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学院

每经网首页 > 商学院 > 正文

房地产背后三大迷局

每经智库 2013-03-07 15:57:27

高连奎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高房价的原因在于市场化,根源是土地的市场化。

每经编辑 赵庆

两会召开之前,国务院出台了新的住房调控政策,也就是媒体所称的“国五条”。这次“国五条”如要求地方政府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落实地方政府控房价责任,加大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等,都是此前政策的延续。唯一的亮点是对住房转让征税,这主要是针对的炒作需求。

当然“国五条”的条款如果真正执行到位了,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些政策关键是量化,比如二套房首付多少,税收多少,房价目标是多少,保障房建多少,量变可以引起质变,但前提是量变的程度,目前这些都有待观察,目前各地正在制定细则。笔者建议这些细则的制定可以让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而不要由相关部门一家制定,这样制定的政策才更有基础。

不要相信“炒作论”

但“国五条”的效力,也不能高估,因为这次调控的目标仍然是抑制上涨,而不是民众期待的降价。因此笔者并不看好,房价之高,历来基于两大论断,一个是“炒作论”,一个是“泡沫论”,这两个其实都不靠谱,之前的限购就是为了打击投机,结果开始有效果,慢慢就没效果了,如果“国五条”已经公布,按说房价应该有个下跌,但是也不明显。说明投机炒作不是影响房价的核心因素,

不要用“泡沫论”来安慰自己

另外我们必须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或是泡沫不大,我们不能再用房地产泡沫论来安慰自己,善良的中国人总是期望通过政府的调控能够挤出所谓的“泡沫”,然后让民众买起房,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国的高房价在于市场化,根源是土地的市场化,是级差地租,如果认为县级城市,房价3千是正常的话,那一线城市房价3万就不离谱,因为一线城市的地价比三、四线城市贵十倍是正常的,因此在目前是市场供应为主体的情况下,房价不可能降下来,我们其实用挤泡沫来让房价回归的想法,最终是必然会落空的。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靠所谓调控也挤不出泡沫,只要实行市场供应,房价就下不来。

中国不缺钢筋水泥,但是缺少可利用的土地,土地是限制级资源,不能按市场进行自由供应,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房地产也是不能随意供应的,确切的说是不能谁想买多少套房就买多少套房,中国必须对单一家庭拥有的房地产数量进行限制,每个家庭不能拥有超过3套住房,超出这一数额就定为犯罪,或是对超出的房子实现高额的房产税,迫使他们卖掉房子,这才是真正的调控。

中国房地产不是分配的问题

中国一直将民生方面的问题,归结为“分配”出了问题,而且几乎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深信不疑,但必须指出中国房地产面临的真不是分配的问题,如果是分配的问题,那只有少数人买不起房,但是现在不是,现在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明星,已经跻身上流社会的精英人士,收入处于社会中等水平的所谓“中产阶级”都是买不起房,在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某歌星,某知名主持人,某副部级干部,某报社的高级记者,他们都买不起房,这难道你还能说是分配的问题吗,而且不是现在买不起的问题,而是看不到买的起的希望的问题。

社会学家早就指出“只有造福于多数人的政策才能培育共同的美德”,房地产已经成为为祸多数人的领域,年轻人为了他找不到对象,官员为了他拼命的贪污,老人为了他舍出养老的钱,学者为他丧失基本的良知,甘愿充当“资本二奶”,难道这些问题还不够严重吗?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些房地产的点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国需要对住房政策进行通盘的考量以及彻底的改弦更张。笔者主张按保障面积来划分政府与市场,意即在一定面积内政府应该向民众免费提供住房,而超出这个“保障面积”的话,则由政府或民众共同承担,或是民众自己承担,比如政府免费为民众提供10平方米住房,如果想住的更宽敞,可以再自己购买。

总之政府必须在住房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将主要责任的推给市场,然后再对市场进行各种莫名其妙的治理,中国不是市场出了问题,而是住房市场化出了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