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国台风分布地带和近100年中国发生台风情况

2013-06-28 01:19:47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文:孙嘉夏

浙江奉化民间,至今流传着“台风被响雷压散”的说法。传说中,台风在深海里憋得发慌,想去陆地上走动一下,于是扭动身子飞驰而出,所经之处一片漆黑,浊浪滔天。此时“娘舅”雷公出现了,雷公深知外甥生性残暴,又喜自吹自擂,非得教训不可,于是取一大锤猛敲,只见白光一闪,“轰”的一声台风被震得晕头转向,只能乖乖收敛,躲回海底去。

无疑,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台风对人们生活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统计数字显示,1988年~2009年,台风灾害导致我国大陆年均死亡440人、倒塌房屋29.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167万亩、年均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

当然,台风也为不少地区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如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易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燥,而台风带来的降水降温则有利于农业发展。

近年来,各地从“抗台风”到“防台风”的表述变化,正体现了人与台风的斗争中,以人为本的意识正逐步确立。

对沿海多省市有影响

6月,我国再度进入主汛期和台风多发期。据中国气象局5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6月是华南前汛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东南沿海台风亦开始活跃,江南、华南等地需防范暴雨、台风、强对流叠加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台风具有如此巨大的破坏能力,与其自身的形成条件不无关系。

在气象学上,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13级 (即每秒风速32.7米~41.4米)的称为台风。

台风形成条件之一,是在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如此一来,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根据华东师大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牛海燕等人所发布的《中国沿海地区近20年台风灾害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沿海区域台风灾害危险性较高;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山东大部及广东、福建、浙江、河北沿海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较高。

国家气象中心曾表示,国内每年6月~10月为台风活跃期,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广东、海南、广西(区)遭遇热带气旋的次数最多;沿东海岸向北,台湾、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市)遭遇热带气旋的次数依次减少。

所经之地引发多种灾害

台风所经之地,将形成多种灾害。

比如大风,在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2级以上。

又如暴雨,在台风经过地区,可能产生150毫米~300毫米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如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指中纬度地区开口向南或西南的低压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特大暴雨,制造出我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再如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由强向岸风、高大气压及波浪进流等引起的海水向岸边上涨现象),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米,例如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高潮位。另外,台风过境时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历来是遭受台风肆虐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8月12日~13日,第14号强台风“云娜”正面袭击浙江省。据中国气象局分析,该次强台风是自1956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强度最大的台风,具有“风力强、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风暴增水高”等特点。据统计,当时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因灾死亡179人,直接经济损失181.3亿元。

资料显示,浙江全省不同程度地存在灾害发生条件,其中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区是在山地和平原(盆地)的过渡地带。在浙江省温州市南部和台州北部,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沿海农房易损性高等原因,成为台风影响的潜在损失最大区域,而杭州地区东部、绍兴北部和宁波北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也成为台风灾害潜在易损性较大区域。

在浙江之外,历次台风同样对其他地区造成重大损失。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据史料记载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由7万余人丧生。

进入21世纪后,这个幽灵般的灾祸同样频繁出现,如2011年,台风“纳沙”造成海南377.2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8.1371亿元。为此,相关地区均制定了应急预案。如广东预计受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贝碧嘉”影响,6月22~23日,广东中西部海面会出现7级~8级阵风和9级~10级旋转风,因此于6月21日启动了台风应急响应。

作者为上海公司新闻部记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