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新福利社会的“四大优势”

每经智库 2013-05-27 13:34:57

传统福利社会强调的是保障和补助,而新福利社会则主张降低“生存必须品”的价格,是一套以税收规划为主,辅以城市规划等为手段的社会机制设计体系。

每经编辑 涂劲军

近日笔者在新书《世界如此危机》中提出了“新福利社会”的概念,新福利社会是基于“生存经济学”的,而传统福利社会是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新福利社会的主张是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主张从降低民众生存成本的角度来改善民众的福利,是一种着眼于在不同消费方式之间进行平衡的分配方案。

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我们更容易发现,普通民众“养家糊口”却越来越不易,即中国人的生活成本很高,生活压力很大。而要想民众生活幸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民众有钱,而让民众有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民众的收入;另外一种是降低商品的价格,从而变相地提高民众的购买力,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则是第二种方式,既降低商品的价格。

传统福利社会强调的是保障和补助,而新福利社会则主张降低“生存必须品”的价格,是一套以税收规划为主,辅以城市规划等为手段的社会机制设计体系。生存经济学将商品分为生存必须品,享受型商品和奢侈型商品三类。

政府应该做的是,第一,根据商品的消费层次来进行征税。对于奢侈品征收极高的税,对于享受型产品征收比较高的税,而对于生存性产品免税,并用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的税收,弥补在生存型消费方面的税收损失。第二,适当保存一些廉价的商业及生活模式,比如不应该禁止居民骑电动车,这样会加重居民的生活负担。第三,控制好级差地租,政府合理布局国家的经济增长极,不要让全国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将人口分流到其他的经济增长极地区。在大城市内,严格控制城市密度,将人口均匀分布在各个地区,在就可以大大降低所谓黄金地段的土地使用租金,从而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特别是大城市的生存成本,等等。

低生存成本社会利用税收,城市规划等方法努力降低生存必须品的价格,是直接作用于整个市场的基础价格体系,然后再让价格来发挥作用,让市场自动完成,属于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总接起来,新福利社会与传统福利社会比较,具有四大优势,首先,传统福利社会是行政化的,主要以公民的收入水平为考量,然后再根据收入的不同,进行行政性的分配,这需要大量的人来操作。效率低,黑幕多,公平难保证,中国的保障房之所以广受质疑道路就在这里,而新福利社会是市场化的,不干预市场,而且主要靠市场的力量完成。

其次传统福利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伦理缺陷,容易遭到富人的反对,而新福利社会根本不用参考公民的收入水平,不直接针对任何社会阶层,只根据商品的消费性质进行调节,因此对所有公民都是公平的,可以避免社会伦理问题,不会激起富人的反对,这也是新福利社会第二个优点。

新福利社会还有第三个优点就是更着眼于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福利社会越来越难以维持,因为社会越发展,人类需要购买的商品越多,福利保障越来越五花八门,而且即使这样,也不可能面面兼顾。政府也越来越疲于应付。而新福利社会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而随着社会发展,新福利社会会越来越容易实行,因为社会越发展,生存必须品所占的比重越低,享受型产品和奢侈型产品所占的比重越高,所以调节起来越来越容易,而且调节成本会越来越低。

新福利社会还有第四个优点,那就是公众受益更多,更直接,更细微,传统的福利社会,虽然称为“福利社会”,但主要存在于“生老病教”几个大方面,而对“衣食住行用”等直接关系生存的问题几乎没有照顾,而新福利社会完全相反,新福利社会主要是从“衣食住行用”等公民生活的细微之处,来降低生存成本,因此民众可以时刻受益。比如如果我们将粮食加工和流通环节,以及小规模餐饮企业的税收全部免掉,那人们以后在外面吃饭,价格就可以降低一半,如果我们将一定标准之内的非豪华住房的有关的税费全部免掉,房地产价格就可以降低一半,所以新福利社会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是所有人,大部分时刻都能享受到的,因此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当下的全球危机显然与福利有关,而危机是一种世界模式进入“过去时”的标志,也是另一种世界模式即将成为“将来时”的先兆。但 去福利化绝对解决不了“福利超载”的问题,反而是经济危机的根源。福利超载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倒退不是人类的出路,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只能用更加现代化的方法来解决”。而人类发展到现在,模式更新已经是必然,我们相信市场,但又不能容忍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我们渴望福利社会,却又不想背负沉重的税务负担,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而新福利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发明模式,是人类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应该可以成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出路所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