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视听-财经面对面

每经网首页 > 视听-财经面对面 > 正文

《探索中国新未来》第五季 海闻圆桌会议

每经网 2013-06-02 15:09:21

每经编辑 杨涛

“成都国际化应当瞄准更高标准的目标,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就是对成都国际化的最好认同,国际化建设也应当保持本土特色……”,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

5月28日,海闻出席由《成都商报》、《每日经济新闻》执行,锦江区政府特别支持的 “探索中国新未来—全球财经领袖对话财富成都”活动,他在演讲中向听众阐述了“新一届政府未来十年在经济方面的关键词是什么:城市化与改革”的观点。

活动期间,海闻还与成都政、商、学界的代表进行了一场关于成都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巅峰对话,纵论成都的国际化之路。

“城市化”与“改革”引领未来十年

在28日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海闻说,城市化和改革是新一届政府未来十年在经济发展上的关键词。对于城市化的作用,他表示“城市化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闻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解释了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他说,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起飞”通常有两个标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这一“起飞”何时结束呢?海闻提出,“起飞”结束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了将近2/3,还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来继续调整。

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的尤为重要。海闻说,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服务业就会成为经济的主要部分,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化。

然而,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算高,海闻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需要增加更多的服务业。对于未来中国改革的空间。海闻提出了五个需要改革的领域,包括政府功能、国有企业、财政体制、医疗体系和教育体制。

针对政府功能改革,海闻建议要从困难群众生活等公平性问题,科研等市场外部性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性问题入手;在国企改革方面,他认为要解决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和民企市场准入的问题;在财政体制改革上,他提出要培养新的税源;对于医疗改革,海闻表示重点在于增加医疗供给,鼓励社会投入,同时解决支付问题,包括弱势群体保险和社区保险;至于教育改革,他表示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都是改革的方向。

“中国的改革不光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只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改革’两大关键词,我国才能在经济起飞过程当中顺利完成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海闻总结说。

瞄准高目标保持特色

在当前国际全球化趋势之下,成都确定了 “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作为长期关注国际经济的经济学家,海闻对成都打造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表示非常赞成和支持。

他认为,国际化城市应该是最高的目标。但要建设国际化城市,从一开始就要确定高标准,成都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西部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成都的发展定位首先就要定得高,“因为国际化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还包括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指标”。

“在制度机制建设和配套要跟上,比如街道双语名称要规范,总不能叫人家学好中文才来。”他认为,中国的国际化城市的吸引力,恰恰在于让世界各国的人产生想要来的冲动——这是一个挑战。

海闻建议,除了确定高标准的目标外,还应当保持成都的本土特色。他认为,作为西南重镇、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应当在经济、文化和生态三个方面加强国际化建设。

比如,经济方面通过吸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提档,将自身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面向世界的重要平台。文化方面,成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恰恰应该保持原有的独特的东西。

“我在美国呆很多年,四川比很多地方都有名,一个是大熊猫,一个是川菜。我觉得成都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两张名片和其他有名的东西,打造独有的文化元素。”海闻表示。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