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电商成假冒伪劣倾销场 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2013-04-18 01:12:05

电商渠道向来以同质低价的产品为竞争利器,然而低价的背后,电商渠道渐成假冒伪劣产品倾销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齐文婷 发自深圳    

 

记者观察

国内网购大军超两亿监管环境有待改善

每经记者 齐文婷 发自深圳

截至去年6月底,内地网购大军数量高达2.1亿,占全国人口约15.6%。换言之,每6.4个内地人就有1个人参与网购。

有专家估计,去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可望突破1万亿元,其中仅在2012年第三季度,交易规模已高达2842亿,同比飙升42.3%。海量交易的背后是日益猖獗的制假、售假活动。《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份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有网购经历,73.5%的人在网购时遇到过需要维权的问题,其中84.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网购维权的难度大。

受访者遇到需要维权的具体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卖家虚假宣传(63.1%)、卖家销售假货(41.9%)、卖家售后服务不到位(37.6%)。

不仅在淘宝、天猫,一些垂直B2C电商的假货丑闻也屡见不鲜。

2011年6月,卡西欧手表厂商发表声明称,京东、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电商未获得卡西欧授权,消费者在以上网站上购买的手表将无法享受全国联保。同月,天梭公开指责当当网未经授权售卖天梭表。2012年3月,施华洛世奇称京东、卓越亚马逊等网站低价销售未经授权的施华洛世奇水晶……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对此表示,如果严格执行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可以处理电商的假货问题,但由于电商买家、卖家处于异地,因此通常难以受理。对此,电子商务观察人士鲁振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电商网站采取发现一个严罚一个的强硬态度,那么假货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以淘宝为例,“打击假货、水货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这里面存在着各种利益的博弈关系,并不是可以很快解决的。阿里巴巴提出了电商小而美的平台型战略,这一战略需要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小店铺来支撑,而这些小店很可能是水货、假货的温床,淘宝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灵活的执行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电商平台假货泛滥的重要原因,在于验明假货的取证困难,这一问题要想得到解决,需要一个囊括全行业的解决方案,取得政府、消协、工商部门、公安部门,甚至是品牌商家的支持,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电商平台成为一个重要的假货流通渠道,这已经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游云庭表示,淘宝等电商平台上的商户售假的犯罪风险正在与日俱增,对于大的品牌所有者而言,只要肯花政府公关费用,就可以启动刑事程序抓任何一个售假商户;与此同时,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对此也要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虽然就假货销售而言,淘宝网经常抗辩自己只是一个第三方平台,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并且淘宝网为打击假货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多数淘宝网卖家都会向淘宝网付费推广销售自己的产品,这也是淘宝网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如果收了推广费用,淘宝网就有法律义务审核推广的产品是不是假货。”

对此,上述淘宝公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坦言:“淘宝确实有义务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审核和处理,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地和品牌方进行合作,打击贩卖假货的不法行为。”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平台要打击售假并非无路可寻。例如,B2C平台可以在网上公布进货渠道以及货物数量,增加货源渠道的透明性;鼓励消费者监督,欢迎举报售假行为并给予一定奖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尚未出台全面的电子商务监管法律法规,基本依靠行业自律。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的自律只是软性标准,市场期待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公关部负责人颜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监管法律法规出台,对整个行业是一个利好。“在有法可依之后,对行业本身的规范和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