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中国经济不能再病急乱投医

每经智库 2012-08-06 11:08:50

苏培科认为,虽然"稳增长"很迫切,但一定要吸取"4万亿"的教训,经济刺激要志在长远,千万不能再病急乱投医。

每经编辑 赵庆

刺激经济不能仅靠货币政策

在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前景很不乐观、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数量型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是必要的,况且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本来就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增加,但如果过度使用价格型工具则又会面临通胀、产能进一步过剩等诸多考验。在目前的悲观情绪下,即使流动性释放出来也未必能让信心不足的实体经济立竿见影。

从一、二季度的诸多数据和经济的实际状况来看,好像不是简单的主动调控因素,而是实体经济出现了自发性的收缩行为,尤其从存贷款数据和财政数据来看,实体经济的悲观情绪正在传染,而且这种悲观情绪已经传导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中。比如贷款数据明确地告诉大家,实际贷款数据在明显收缩,虽然个别月份新增贷款突破了万亿,但贷款中60%以上都是短期贷款为主,说明企业不太看好中长期,短期拆借主要是为缓解流动性,而中长期贷款则主要决定投资行为,显然企业的盈利预期在下降,不愿融入更多的中长期贷款来扩大投资。如果再加上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房地产开发贷款有严格的政策红线,很难实现突破,而对房地产的看跌、观望情绪使得购房者数量和积极性减弱,从而个人住房贷款也出现了收缩,以前是稀缺资源的银行贷款现在不再那么被人争抢,反而存款数量在不断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在不断增加,使得很多银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银行对首套房按揭贷款利率打折促销,这是银行的正常经营行为,并不是房地产调控松动的信号,希望一些人别借题发挥,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银行各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会出现普遍下移,直到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一个均衡点之后,企业才有可能恢复投资积极性,贷款的需求才会发生新的变化。

在经济前景不乐观的情形下,理论上贷款不应该紧张,反而因为实体经济的需求收缩,贷款的供给会相对增加,尤其在外汇占款连续净减少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适时调整,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货币政策调整比较滞后,我们的金融资源是垄断的,我们的利率非市场化。因此,当务之急除了尽快推动利率市场化之外,也应该通过数量型工具来进一步合理释放流动性,同时适当加快信贷投放步伐,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如果实际贷款利率能较基准利率下浮10%,则可以达到0.6个百分点的降幅,远超过减息一次的幅度(通常减息为0.25个百分点),因此为了刺激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数量型工具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成本是必要的。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更多地支持结构转型中的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商业银行按照真正市场化的规律来运作,告别“第二财政”的角色。

但千万别指望货币政策来彻底扭转经济的颓势,因为这一轮跟2008年那一轮不太一样,上一轮有“4万亿”,而且实体经济没有丧失信心,而这一轮企业普遍信心不足,而且“4万亿”制造的产能过剩让这一轮衰退更加严重,货币政策治标不治本。

“4万亿”制造的“信贷井喷”,将中国银行业牢牢绑在了地方融资平台和“铁公基”项目上,风险至今没有化解,如果继续让银行“钱进”铁公基项目,风险谁来承担?因此,对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应该再让银行继续做配套,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给转型过程中的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避免像上一轮那样发生信贷错配。

“减税政策”得落到实处

在目前实体经济情绪悲观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能不作为,政府刺激经济的公共政策切勿再开小灶,应该加大财税支持的力度,减税政策应该继续扩大范围和比例,减轻宏观税负,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营造良好的企业生长环境,帮助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从上半年的财政数据来看,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显然实体经济很不景气。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其实也与宏观税负过高有关,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可能税负高成本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担当经济预期悲观时,过高的宏观税负将会雪上加霜。有人统计,1998年至2011年,中国的GDP现价(即名义GDP)平均增速为13.08%,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19.54%,以可比价格计算,GDP现价平均增速与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之比也达到了1:1.49,显然宏观税负过重。根据“拉弗曲线”,当宏观税负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投资和经营就会缩减,个人收入也会减少,政府税收也随之减少。因此在目前实体经济前景不景气的情况下应该适时减少宏观税负,而且结构性减税的幅度应该加大,以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遗憾的是,很多“减税政策”并未落到实处,中小企业要想争取政策优惠太难了,反而优惠政策成了某些有权部门人员的谋私利、套取国家政策的手段。

当然,企业的不景气是与各种高成本有关,除了资金使用成本过高、财税负担过重之外,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房租价格快速上涨也是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压缩的原因之一,因此宏观政策应该及时启动全方位的刺激措施,营造良好的企业生长环境,帮助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以稳住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避免悲观情绪进一步传染!

启动内需别打“高储蓄”的主意

现在很多人都将目光瞄准到中国的“高储蓄”上,无论在刺激经济、启动内需,还是在提振股市信心上,都想引“高储蓄”出笼。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