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矛盾数据凸显经济增长方式困境

证券时报 2012-09-10 15:56:19

由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与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关联,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应以何种方式实现增长。

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0%,在市场预期的范围内,也是社会可以承受的。然而,反映实体经济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没有跟着上涨,反而下跌的幅度更大,这说明困扰我国经济的市场需求问题依然没有缓解。9月2日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2%,连续4个月回落,说明经济的前景依然不理想。但是,8月份的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了3.4%,后期是继续下降,还是缓慢回升,这种不确定性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PI上涨2.0%,表面上看是一个利好,然而CPI会维持在2%左右吗?恐怕未必。其一,CPI的上涨是以去年为基数的,而2011年8月我国的CPI是上涨6.2%,社会能够承受的上涨幅度本身就是十分有限的;其二,CPI未来继续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国际粮价的上涨、原油价格的上涨、我国房价的反弹、服务项目价格继续上涨,都可能让CPI在未来进一步走高;其三,1~8月,我国的CPI已经平均上涨2.9%,第四季度CPI的涨幅空间已不大。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的担忧在我国并没有消除,宽松的货币政策未必会如预期般来到。实际上,5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8周在公开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8月底更是创下了央行单日2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新高,而市场预期强烈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却迟迟未见行动,可见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态度仍是十分谨慎。实际上,这也说明,即使后期央行通过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适量放宽货币供应,幅度也不会太大。

再看看实体经济的走向,如果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下降,则说明经济依然处在探底、筑底的阶段。外需方面,温家宝总理8月25日在广东调研的时候,已明确指出:“从新出口订单指数等先行指标看,下一阶段出口仍将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内需方面,固有的经济体制下,居民内需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反而是最近发改委批准的几十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市场注入了投资需求扩大的想象。

通胀的压力本身没有消除,公共投资的扩大,短期内虽然会制造出较好的GDP增长数据,但也有可能导致CPI的大幅反弹,这显然是政府和社会都不能承受的,也会导致货币政策更加难以选择。7月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企上半年利润下滑11.6%,成本费用却反增12.8%。考虑到国企在我国经济中的代表性,实际上已经显出了一定程度的滞胀苗头,这是需要警惕的。

实际上,目前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可能已经不是每个月简单的经济数据了。由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与经济增长有着较强的关联,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应以何种方式实现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能否顺利推进,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至关重要。

责编 赵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