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金再生停牌倒计时 央企收购失败概率增大

2013-02-18 01:05:20

做空报告将不只影响中金再生股价短期的走势,还可能波及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35亿元的股权出售协议的完成。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钟舒    

每经记者 钟舒

随着美国做空机构Glaucus的最新狙击目标中金再生(00773,HK)逐步陷入复牌无期的境地,这家机构离做空胜利也越来越近。

自1月28日遭做空机构Glaucus狙击以来,中金再生已连续停牌达12个交易日。《每日经济新闻》在此前的报道中曾指出,和彼时做空首钢资源、西部水泥所面对的情况不同,就中金再生而言,Glaucus的做空报告将不只影响公司股价短期的走势,还可能波及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一项价值3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出售协议的完成。

停牌倒计时:还剩8个交易日/

就在做空报告发布的前一个交易日(1月25日),中金再生公告称,将引入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后者将斥资35.1亿元人民币向中金再生主席兼行政总裁秦志威的全资附属公司收购逾3.41亿股中金再生股份,相当于每股价格10.28元人民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这份“控股股东建议出售股份公告”发现,该项收购的最终完成需要满足7个先决条件,其中之一即是自买卖协议当日起,除了因买卖协议引起的任何暂停买卖之外,中金再生不能连续停牌超过20个交易日。

这就意味着,若在2月27日前未能顺利复牌,中金再生试图引入央企做控股股东的打算或许就要落空。辉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辉立证券持牌分析师陈星宇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公司发展以及股价走势,前述股权交易能否落实是关键;一旦央企收购告吹,即便公司发布了澄清公告并顺利复牌,股价暴跌也很难避免。

在做空报告发布4天后 (1月31日),中金再生才姗姗来迟地发布了一份公告称,Glaucus的研究报告毫无根据,公司正编制详细的澄清公告,反驳报告中的每项指控。与此同时,公司已聘请法律顾问针对Glaucus提起法律诉讼。然而,直到昨日(2月17日),公司仍未发布澄清公告。这距离2月27日这一根据股权交易先决条件确定的日子只剩下8个交易日,收购失败的概率正在上升。记者试图通过电话和邮件联系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询问澄清公告的进展以及复牌时间对股权出售交易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

女股神刘央:好公司被打击了/

“(中金再生)这么一家好公司,被研究公司打击了,还没有得到港交所正常的响应及维护,这让我非常困惑。”继1月28日指责Glaucus的报告是“偏见”后,女股神刘央再度力挺中金再生,重申不会减持中金再生股份。记者查阅港交所“披露易”发现,刘央于今年1月7日将其对中金再生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6.8%增至7%;按停牌前股价9.43港元计算,女股神所持股份市值近8亿港元。

据 《香港经济日报》2月8日报道,西京投资主席刘央近日批评港交所在此次停牌事件中的沉默态度,称一直未能复牌会让公司客户和往来银行担心,将损害股东利益。该报道同时指出,1月28日Glaucus发表报告后,港交所上市科要求中金再生停牌,其后公司管理层曾与港交所相关人士沟通,但港交所仍未让中金再生复牌,同时也未批准公司实时发布一份长达21页的澄清报告,有关报告仍等待审批程序。做空报告发布当日,记者曾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金再生,公关公司苏女士回复称,公司正在准备就做空报告的各项指称发布澄清公告,如果内容能够得到港交所的批准(approve),那么公司便可将澄清报告发给各媒体。

港交所企业传讯部陈涓涓此前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中则表示,“据经验,做空机构得逞往往乘着上市公司的一些脆弱环节,加上公司回应市场质疑迟缓所致。因此,香港交易所于去年5月曾致函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提醒上市公司当市场上流传关于他们的传言或谣言时,其董事应即时审慎评估是否需要根据《上市规则》履行披露责任。”记者昨日(2月17日)再次联系港交所方面,希望了解港交所在公司发布澄清报告时的审查内容和进展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邮件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另据 《香港明报》1月30日报道,做空报告发布当天晚上,中金再生曾紧急召开投资者会议,为消除市场对公司业绩造假的疑虑,管理层披露2011年进口废铜28万吨,但这一数据又远高于同年公司获批的进口配额3.1万吨,反而引起了涉嫌走私非金属的嫌疑,因为在内地进口废金属配额,须向环保部固废中心申请,若没有获得许可证,则超出配额部分就属走私。对此,公司表示多出配额的部分乃以客户的名义进口。刘央也指出,以海关报关为例,不能单看中金再生的报关资料,因为公司很多客户都会单独报关,但GlaucusResearch没将这些资料放进统计数据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金再生的澄清报告迟迟不能发布,恐有难言之隐。以Glaucus报告列出的第一大疑点即中金再生进口量不符合官方数据为例,据《广州日报》报道,中投证券分析师陈伟元就认为,公司实际上并不需要自己进口该类原材料,因为内地各沿海省份有许多做进口“两废”生意的小型企业,他们完全可以进口之后再卖给中金再生。但由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进口“两废”的“准生证”,所以若要让中金再生将这些小供应商的名单“供”出来,恐不太容易。对于这一分析,卓创资讯废钢行业分析师郭相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述情况的确有可能存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