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收入差距扩大严重拖累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2013-06-10 10:19:44

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二是必须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三是必须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怎样看待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如何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期“观察”要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编者

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对)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本报记者叶帆张垚

记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张蕴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区间。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才把这个区间称为“陷阱”。拉美国家的情况最为突出,大多数国家长时间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比如阿根廷,在这个陷阱里呆了半个世纪了。拉美大国中只有巴西有希望经过几年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东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文莱也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过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靠能源收入,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马来西亚本来比较有条件实现跨越,但至今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还有泰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记者: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却不能呢?

张蕴岭:从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主要是靠积极的升级政策和良好的体制。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采取积极的产业升级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体系创新,以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形成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包容性机制。从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训来看,主要是没有形成推动改革创新的政策,经济缺乏改进升级的动力和支持。还有的是因为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过多,市场缺乏活力。此外,发展缺乏包容性,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内部的分裂,也是一些国家的重要教训。当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很不相同,需要做具体分析,过分强调共性会掩盖个性特征。

记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张蕴岭: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和跨越问题。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需要从依靠劳动、资本投入拉动向依靠技术、创新拉动转变。这种转变是生产要素效率提升的过程,也是实现收入由低到中再到高的过程。根据研究,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效率不升反降,而导致生产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在依靠劳动、资本投入的阶段上。

若从更宏阔的视角来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转变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经济,而且涉及社会、政治甚至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综合的进步,包括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治理制度等。这些方面也许一开始难以同时都达到,比如在初期阶段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但要逐步实现几个方面的并举,否则各种矛盾就会累积、恶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就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记者:目前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与实践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蕴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但以货币衡量的收入水平只是一个数量指标,简单的数字容易产生误导。现在研究者开始设计一些新的指标,比如“幸福指数”,其中环境因素占的权重就比较大。另外,现在国际上衡量有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般以美国为标杆,也就是说要看跟美国相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也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衡量标准,制定新的跨越指数。

记者: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您如何看?

张蕴岭:目前,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增长放慢甚至萎缩,出口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机制运转不灵了;二是多数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三是以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为模板的追赶增长模式受到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型。

我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尽管很多人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乐观看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劳动和资本投入拉动,向依靠技术和创新拉动转变;二是必须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快向绿色经济、节能经济结构转变;三是必须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成果社会共享度。我们要抓住今后十几年的发展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尽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关键一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点(观察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点所在。

责编 赵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怎样看待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如何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期“观察”要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编者 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对)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 本报记者叶帆张垚 记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张蕴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区间。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正因为如此,才把这个区间称为“陷阱”。拉美国家的情况最为突出,大多数国家长时间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比如阿根廷,在这个陷阱里呆了半个世纪了。拉美大国中只有巴西有希望经过几年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东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文莱也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过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靠能源收入,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马来西亚本来比较有条件实现跨越,但至今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还有泰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记者: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却不能呢? 张蕴岭:从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主要是靠积极的升级政策和良好的体制。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采取积极的产业升级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体系创新,以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形成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包容性机制。从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训来看,主要是没有形成推动改革创新的政策,经济缺乏改进升级的动力和支持。还有的是因为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过多,市场缺乏活力。此外,发展缺乏包容性,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内部的分裂,也是一些国家的重要教训。当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很不相同,需要做具体分析,过分强调共性会掩盖个性特征。 记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张蕴岭: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和跨越问题。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需要从依靠劳动、资本投入拉动向依靠技术、创新拉动转变。这种转变是生产要素效率提升的过程,也是实现收入由低到中再到高的过程。根据研究,导致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效率不升反降,而导致生产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在依靠劳动、资本投入的阶段上。 若从更宏阔的视角来分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转变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经济,而且涉及社会、政治甚至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综合的进步,包括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治理制度等。这些方面也许一开始难以同时都达到,比如在初期阶段会更加注重经济增长,但要逐步实现几个方面的并举,否则各种矛盾就会累积、恶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就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记者:目前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与实践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蕴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但以货币衡量的收入水平只是一个数量指标,简单的数字容易产生误导。现在研究者开始设计一些新的指标,比如“幸福指数”,其中环境因素占的权重就比较大。另外,现在国际上衡量有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般以美国为标杆,也就是说要看跟美国相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也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新的衡量标准,制定新的跨越指数。 记者: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您如何看? 张蕴岭:目前,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增长放慢甚至萎缩,出口对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机制运转不灵了;二是多数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收入差距拉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三是以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为模板的追赶增长模式受到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型。 我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尽管很多人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乐观看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挑战还是很严峻的。为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是必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劳动和资本投入拉动,向依靠技术和创新拉动转变;二是必须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快向绿色经济、节能经济结构转变;三是必须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成果社会共享度。我们要抓住今后十几年的发展机遇期,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尽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关键一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点(观察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和重点所在。 根本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最基本的表象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原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状态。 我国2012年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GDP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投资、消费、出口以及工业生产等指标均出现增速减缓。这种增速减缓,既有国际经济环境波动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我国内部一些结构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过去有效支撑我国30余年高速增长的劳动力供给因素发生了变化,这将使我国出现因劳动力供给增速减缓带来的经济增速减缓。另一方面,我国过去几十年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将趋于下降。随着储蓄率开始下降,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资本投入增速也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进而使经济增速出现减缓。虽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技术进步的作用尚不足以完全弥补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减缓所导致的经济增速减缓。因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速减缓、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会导致我国未来经济增速减缓。 与过去接近10%的年均增速相比,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速逐步趋缓的趋势。面对可能的中等收入陷阱,避免之道、跨越之本仍然在于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无论面前出现何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我国就不会为中等收入陷阱所困。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具备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沉着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就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二,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会为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第三,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保证。 重点 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 有一项调查是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10个方面的特征。除了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金融体系脆弱两个特征,其余8个特征包括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基本上都是属于社会方面的。许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当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造成经济停滞不前。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问题丛生、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社会动乱,成为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社会事业是提高全体国民福祉的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第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扭转以前较长时期内存在的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局面,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三,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应当看到,我国仍处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的矛盾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要特别重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将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性。当前,在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我们具备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已经具备了较好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府高度重视创造就业机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等等。第二,2012年开始我国的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第三,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面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的社会矛盾,政府敢于正视问题,积极妥善化解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改革与创新(互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宏观经济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等收入陷阱与东亚经济转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与形成机制、东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经济增长出现减速。二元经济体在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减速,但这是正常的减速。第二步是针对这种增长减速采取了错误的举措。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这种增长减速,然后采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最终由于政策扭曲导致经济停滞。当经济增长真的停滞、蛋糕不能做大后,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分蛋糕,不同地位、不同能力的人得到不同的份额,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步是社会问题出现。经济的停滞加速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第四步是固化的体制格局。一旦进入这一阶段,既得利益集团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份额,抵制改革,体制格局由此被固化。此时改革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若不下足够大的决心、具有足够强的政治勇气,就很难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常修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实施均衡性改革战略。均衡性改革的前提是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五环式改革布局,且每一环改革都要有均衡点。比如,经济改革主要是寻求市场化与公正化之间的均衡点。如果打破了市场化,则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后退;如果打破了社会公正,则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动荡。再如社会改革,应寻求多元阶层“社会共生”的均衡点,努力形成“穷人不能再穷、富人不能出走、中产必须扩大”的局面。 蔡洪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提高社会流动性,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对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社会流动性越高的国家,其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就越高。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洲国家的高社会流动性带来了经济的高增长,而拉美国家的低增长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其过低的社会流动性。社会流动性的下降,正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我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逆转社会流动性下降的趋势。 孙学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道路上面临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需要探寻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模式的关键要素应该包括: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以创新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消费为中心的内需拉动战略,以农民工市民化为中心的城镇化战略,以内外平衡为中心的对外经济战略,资源节约和环境可持续战略。要推动我国经济向这一新的发展模式转型,需要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国与拉美国家相比尽管有一些优势,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多风险,如果处理不当,每一个风险都有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吸取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一是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二是要理顺财产制度,实现包容性增长;三是要保持福利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四是要保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五是要警惕民粹主义;六是金融改革要慎之又慎。(本报记者叶帆整理)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