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毒校服”暴露的不仅是监管软肋

2013-02-20 01:00:22

“毒校服”暴露出的不仅是各个方面监管存在软肋的问题,应该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

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校服,近日被检出致癌物质芳香胺。该厂被质监部门立案查处并停工。“毒校服”已经涉及21所学校。

上海“毒校服”事件还在发酵。媒体在分析其中原因时把板子都打在了监管缺位、监管软肋上。从上海质检部门来说,去年曾有报道检出校服不合格问题,此后就杳无音信、没有下文了。追溯“历史”,原来发现: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并非校服抽检黑榜上的“新人”,从2009年至今,其生产的校服已4次被检测出不合格。三年每年最少一次检出不合格,但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引起重视。连续四次检测不合格,质监部门为何还让厂家继续生产、供货呢?检查出不合格后是如何勒令工厂整改、如何给予处罚、如何通知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有一系列问号,需要质监部门回应。

从教育局和学校来说,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出“问题校服”,为何没有引起重视呢?牵扯广大中小学生食品、服饰安全是一刻也不能懈怠和马虎的事件,当地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和学校是没有看到质监部门的检测结果,还是知晓后漠然视之呢?如果这次不是在校服中检测出致癌有毒物,不是已经危及到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是否又会不了了之呢?

依笔者之见,这不仅是各个方面监管存在软肋的问题,而且,应该挖掘其背后存在的利益链条。从屡发的食品安全包括学校学生食品安全事故中发现,都是内外联手谋取生产供应甚至垄断利益使然。一些厂商为了独家垄断学生的供奶、加餐等,不惜对教育部门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进行利益贿赂甚至利益共享分成。各方为了攫取较大利益不惜在食品上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甚至为了降低成本将不安全食品供给学生。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对于国家财政给予中小学生用餐补贴的那么一点钱财也不放过,从中作梗甚至降低食品安全标准供给食品,最终酿成食品安全事故。

上海“毒校服”事件是否存在上述情况虽不得而知,但不能说没有一点疑问和质疑。“一家3年连续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为什么会一直为浦东学校供应校服?”一座村庄里的小工厂为何竟然给21所中小学供给校服?笔者认为,不只是校服价格偏低,大厂不愿意生产那么简单。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工厂愿意做,就一定有利润空间,同时,就会伴生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价格偏低容易产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只不过是推卸责任的借口罢了。

欧霞校服4次被检不合格,质监部门为何4次放生?是否存在被利益糖弹击中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是否存在被金钱击中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因此,对于“毒校服”事件在反思、纠察监管软肋的同时,决不能放过背后隐藏的腐败利益链条,应该予以深挖深究。同时,迅速规范和修订校服标准包括价格成本标准。夏季校服每套50元,冬季校服为150元左右,在上海这样的价格偏低,物价部门对校服的最高价格应该重新估定,让生产厂家赚取合理的利润,避免逼迫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上海“毒校服”事件警示全国各地,不仅要重视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还要重视学生的服饰安全。在校服上不能仅盯住样式、材料质量,还要防止类似上海的“毒校服”事件发生。建议教育部统一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学生服装安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建议质监部门对校服生产厂家生产的校服质量进行一次全国性全面检测。质监、物价部门要经常性联席检查,及时在全国媒体公布不合格校服生产厂家名单,实行黑名单制度,公开采购信息,实行许可证制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