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基建信托“坚挺” 预期收益赶超房地产信托

每日经济新闻 2012-12-11 01:07:30

2012年以来,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有所减少,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成立数量稳步增长,预期收益率维持坚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群 发自北京

2012年以来,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有所减少,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成立数量稳步增长,预期收益率维持坚挺。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分析师王燕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有加强地方投资的计划,后有‘城镇化’的发展,长期来看,基建领域资金需求较大,基建类信托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有助于其盘活债务的金融工具,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专业人士表示,地区财政差异巨大,或存在风险隐忧。不过,监管层的严控,将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

基建信托占比较高

由于基建类信托产品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和财政支持,一位建信信托人士称,无论是银行、第三方理财,还是信托内部财富管理中心,都在积极争抢基建类信托产品销售额度。

中国信托业协会三季度数据显示,基础产业领域占比23.34%,仅次于工商(占比25.06%),而房地产已有所下降(占比11.34%)。

“基建信托包含在基础产业之内,占比仍然较高。”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按照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旸的估算,基础产业类信托前三季度成立规模共计新增7550亿元,而基建类信托大致占比60%~65%,因此基建类信托新增规模大致在5000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基建信托平均收益率一直在9%以上,甚至有赶超房地产信托收益的趋势。按照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这一趋势或还将继续。因此,基建信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王燕娱称。

集中还款存压力

由于政府平台融资类的产品增多,不少产品都是由政府还款,而此类产品一般都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正如此前的房地产信托、资金池信托,基建信托发行风潮之后,是否会引发风险?

“如此大规模的信托资产在不久的将来或会面临集中兑付的问题。”王燕娱认为,考虑到过于集中的发行基建类信托会造成明年至后年面临集中兑付问题,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又不明朗,地方财政集中还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监管层有必要对其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近日,有媒体引用信托公司人士的言论,称银监会已针对个别基建类信托发行过于激进的信托公司,进行口头警告。对此,上述建信信托人士称,“监管层的目的主要是规范和指导,有助于降低基建类信托集中兑付的风险,是疏通,而非堵挡。而且目前基建信托仍是各家信托公司主打的项目之一。”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风险点主要是担心地方政府过度融资,地方财力难以支撑。

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旸也称,“一些地方政府信托融资比例较高,远远超过财政承受能力,按照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很可能难以及时兑付,因此容易产生风险。”

地区财政差异是风险关注点

在普益财富分析师范杰看来,基建类信托产品的发行火热,显示出地方政府非常迫切的融资需求,而信托已成为其主要融资通道之一。基建信托风险点在于没有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基建信托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此类项目投资回收期限一般较长,大大长于对应的信托期限,甚至部分基建项目根本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故基建信托的还款来源,不可能是项目的现金流。因此,将还款纳入财政预算显得尤为重要。”范杰表示。

不过,周小明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他指出,“单个项目不可能避免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将不可能发生。在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从项目本身考虑,首先是项目现金能否覆盖风险,其次是政府信用链能否断掉。只要政府信用链不断,就不会发生风险。”

不可否认,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当前很多基建信托投向县级甚至县级以下政府项目,因此风险不容小觑。

“因基建类信托多以受让融资方对政府的应收账款的形式运作,所以此类信托大部分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那么基建类信托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地方财政的实力。”王燕娱说道,“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也不同;即便是同一个省,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市、县级市和普通县城在财政方面更是不同,差距能达到上百亿元,有的经济较不发达的县,1年的财政收入才10几亿元。”

李旸表示,这一切并不能完全依靠银监会,“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且当前监管的透明度不是很高,银监会掌握的数据不是十分准确,这些都可能会无法真实估算风险。”。

当然,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悲观的,在王燕娱看来,如果监管层严控,信托公司发行速度势必放缓。“这有助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资金供给步入一个良性循环,是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且我国信用最高,信誉最好的单位莫过于政府,即使政府财政真的面临较大问题,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救。”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胡群发自北京 2012年以来,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领域有所减少,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成立数量稳步增长,预期收益率维持坚挺。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分析师王燕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前有加强地方投资的计划,后有‘城镇化’的发展,长期来看,基建领域资金需求较大,基建类信托可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有助于其盘活债务的金融工具,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专业人士表示,地区财政差异巨大,或存在风险隐忧。不过,监管层的严控,将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 基建信托占比较高 由于基建类信托产品背后往往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和财政支持,一位建信信托人士称,无论是银行、第三方理财,还是信托内部财富管理中心,都在积极争抢基建类信托产品销售额度。 中国信托业协会三季度数据显示,基础产业领域占比23.34%,仅次于工商(占比25.06%),而房地产已有所下降(占比11.34%)。 “基建信托包含在基础产业之内,占比仍然较高。”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 按照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旸的估算,基础产业类信托前三季度成立规模共计新增7550亿元,而基建类信托大致占比60%~65%,因此基建类信托新增规模大致在5000亿元左右。 “今年以来,基建信托平均收益率一直在9%以上,甚至有赶超房地产信托收益的趋势。按照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这一趋势或还将继续。因此,基建信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王燕娱称。 集中还款存压力 由于政府平台融资类的产品增多,不少产品都是由政府还款,而此类产品一般都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正如此前的房地产信托、资金池信托,基建信托发行风潮之后,是否会引发风险? “如此大规模的信托资产在不久的将来或会面临集中兑付的问题。”王燕娱认为,考虑到过于集中的发行基建类信托会造成明年至后年面临集中兑付问题,而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又不明朗,地方财政集中还款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监管层有必要对其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近日,有媒体引用信托公司人士的言论,称银监会已针对个别基建类信托发行过于激进的信托公司,进行口头警告。对此,上述建信信托人士称,“监管层的目的主要是规范和指导,有助于降低基建类信托集中兑付的风险,是疏通,而非堵挡。而且目前基建信托仍是各家信托公司主打的项目之一。”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风险点主要是担心地方政府过度融资,地方财力难以支撑。 用益信托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旸也称,“一些地方政府信托融资比例较高,远远超过财政承受能力,按照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很可能难以及时兑付,因此容易产生风险。” 地区财政差异是风险关注点 在普益财富分析师范杰看来,基建类信托产品的发行火热,显示出地方政府非常迫切的融资需求,而信托已成为其主要融资通道之一。基建信托风险点在于没有将其纳入财政预算。 “基建信托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此类项目投资回收期限一般较长,大大长于对应的信托期限,甚至部分基建项目根本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故基建信托的还款来源,不可能是项目的现金流。因此,将还款纳入财政预算显得尤为重要。”范杰表示。 不过,周小明并不认可这种观点,他指出,“单个项目不可能避免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将不可能发生。在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从项目本身考虑,首先是项目现金能否覆盖风险,其次是政府信用链能否断掉。只要政府信用链不断,就不会发生风险。” 不可否认,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当前很多基建信托投向县级甚至县级以下政府项目,因此风险不容小觑。 “因基建类信托多以受让融资方对政府的应收账款的形式运作,所以此类信托大部分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那么基建类信托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地方财政的实力。”王燕娱说道,“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也不同;即便是同一个省,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市、县级市和普通县城在财政方面更是不同,差距能达到上百亿元,有的经济较不发达的县,1年的财政收入才10几亿元。” 李旸表示,这一切并不能完全依靠银监会,“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且当前监管的透明度不是很高,银监会掌握的数据不是十分准确,这些都可能会无法真实估算风险。”。 当然,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悲观的,在王燕娱看来,如果监管层严控,信托公司发行速度势必放缓。“这有助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资金供给步入一个良性循环,是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且我国信用最高,信誉最好的单位莫过于政府,即使政府财政真的面临较大问题,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救。” “订悦2013”——《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