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警惕油价“逆动”荼毒中国经济

2012-08-07 00:59:37

油价“逆动”荼毒中国经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亟需缩短调价周期,活化时间窗口,尽可能反映国际油价发展趋势,降低调价可预测度。

黄伟(独立经济学家)

近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预期日益强烈,8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很可能将上调。这次预期中的涨价是连续三次降价之后的触底反弹,意味着国内消费者在享受了短暂的93号汽油“6”时代之后,或重回“7”时代。

实际上,7月11日国内成品油价下调是在国际油价上涨的背景下逆势而为的,因此,市场早就存在8月国内成品油价上涨的预期。这种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下跌且调价高度可预测的怪现象暴露出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严重弊端。

由于现有机制中调价周期太长且时间窗口僵化,往往导致商品价格发展趋势被“断章取义”。

22个工作日大约等于一个月的调价周期,而国际石油价格受到国际经济变局、金融市场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变幻莫测,在一个月时间内变化率完全可能先大跌再大涨,或者先大涨再大跌,甚至可能坐上过山车而形成W或M型走势,但只要在第22个工作日那一天变化率最终超过4%,就触动了僵化的调价机制,这样最终形成的成品油价格就可能是反国际石油价格发展趋势而动的。

目前国际油价的上涨就是欧元区解体风险下降、全球货币放水日甚、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在7月11日之前就已见端倪,但国内油价却极其机械地照调不误。

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能反映国际石油价格发展趋势,将导致中国经济秩序被扰乱。当国内油价跌而国际油价涨时,中国炼油企业如果还在22个工作日的陷阱里低价售油,势必减少利润或形成亏损。而在制度性涨价前景高度可预测的情况下,它们出于自利必然选择囤油惜售。同时,市场上的成品油经销商也会滋生大量囤积居奇、投机倒卖现象,从而扰乱了市场供应秩序,影响用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在经历过多次“油荒”之后,国内用油大户行业面对油价触底反弹也都会提前各自盘算。

供应非正常减少,需求非正常增加,供需矛盾突出之下,“油荒”的出现就是大概率事件。

据东方油气网监测,7月10日国内柴油批发均价为每吨7300元,而7月11日调价当天,国内柴油价格维持平稳并未跟跌,这反映出市场因当时国际油价上涨已经开始预期国内油价将止跌回升,需求开始增长。而7月12日之后柴油批发均价呈现逐步上涨态势。据机构监测,目前大部分市场的柴油批发价已经普遍逼近甚至到达当地的最高零售限价。

汽油也同此凉热。7月11日调价之后首个交易日,93号汽油批发价格继续维持8400元/吨,丝毫不为调价所动。随后则逐渐反弹,目前均价已达8893元/吨左右。

国内油价低位运行本来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率,在稳增长背景下,这将给货币政策放松争取一定时间。按此逻辑,由于经济尚未企稳回升,政府继续放松货币政策的几率很大。然而,如果国内油价由于落后机制的人为原因而出现批发价直逼零售价,市场供应再度趋于紧张,将导致相关交通物流、农业等用油行业成本高企,如果再与政府加码的宽松货币政策相叠加,必然将推高通货膨胀率。结果可能是食品价格上涨,而房价也将脱离国民经济基本面而加速上涨,形成局部发热整体麻木的畸形病态,从而使政府既想刺激经济增长又想反通胀的如意算盘沦为镜花水月。

油价“逆动”荼毒中国经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亟需缩短调价周期,活化时间窗口,尽可能反映国际油价发展趋势,降低调价可预测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