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黄金百年 熊踪再现

2013-04-22 01:23:4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可瞻    

每经记者 杨可瞻

◎黄金之于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是凯旋归来时最好的战利品

◎黄金之于200年前的美国政府,是与银一起流通的基础货币制度

◎黄金之于现代投资者,则是最后的避险货币,是抵御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甚至战争的终极武器

◎《每日经济新闻》梳理黄金百年史,在涨跌的轮回中,你是否会因为本轮熊市失去信仰

罗斯福摧毁金本位/

典型的炒金客,恐怕不会在乎一百年前的金市,因为相比现在动辄过山车式的涨跌,当初实在不够刺激——金价基本上就是一条直线,一躺就是十余年。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金本位制的存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这种货币制度,即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当时在全球范围内,每盎司黄金可兑换18~20美元,这一价格区间维系了逾100年之久。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上述格局。由于欧洲国家之间产生了大量战争赔款,导致通胀在欧洲大陆横行,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纸币狂贬和金价暴涨的局面,以英镑为例,1931年英镑相对黄金贬值接近30%。

如此下去,国家发行的纸币将与废纸无异,进而引发严重的恶性通胀。1933年4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禁止私人囤积价值超过100美元的黄金,同时将1盎司黄金价值固定等于35美元,即1美元可以兑换0.89克黄金。时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正式取消金本位制。

由于黄金兑美元的价格从原先每盎司20.65美元改为每盎司35美元,持有美元的民众损失超过40%,而某些事先获得内幕消息的华尔街大亨,则把股票换为黄金,一度盈利接近70%。

而改革的后遗症之一是,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全球各地的黄金市场相继倒闭甚至被关闭,因为金价与美元恒定在1:35,自然就没有了交易的价值。以知名的伦敦黄金市场为例,其从1939年开始关闭,直至1954年才重新开张。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控制全球货币体系,西方世界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将黄金价值牢牢地与美元绑在了一起。

当时,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1:35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样的好处是,美元自动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另一方面,美国不停地储备黄金。资料显示,1938年~194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45.1亿美元增加到200.8亿美元,约占全球黄金储备的59%,这同时意味着,美元的国际地位因该国黄金储备的狂增而变得空前稳固,美国已然是全球资本市场的老大。

不过,哪怕是精于算计的美国,也有失算之时。1950年~1960年,美国先后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导致海外军费剧增,为了填平快速增长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被迫大量发行美元进行弥补。这时,紧盯美元已久的各国政府开始疯狂抛售美元,买进黄金。

这样带来的可怕后果是,美国的黄金储备快速缩水,截至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降至178亿美元,不足以抵偿当时欠下的210亿美元流动债务。截至1968年,黄金储备进一步降至121亿美元,远低于同期331亿美元的短期负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1950年至1971年,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年度财政赤字从30亿美元飙升至234亿美元。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竟萎缩至102亿美元,不足其对外流动负债的16%,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能力,尼克松总统不得已于1971年8月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

彭博汇编资料显示,事实上,从1968年二季度,黄金兑美元就突破了每盎司35美元的禁锢,该季度收报41.1美元,较前季上涨约17%。而在1971年三季度,金价已小幅涨至42美元以上。

第一次大牛市 /

国际金价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牛市,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其推动力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一方面,美元在与黄金脱钩后完全脱离了政府定价模式,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在疯狂抢购黄金数年后,金价并未大幅攀升,截至1971年底为43.48美元/盎司,较35美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定价仅升值24%。

那个时候民众对于黄金的渴求,恰似女人对于高跟鞋的爱不释手,以伦敦黄金市场为例,其在1968年3月14日当天的成交量就高达创纪录的350吨~400吨,可以想象,如此大的黄金需求一旦放闸“泄洪”,金价将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1971年开始,国际金价一路向上飞驰,截至1973年二季度,已直奔120美元/盎司,随后便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彭博汇编资料显示,截至1974年底,金价已升至184美元/盎司,在过去三年内暴涨近4倍。

值得一提的是,光凭当时投资者的热情,尚不足以推动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扫荡全球的高通胀,以及随之引发的经济衰退、企业破产潮和高失业率才是幕后的真正推手。《每日经济新闻》查阅资料发现,美国CPI曾在1974年四季度同比上涨12.3%,创下27年来新高。

通胀泛滥,加上经济萧条,美国陷入到标准的“滞胀”时代,人们如果一直持有美元,毫无疑问将面临巨大损失。统计资料显示,从1971年初至1979年末,挂钩一揽子货币的美元指数竟累计贬值29%。

这意味着,如果要对冲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买入黄金将成为最理性的选择之一。从1976年二季度开始,金价出现强劲反弹,随后由于买方力量过于强大,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彻底放弃了原定的黄金拍卖计划,将阻拦大牛市最后一个拦路虎彻底拔除。

金价随后的上涨令人瞠目,300美元/盎司、400美元/盎司、500美元/盎司,几乎每个月都在缔造新的纪录,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的债务正以疯狂的速度积累,在1979年攀升至1万亿美元,较1970年翻了一番多。

牛市的最高潮发生在1979年的12月27日晚。当时为防止丢失阿富汗这块战略要塞,苏联悍然出动8个师的兵力,在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的配合下,强行军事入侵阿富汗,次日,苏联就建立了新的傀儡政权。而这一次闪电入侵,也造就了一些新的百万富豪。27日当晚,香港一位炒金客通过收音机无意听到这个极具震撼的消息,由于适逢当地时间凌晨,香港很多人已然入眠,而这恰好是买入黄金的最好时机,他很快在国际市场上买入了大量黄金。

28日一开盘,国际金价便直接高开8%,至每盎司512美元,随后的走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截至1980年1月21日收盘,黄金价格被推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每盎司852美元。

据统计,从1971年10月至1980年1月,国际金价累计飙升了19倍,这一绝对回报率几乎可以秒杀其他任何金融资产。

20年大熊市/

如果说黄金天生欢迎通胀、经济危机以及各类灾难,那么全球经济复苏将是其最大的天敌。

事实上,金价在上世纪80年代初见顶后的20年内,开始了漫长的熊市征途。彭博汇编资料显示,1980年三季度至1999年四季度,金价累计下跌57%,期间最快一次下跌发生于1980年三季度至1982年一季度,累计跌幅超过52%。

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减轻,是黄金走熊的原因之一。以美国为例,其通胀自1980年一季度见顶(14.8%)后连续下跌,在随后长达3年的时间内只有两次按季反弹。截至1986年四季度,CPI同比增速已放缓至1.1%,创近20年来新低。

在不到7年内,通胀回落逾14个百分点。美国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高利率政策。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克通过一系列加息,大幅收紧了货币供应量,进而引发美元大幅升值,金价有序走低。

真正的黄金大熊市,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相比80年代,这十年期间的金价基本上没有太多上下震荡,而是像钝刀子割肉一般向下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1990年~1995年是黄金套息交易的初期,操纵者通过纸面合约的抛售以及从央行租赁而来的实物黄金进行抛售,加强了对多头进攻。另一方面,70年代由金价暴涨带动的采矿热,导致80年代金矿产量的大幅上升,到了90年代初,由于金价逐渐滑落,采矿商手中的黄金几乎已多到卖不掉,这时金价的上涨空间更是被牢牢堵死。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全球通胀问题缓解,加上储存黄金的费用相当昂贵,包括比利时、瑞士、英国、法国等中央银行开始相继出售黄金,到90年代中期央行抛售潮达到顶峰。以英国央行为例,其甚至在金价处于最低谷时抛售了大量黄金储备。

很多黄金开采商因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竞相与大型银行签订套期保值协议,按当时价格向银行出售未来所产黄金。这些大型银行再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采商,再用开采商未来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

1990年~1999年,国际金价累计下跌了28%,同期美元指数上扬10%,标普500指数上涨3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