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谁是经济危机的肇事者?

每经智库 2012-10-15 09:42:00

现代经济之复杂远非宏观调控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该更注重微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的运用。

每经编辑 赵庆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继美国推出QE3后,受对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担忧和本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11日,巴西和韩国央行接连宣布下调本国基准利率,中国也加大了逆回购的力度,足以说明世界经济不容乐观,其实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经济调控的模式创新问题,依赖货币政策的调控越来越不适合经济的发展。

当前的世界,为什么中央银行放水放了这么多,商业银行手中大把大把的现金为什么不放贷?真正的制约在于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企业家对未来不看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借款,货币不可能真正的刺激经济。其实现代经济之复杂远非宏观调控就能解决问题,而应该更注重微观调控,特别是财政和金融监管政策的运用,在经济低迷时用财政政策启动经济信心,经济过热时用金融监管政策消除经济泡沫才行。

其实宏观调控既存在无效性,也违反人道原则,无效性主要体现为宽松货币政策时,比如在企业贷款意愿不强的时候,放宽贷款无效,而且容易产生投机;而非人道性主要体现为紧缩货币政策,会导致很多正常的商业项目受到影响,比如中国自2011年以来的货币紧缩政策导致了众多的企业家跑路,而经济调控与正常的商业竞争不同,商业竞争淘汰的往往是落后行业,而经济调控中受到影响的往往是朝阳行业和龙头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处于扩张期,而现在企业经营更多的依赖银行贷款或是私募融资,这两者都直接或间接受信贷政策制约。

货币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将经济波动归结为货币政策是本末倒置,倒果为因的。精准调控其实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盲目用药,比如资本市场出了问题,那就直接治理资本市场,如果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那就直接治理实体经济,而不是不分问题的情况下盲目乱用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之所以问题多多,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的过度运用,精准调控才能避免伤及无辜。

精准调控应该设立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下限,使货币政策始终在一个比较温和的范围内浮动。其实中国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经吸取了以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的教训,在本轮保增长的调控中仅仅使用了逆回购这样的温和手段,外加项目投资,而没有使用准备金、利率等货币政策猛药,这其实就是微观精准调控的表现。

人类是在教训中吸取经验的,也是在变化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经济调控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变说是人类发展必然,也是调控技术不断进步的体现。针对经济危机,我们必须明确几个问题,首先放任危机是不对的,经济之所以出现危机,肯定是结构出了问题,如果不从微观上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危机的根源不可能消除,其次,将经济危机归结为人为因素,特别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比如奥地利学派就是这样,这是典型的阴谋论,人类共同的问题不能由个人承担,制度缺陷造成的问题也不能由个人承担。人类生活在风险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会导致新的风险的出现。

人类每次危机都会导致反政府思潮的泛滥,而反政府思潮必然伴随着将危机的肇因归结为政府的阴谋论,这种论调具有很大的煽动性,但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异处,人类虽然总是面临危机,但是每次面临的危机却有所不同,也就是人类虽然数次跌倒,但却是不同的石头,而且是从没有见过的石头。这就是因为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消除了产生危机的因素,但是人类不可能避免新的问题的产生。人类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应该得到肯定的,政府的作用也是应该得到重视的。经济危机最终都是通过完善政府职能来解决,除了政府,其余不可能有任何机构举备解决危机的能力,放任危机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戕害。

前段时间英国金融时报刊登过一篇《危机面前人人都是共犯》的文章,主要是将危机归结为民众在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角色,观点虽然可待商榷,但最起码是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危机,而这也是应该成为所有学者分析问题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