈的。文、商、理、工几十个专业任我们每个人自由选择。不同的专业,意味着几十门不同的课程,更意味着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乃至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将近两百多名同学的,相互间还没认识,命运便开始有了分野。

该怎么选呢?有人说:“兴趣、能力和志向是选择专业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有人说:“如果你特别喜欢什么,就不要把它选为专业,这样,你才会永远对它感兴趣。”有人说:“选轻松的,大学的日子好过点。”有人说:“选最难最累的,这样大学才没有白来。”有人说:“选热门的,毕业时炙手可热。”有人说:“‘爆冷门’最容易成功。”这些理论,每一种仿佛都有道理,“乱花渐欲迷人眼”,该根据哪种理论来选专业,都是一个问题。选择,真是不容易。

我干脆决定:追寻内心的感觉,让心底里的声音给我回答。

我该学理工科吗?高中时,我是个优秀的理科生。然而,我对自己的“优秀”颇有自知之明:我具备高中阶段的应试能力,但不具有大学阶段高端研究的潜质。因此,我要放弃理科!

我该学商科吗?“赚钱”二字当然能打动每个人。但学了工商管理,就一定赚大钱吗?世上那么多路,北大平台又大,以后何愁没有赚钱的机会?大一的我,难道不该先打好基本功吗?因此,我要放弃商科!

只剩下文科了。文科分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前者,简而言之,就是文、史、哲之类比较“虚”的专业;后者,简而言之,就是政、经、法之类比较“实”的专业!人文科学是老北大的长项,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们都成了冷门。我虽极其钦佩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却自知不是如此雅致之人,尤其又刚从理科生变成文科生,便无法免俗地要务“实”一些。于是,我就把眼光盯向了社会科学: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府管理,社会学,新闻学……似乎每一种都很好。

此刻,我的内心升起一个声音:过去,常有人因我年龄小、性格内向而看轻我。如今,到了北大,我要学一个外向型的、大手笔、大格局、大气势的专业!要打造一身好气质、练就一副好口才,要思想开阔、见识丰富、侃侃而谈。有了这三“大”的要求,加上其他的条件,恐怕唯一符合的专业,便是“国际关系”。再想到高中时国际交流的愉快经历,我觉得学国关没有什么不好。

我的专业,就被如此选择定了。我的心中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之感。

然而,要选择的,又何止是专业?

校园里暗暗涌动着疯狂的赴美浪潮!多少人,主动的,被动的,有意的,无意的,从大一入学,便已经开始准备“托福”考试!这怎能让人不惦记?

上课的第一周,便已有人以老练的姿态开始为“保研”做准备。我还没摸透本科教育是怎么回事,他们却早已打算好要读研究生!读研,为什么这么热?

大一新生个个骄傲,大四准备找工作的学长们个个焦虑。身为世界前50强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能进世界前500强的公司上班,已经属于幸运!好工作,为什么不好找?

“出国潮”、“保研热”、“工作难”便是我在北大感受到的三股暗流。“出国潮”的背后,是中国教育资源的匮乏,发展机会的有限。但它是否也包含了对西方的盲目崇拜?“保研热”的背后,是对本科教育的不满足,是一种求知的心态。但它是否也包含了某种深层的不自信?它是否将带来硕士文凭的贬值?“工作难”的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但它是否也包含了大学生就业力、创业力的不到位?

于是,我意识到,我们处在一个异常复杂的环境之中。这种复杂,有国际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市场因素,更代表着“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年轻人的激情、困境与焦虑。

那么,我该怎么办?诚然,北大的机会是很多的,北大的文凭是硬气的。然而,平台越大,便越要学会选择。社会的期待越高,便越要谨慎乐观。曾子曰:“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此话堪为至理!当今社会,早已没有“分配工作”一说了,谁不得谋自己的出路?谋好自己的出路,又何尝不是为父母分忧、让老师放心、减轻社会负担的举措呢?不去思考、规划、定位,好的出路又从何而来呢?

冷静下来思考,从自己的专业和志趣看,我找不出一个必须要留学和读研的理由,尽管我也希望本科期间到外国多看看、多学些知识。在中国,考入北大已经是曲高和寡了。学历是我的长板,社会实践是我的短板。我为什么要让长板更长,而不去加长短板呢?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我的心,分明向着市场,向着社会!

我要学好国关,让自己有内涵起来!我要涉猎多方面的课程,让自己博学起来!我要接触各个层面的人,让自己成熟起来!我要加入多个社团,让自己能干起来!我要参加多份实习,让自己老练起来!我要赴多地考察,让自己有阅历起来!我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立足本土、具备国际视野社会精英!至少,我要有力地迈出这第一步。到时候,我要挑选自己的前程,而不是做被别人挑选的人!“绝佳平台,平凡起点,逆流而上,个性道路”——我终于悟出了自己未来四年发展的定位。

然而,凭什么我能这么想?一个几个月前只知道应考的15岁的高中生,却想在短短几年中变得“有内涵,博学,成熟,能干,老练,有阅历”,这现实吗?一个在中学连同学都支使不动的人,却想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上尽早闯出一片自在的天地,这可能吗?用老旧的眼光看,你一定会说:“小姑娘,回家长到30岁,再来谈这些吧!”

但是,我愿意相信自己。因为,北大,本身就是一个造梦的地方。更因为,太多时候,意愿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我在北大的奋斗,从此刻开始。在北大,没有人不奋斗,没有人不拼命。我钦佩我的同学们,钦佩所有优秀的人,但我也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做了个明白人,因为,我的心知道路在何方。那么,读者朋友,你呢?

责编 邬晓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