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郭式新政进入“排毒”期 风险加速释放

2012-08-04 00:48:41

在“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两大目标中,过去9个月,投资者体会最深的还是监管层在“健康”上下的功夫。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文艺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文艺

“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是郭式新政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郭树清上任以来,其领导的证监会成为史上最忙监管部门之一,“四天一新政”已成为外界对证监会的基本印象。事实上,在“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两大目标中,过去9个月,投资者体会最深的还是监管层在“健康”上下的功夫。

郭式新政的每一步并非孤立的断点,强制分红、打击内幕交易是在“调节内分泌”,修复市场的内循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在“净口”,让市场的入口保持清洁;而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则清晰地告诉市场,新政已进入“排毒”期。让人不解的是,逐步走向健康的证券市场,K线图展示的却是一个大大的“M”。就在股指越来越低迷的同时,市场对利好政策的渴望也变得异常强烈。

“当然,每一任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些风格多少会反映在政策的制定中。”一位经济学家如是说。

所以,当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9个月之后,其领导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改革,都被市场统称为“郭式新政”。梳理其脉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郭树清“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特点也烙印在证监会的政策中。从最初的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严打内幕交易、整顿中介机构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发的一波政策小高潮,再到眼下的退市制度执行,如果将郭树清任职时的证券市场看成一位重疾缠身的病人,那么截至目前,郭式新政已进行了三个疗程,即“调节内分泌,净口,排毒”。

上任伊始的“三把火”

现在,投资者仍然清晰地记得,郭树清上任伊始的“三把火”,首先就是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新股发行时将分红方案写进招股说明书中,这一要求至今仍被投资者热烈追捧。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分红水平的确提高了,有67.12%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比2010年提高了6.39个百分点,而现金分红金额超过6000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21.21%,占全部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总额的31.35%,现金分红增幅也超过了净利润增幅8个百分点。数据说明,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也让投资者成为了受益人。

与强制分红同期进行的是严打内幕交易。郭树清在公开场合喊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口号后,证监会公布了多起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案例,杀鸡儆猴。这场声势浩大的证券违法违规打击行动,的确震慑了不少人。而且,证监会内部整顿、解雇委员等举动也向市场表明了其改革的决心。

在“三把火”之后,郭式新政进入了另一个小高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其目的是抑制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上市首日的炒作。从执行情况看,仍然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深交所截至6月中旬的报告显示,改革后发行的18只新股,平均每只获得118家配售对象报价,较改革前的70家提高了69%,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61倍,仅高于行业市盈率的4.23%,大大低于改革前的22.56%。同时,改革后每只新股平均超募资金为1.34亿元,较改革前的2.17亿元下降38%。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从之前的24.15%下降至7.62%。

经历了前期的改善内循环、净化入口之后,眼下,郭式新政正进入第三阶段——排毒。

首只退市股呼之欲出

事实上,在郭树清的“三把火”中就有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但市场更为关注的主板市场退市制度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出台。7月7日,已经完成的退市制度正式实施,“排毒”开始。

新的退市制度条款很细,从上市公司业绩标准、净资产标准到股价标准,都有一系列的条件设置,那些踩着“红线”的上市公司突然变得 “岌岌可危”,股价也跟着暴跌。本月,A股市场出现了退市概念重灾区,一大批绩差股连续暴跌,但让人意外的是,退市制度执行后的首只退市股竟很可能来自B股市场——闽灿坤B(200512,收盘价0.45港元)。

根据6月28日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规定仅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每日B股股票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B股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该方案正式实施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闽灿坤B的价格就一直低于面值,随后连续走出8个跌停板,让闽灿坤B的股价与面值越行越远,截至本周四紧急停牌之时,该股已经出现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离退市条件仅差两个交易日,若不是及时停牌,闽灿坤B现在已是退市第一股。

闽灿坤B恐怕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前后矛盾的公告显示了公司的慌乱。8月2日,停牌当天,闽灿坤B先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随后,公司又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告诉投资者公司拟筹划重大事项,因此停牌。

在游戏即将结束前一刻,闽灿坤B按下了“暂停键”,能否避免退市?至少现在看来,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有意思的是,不少市场人士对闽灿坤B的自救提出了许多办法,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就指出,可以缩股,总股本可以分别缩减为2.2亿股或1.1亿股,则股价可以分别提高至2.25港元或4.5港元。但也有人认为缩股不太可行。

毫无疑问的是,不管闽灿坤B最终采取哪种办法应对,都是对新的退市制度的挑战。在此之前,A股市场并非没有退市制度,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才是问题的根本,现在更为严密和细致的退市制度被隆重推向市场,若闽灿坤B能成功逃生,市场则会怀疑,新的退市制度是否再次沦为“摆设”。

修改规则消灭“ST炒作”

郭式新政一向打组合拳,从前期的改善内循环到净化入口,都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排毒时期也不例外。退市制度推出伊始,已对ST股造成一定打击。7月27日,上交所发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由目前的5%改为1%,而跌幅限制仍保持5%不变,这是A股市场上首次出现涨跌幅限制不对称的情况。此交易规则的修改,导致ST股出现连续跌停。

该征求意见稿称,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可以调整涨跌幅比例限制。于是,对于风险警示股票的涨幅限制,上交所调整为1%,但A股前收盘价格低于0.5元人民币的,其涨幅限制为0.01元人民币,B股前收盘价格低于0.05美元的,其涨幅限制为0.001美元,风险警示股票的跌幅限制为5%。

尽管尚未规定新规则的执行时间,ST股已经哀鸿遍野,连续好几个跌停,直至本周四才止跌。一直以来,提示ST风险和抑制炒作的呼声不断,但ST股仍然很“妖”,各种题材满天飞,让有些投机者获得暴利的同时,也坑害了不少人。这一次交易规则的修改,是史上抑制ST炒作起效最快的,可以说立竿见影,监管层的目的也相当明确。

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后,从语言到行动都在力挺蓝筹股,曾一度喊出 “蓝筹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提倡引入长线资金、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增加QFII额度、发展RQFII等等,也是力挺蓝筹的表现,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本次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消灭ST炒作之毒,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想让市场资金退出ST股,集中到更为优质的蓝筹股上,这是价值投资的重要导向。

而消灭ST炒作之毒的另一重要使命就是为退市做铺垫,对于风险警示股,随时可能面临退市,一旦退市,投资者的损失将是巨大的。不过,上交所这一还未正式执行的方案受到了争议,经济学家华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来达到行政目的,不可取,如果没有行政审批支持借壳重组,谁又会追逐垃圾股?

发审制度全面改革不可回避

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市场的疑难杂症,正本清源,是郭式新政一开始就树立的市场形象。

应该说,前两个阶段的新政效果达到了初期目的,更多的上市公司分红了,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低了等等,但A股市场是否就改善了内循环、净化了入口?还难下定论。虽然有了“健身”的各种方案,但是效果还并不明显。新政进入第三阶段时,“排毒”却更显奇效,市场“毒瘤”正在被投资者抛弃。可以说,一旦出现退市股,绩差股也可能被绞杀。

从7月7日正式执行退市制度到今日,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受影响的个股走势已经变得很凌乱,投资者也开始调整操作思路,百家ST股连续跌停,B股更加边缘化。这是郭式新政以来,市场反应最迅速最直接的一次。不过,华生认为,监管层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发审制度的全面改革不可回避,这是所有改革难以致效的关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李文艺 “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是郭式新政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郭树清上任以来,其领导的证监会成为史上最忙监管部门之一,“四天一新政”已成为外界对证监会的基本印象。事实上,在“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两大目标中,过去9个月,投资者体会最深的还是监管层在“健康”上下的功夫。 郭式新政的每一步并非孤立的断点,强制分红、打击内幕交易是在“调节内分泌”,修复市场的内循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在“净口”,让市场的入口保持清洁;而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则清晰地告诉市场,新政已进入“排毒”期。让人不解的是,逐步走向健康的证券市场,K线图展示的却是一个大大的“M”。就在股指越来越低迷的同时,市场对利好政策的渴望也变得异常强烈。 “当然,每一任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这些风格多少会反映在政策的制定中。”一位经济学家如是说。 所以,当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9个月之后,其领导证监会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改革,都被市场统称为“郭式新政”。梳理其脉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郭树清“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特点也烙印在证监会的政策中。从最初的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严打内幕交易、整顿中介机构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引发的一波政策小高潮,再到眼下的退市制度执行,如果将郭树清任职时的证券市场看成一位重疾缠身的病人,那么截至目前,郭式新政已进行了三个疗程,即“调节内分泌,净口,排毒”。 上任伊始的“三把火” 现在,投资者仍然清晰地记得,郭树清上任伊始的“三把火”,首先就是强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新股发行时将分红方案写进招股说明书中,这一要求至今仍被投资者热烈追捧。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分红水平的确提高了,有67.12%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比2010年提高了6.39个百分点,而现金分红金额超过6000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21.21%,占全部上市公司2011年净利润总额的31.35%,现金分红增幅也超过了净利润增幅8个百分点。数据说明,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也让投资者成为了受益人。 与强制分红同期进行的是严打内幕交易。郭树清在公开场合喊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口号后,证监会公布了多起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案例,杀鸡儆猴。这场声势浩大的证券违法违规打击行动,的确震慑了不少人。而且,证监会内部整顿、解雇委员等举动也向市场表明了其改革的决心。 在“三把火”之后,郭式新政进入了另一个小高潮——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其目的是抑制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上市首日的炒作。从执行情况看,仍然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深交所截至6月中旬的报告显示,改革后发行的18只新股,平均每只获得118家配售对象报价,较改革前的70家提高了69%,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61倍,仅高于行业市盈率的4.23%,大大低于改革前的22.56%。同时,改革后每只新股平均超募资金为1.34亿元,较改革前的2.17亿元下降38%。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从之前的24.15%下降至7.62%。 经历了前期的改善内循环、净化入口之后,眼下,郭式新政正进入第三阶段——排毒。 首只退市股呼之欲出 事实上,在郭树清的“三把火”中就有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但市场更为关注的主板市场退市制度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出台。7月7日,已经完成的退市制度正式实施,“排毒”开始。 新的退市制度条款很细,从上市公司业绩标准、净资产标准到股价标准,都有一系列的条件设置,那些踩着“红线”的上市公司突然变得“岌岌可危”,股价也跟着暴跌。本月,A股市场出现了退市概念重灾区,一大批绩差股连续暴跌,但让人意外的是,退市制度执行后的首只退市股竟很可能来自B股市场——闽灿坤B(200512,收盘价0.45港元)。 根据6月28日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规定仅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每日B股股票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B股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该方案正式实施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闽灿坤B的价格就一直低于面值,随后连续走出8个跌停板,让闽灿坤B的股价与面值越行越远,截至本周四紧急停牌之时,该股已经出现18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离退市条件仅差两个交易日,若不是及时停牌,闽灿坤B现在已是退市第一股。 闽灿坤B恐怕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前后矛盾的公告显示了公司的慌乱。8月2日,停牌当天,闽灿坤B先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随后,公司又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告诉投资者公司拟筹划重大事项,因此停牌。 在游戏即将结束前一刻,闽灿坤B按下了“暂停键”,能否避免退市?至少现在看来,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有意思的是,不少市场人士对闽灿坤B的自救提出了许多办法,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就指出,可以缩股,总股本可以分别缩减为2.2亿股或1.1亿股,则股价可以分别提高至2.25港元或4.5港元。但也有人认为缩股不太可行。 毫无疑问的是,不管闽灿坤B最终采取哪种办法应对,都是对新的退市制度的挑战。在此之前,A股市场并非没有退市制度,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才是问题的根本,现在更为严密和细致的退市制度被隆重推向市场,若闽灿坤B能成功逃生,市场则会怀疑,新的退市制度是否再次沦为“摆设”。 修改规则消灭“ST炒作” 郭式新政一向打组合拳,从前期的改善内循环到净化入口,都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排毒时期也不例外。退市制度推出伊始,已对ST股造成一定打击。7月27日,上交所发布《风险警示股票交易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幅限制由目前的5%改为1%,而跌幅限制仍保持5%不变,这是A股市场上首次出现涨跌幅限制不对称的情况。此交易规则的修改,导致ST股出现连续跌停。 该征求意见稿称,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可以调整涨跌幅比例限制。于是,对于风险警示股票的涨幅限制,上交所调整为1%,但A股前收盘价格低于0.5元人民币的,其涨幅限制为0.01元人民币,B股前收盘价格低于0.05美元的,其涨幅限制为0.001美元,风险警示股票的跌幅限制为5%。 尽管尚未规定新规则的执行时间,ST股已经哀鸿遍野,连续好几个跌停,直至本周四才止跌。一直以来,提示ST风险和抑制炒作的呼声不断,但ST股仍然很“妖”,各种题材满天飞,让有些投机者获得暴利的同时,也坑害了不少人。这一次交易规则的修改,是史上抑制ST炒作起效最快的,可以说立竿见影,监管层的目的也相当明确。 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后,从语言到行动都在力挺蓝筹股,曾一度喊出“蓝筹股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提倡引入长线资金、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增加QFII额度、发展RQFII等等,也是力挺蓝筹的表现,让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本次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消灭ST炒作之毒,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想让市场资金退出ST股,集中到更为优质的蓝筹股上,这是价值投资的重要导向。 而消灭ST炒作之毒的另一重要使命就是为退市做铺垫,对于风险警示股,随时可能面临退市,一旦退市,投资者的损失将是巨大的。不过,上交所这一还未正式执行的方案受到了争议,经济学家华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来达到行政目的,不可取,如果没有行政审批支持借壳重组,谁又会追逐垃圾股? 发审制度全面改革不可回避 从根本上解决证券市场的疑难杂症,正本清源,是郭式新政一开始就树立的市场形象。 应该说,前两个阶段的新政效果达到了初期目的,更多的上市公司分红了,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低了等等,但A股市场是否就改善了内循环、净化了入口?还难下定论。虽然有了“健身”的各种方案,但是效果还并不明显。新政进入第三阶段时,“排毒”却更显奇效,市场“毒瘤”正在被投资者抛弃。可以说,一旦出现退市股,绩差股也可能被绞杀。 从7月7日正式执行退市制度到今日,时间还不到一个月,受影响的个股走势已经变得很凌乱,投资者也开始调整操作思路,百家ST股连续跌停,B股更加边缘化。这是郭式新政以来,市场反应最迅速最直接的一次。不过,华生认为,监管层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发审制度的全面改革不可回避,这是所有改革难以致效的关键。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