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宝钢打响央企回购第一枪 带动效应恐有限

2012-08-29 00:59:44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央企回购股票注销不符合客观规律,企业自身应该是没这个动力去做的。

每经记者 李文艺

昨日 (8月28日),宝钢股份(600019,SH)意外推出的“50亿元回购计划”让低迷许久的A股市场为之一振。该股开盘不久便涨停,并带动钢铁板块荣膺昨日板块涨幅第一,破净央企也几乎全部上涨。

但市场需要更多的信号——宝钢何时正式启动回购?其他央企是否会加入回购队伍以带动整个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2008年央企“增持回购潮”发现,2008年是制度先行——监管层公开呼吁鼓励央企增持回购,并完善回购制度,简化回购流程,接着才是上市公司的响应,且基本都是增持,回购较少。

而本次,宝钢股份的一纸公告能否代表监管层的态度?有投行人士分析指出,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央企回购股票注销不符合客观规律,企业自身应该是没这个动力去做的。

有机构借涨停出货

能够启动50亿回购计划的宝钢股份,一个必要条件是 “不差钱”。2012半年报显示,宝钢股份货币资金高达186.61亿元,是公司历年财务报表记载的历史最高峰,且上半年业绩增长89.19%,净利润超过2011年全年,勘称钢铁行业的奇迹。

华安证券分析师王世新称,上市公司回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充足的资金,宝钢股份有了,二是超低的估值,这个估值已经低于上市公司“忍受”的极限。在昨日涨停之前,宝钢股份二级市场价格为4.07元/股,相当于每股净资产6.43元的六折,动态市盈率3.7倍,显然被低估。按照宝钢股份给出的5元以内的回购价格,其对应的市净率和市盈率分别为0.78倍和4.55倍,仍然很低。

根据宝钢股份的公告,回购目的是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股价,因此公司拟以不超过5元/股的价格和不超过50亿元的总金额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回购的股份将注销,从而减少注册资本。照这个价格计算,回购股份数量在10亿股左右,占到宝钢股份总股本的5.7%,占目前社会公众股份的22.8%。

“按照宝钢股份目前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不减持的话,公司几乎不可能完成回购计划,总要有人放出10亿股。”昨日,某投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经过昨天的一个涨停板,宝钢股份再需一个涨停就接近5元的回购价格上限了,而昨日总成交金额不到7亿元,所以除非大股东减持,不然宝钢股份的50亿元回购计划只是公司维持股价的“招数”。

不过,相信这个“招数”的投资者不只是个人,还有机构。昨日上证所交易公开信息显示,一机构投入1692.03万元买入宝钢股份,登上买方第五的席位。中信证券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合计买入宝钢股份近4500万元,位列买方第一。不过,卖方席位前五中,出现了两家机构身影,一机构出售宝钢股份1.37亿元,另一机构卖出了约896万元。

回购计划提振的不仅是宝钢股份的股价,整个钢铁板块也被其带动,成为昨日两市涨幅第一的板块。此外,与宝钢股份同样股价破净的央企上市公司也几乎全部收红。

从盘面上不难看出,市场对于央企集体增持寄望颇高。但投资者的期待最终能够成为现实吗?

央企集体回购恐是“水中月”

“破净央企集体回购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监管层授意,二是宝钢回购的确稳定了股价,产生龙头效应。”王世新说,但从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看,监管层救市的态度仍比较模糊。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称,二级市场回购减资对股价的拉动基本是一个等式原理,作用不会太大,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都想融资,央企做减资不符合客观规律,企业应该没有太大动力。不过,对于估值超低、有充足资金,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融资的上市公司,回购具有吸引力,因为可直接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而大股东不需要自掏腰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央企100指数成分股中,截至昨日,股价 “破净”的有10家。鞍钢股份(000898,SZ)市净率最低,为0.54,其次是中海发展 (600026,SH),市净率0.65。这10家破净央企中,除了钢铁、交运公司,还有一家银行股中信银行(601998,SH)和一家化工股辽通化工(000059,SZ)。

是否有央企跟进宝钢的回购步伐?对比2008年央企的“增持回购”潮,投资者或许不能太过乐观。

2008年8月,大盘从6000多点的历史高峰跌落至2300点左右,证监会发布新规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这一新规完善了回购制度,简化了回购流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只需备案,不需审批,且在回购计划中,不需说明回购对未来业绩的影响。之后,国资委公开表示,支持央企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这场制度先行、舆论炒作轰轰烈烈的“回购增持潮”得到上市公司的响应,但一段时间之后,投资者发现,增持的上市公司不少,真正进行回购的却凤毛麟角。在回购新规出炉后,第一家进行回购的中国铝业(601600,SH),针对的也只是H股,并非A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