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大断电充分暴露印度短板

2012-08-02 01:38:41

印度断电事故充分暴露了该国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无论电力、交通还是通信,概莫能外。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7月末两天,史无前例的断电事故,已经令半个印度陷入瘫痪:红绿灯无法正常工作,地铁停运,铁路中断,供水系统瘫痪,居民被迫在盛夏酷暑中忍受没有电扇、冰箱和空调的煎熬。受影响地区从北部延伸到东部、东北部地区,即使是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也未能幸免于这次危机冲击,受断电影响人口高达6亿之众,占印度全国总人口一半。断电危机是否还会进一步蔓延到印度南部地区,无人敢打包票。

断电源于基础设施残缺

印度的基础设施残缺问题早已闻名世界,无论是电力、交通还是通信,概莫能外。论电力短缺,多年来一直是妨害印度居民生活和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2008年韩国媒体曾报道,由于印度的电力匮乏,现代汽车印度金奈工厂平日休息一天,而在周日上班。这是根据州政府的要求,在电力状况较好的星期天启动工厂。现代汽车印度法人副总经理林兴秀说:“出乎意料的停电在一年当中也会发生三四次。”如果发生一次这样的停电事故,30辆汽车将遭毁坏,因为正处于烤漆工序的车辆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制造业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工费低、成本低、水电费低,以及熟练的技术水平,但在印度除了人工费低廉外,没有一点优势。”

印度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更为严重。从印度国家高速公路局的官方统计数字来看,2003年~2004年其公路总长330万公里,其中国家级高速公路5.81万公里,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2009年底高速公路6.5万公里。但是,印度所谓的“高速公路”标准,仅相当于中国普通的国道或省道,只有个别路段封闭,大多数是开放式,道路中间亦无隔离带。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残缺不全足以扼杀印度发展制造业的雄心。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印度基础设施目前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甚至低于斯里兰卡和博茨瓦纳。而麦肯锡公司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基础设施滞后可能导致印度2017年经济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损失2000亿美元。

改善基础设施困难重重

面对基础设施残缺的现状,印度政府曾考虑过改善基础设施。

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再度执政时,就提出了以“黄金四角”为标志的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计划,目标是斥资逾5500亿卢比修建5846公里双向4~6车道高速公路,连接新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四大城市。2004年5月27日,新上台的国大党联合政府推出26项《最低共同规划》,其中在基础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大“三网”(路、水、电)建设与改造,尽力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大乡村交通运输网络的修建与完善等。数年前,印度又推出计划,要花费数亿美元修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到2017年投资1万亿美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但是,要改善基础设施,与中国相比,印度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是财政能力不足,财政赤字负担沉重,资本短缺瓶颈成为制约印度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因素。须知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印度国家高速公路局财务总监辛格称,印度一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造价为1.3亿卢比。相比之下,中国在当前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财政状况是最好的。

其次,印度无力充分动员其充裕的人力资源以化解资本短缺约束。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克服资本短缺约束,动员充裕的人力以替代稀缺的资本是一条出路。但印度在这方面的动员能力相当薄弱。

第三,土地私有制令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陷入了数量多而且严重的拆迁纠纷之中。特别是考虑到印度以私有制为主体,这一点被某些人称之为优点,却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时,注定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第四,印度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腐败+不作为”的组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印度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而且令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迟缓,被拖延烂尾的风险大大提高。

第五,无休止的政争、媒体口水仗,不仅大大阻滞了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成为引发重大基础设施事故的原因。

朝令夕改因被利益集团绑架

本来,面对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印度当务之急是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快把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但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印度政府,却决定对进口电力设备征收19%进口关税。而没有中国的设备,印度根本不可能填补其迅速扩大的电力供求缺口。

为什么印度政府制定的政策,会被利益集团绑架并且朝令夕改呢?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以邦为基础的独立地方政党发展壮大,与印度国大党和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印度人民党鼎足而立,这使得印度地方政党掌握了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这些地方政党比国大党和人民党有着更强烈的倾向维护地方权力,并为此不惜损害全国性共同利益。就是这次大断电,起因也是北方邦等几个邦几个月来用电超过定额,终于令印度电网不堪重负而大面积跳闸。印度政府电力部此前曾为此警告过总理办公室,但因为害怕得罪执掌北方邦政权的大众社会党,印度总理办公室对警告未加理会,最终酿成大祸。

这种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无法根本改变。在2012年初的邦议会选举中,执政的国大党仅在曼尼普尔邦获胜,丢掉了北方、北阿坎德、果阿、旁遮普四邦。特别是在拥有近2亿人口的北方邦,国大党原来计划在403个可竞选席位中拿下120席,结果在选举中仅列第四位,只获得28席。在北方邦竞选失败,不仅意味着国大党在未来几年内在这个第一大邦边缘化,更给国大党政治领导层更新换代增添了不确定性。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印度政府制定的所有改善基础设施的计划,都一次又一次延期。作为一个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国家,我们不应也无意干预印度的内政运行。但是,作为印度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作为一个与印度去年贸易额已逾739亿美元的国家,我们却不能不深入探究印度的方方面面,以便准确判断这个国家的机会与风险所在。因为其他国家的成败得失,能为我们提供可贵的借鉴经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7月末两天,史无前例的断电事故,已经令半个印度陷入瘫痪:红绿灯无法正常工作,地铁停运,铁路中断,供水系统瘫痪,居民被迫在盛夏酷暑中忍受没有电扇、冰箱和空调的煎熬。受影响地区从北部延伸到东部、东北部地区,即使是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这样的大城市,也未能幸免于这次危机冲击,受断电影响人口高达6亿之众,占印度全国总人口一半。断电危机是否还会进一步蔓延到印度南部地区,无人敢打包票。 断电源于基础设施残缺 印度的基础设施残缺问题早已闻名世界,无论是电力、交通还是通信,概莫能外。论电力短缺,多年来一直是妨害印度居民生活和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2008年韩国媒体曾报道,由于印度的电力匮乏,现代汽车印度金奈工厂平日休息一天,而在周日上班。这是根据州政府的要求,在电力状况较好的星期天启动工厂。现代汽车印度法人副总经理林兴秀说:“出乎意料的停电在一年当中也会发生三四次。”如果发生一次这样的停电事故,30辆汽车将遭毁坏,因为正处于烤漆工序的车辆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制造业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工费低、成本低、水电费低,以及熟练的技术水平,但在印度除了人工费低廉外,没有一点优势。” 印度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更为严重。从印度国家高速公路局的官方统计数字来看,2003年~2004年其公路总长330万公里,其中国家级高速公路5.81万公里,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中国2009年底高速公路6.5万公里。但是,印度所谓的“高速公路”标准,仅相当于中国普通的国道或省道,只有个别路段封闭,大多数是开放式,道路中间亦无隔离带。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残缺不全足以扼杀印度发展制造业的雄心。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印度基础设施目前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91位,甚至低于斯里兰卡和博茨瓦纳。而麦肯锡公司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基础设施滞后可能导致印度2017年经济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损失2000亿美元。 改善基础设施困难重重 面对基础设施残缺的现状,印度政府曾考虑过改善基础设施。 1998年瓦杰帕伊政府再度执政时,就提出了以“黄金四角”为标志的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计划,目标是斥资逾5500亿卢比修建5846公里双向4~6车道高速公路,连接新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四大城市。2004年5月27日,新上台的国大党联合政府推出26项《最低共同规划》,其中在基础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大“三网”(路、水、电)建设与改造,尽力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大乡村交通运输网络的修建与完善等。数年前,印度又推出计划,要花费数亿美元修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到2017年投资1万亿美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但是,要改善基础设施,与中国相比,印度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是财政能力不足,财政赤字负担沉重,资本短缺瓶颈成为制约印度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因素。须知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印度国家高速公路局财务总监辛格称,印度一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造价为1.3亿卢比。相比之下,中国在当前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财政状况是最好的。 其次,印度无力充分动员其充裕的人力资源以化解资本短缺约束。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克服资本短缺约束,动员充裕的人力以替代稀缺的资本是一条出路。但印度在这方面的动员能力相当薄弱。 第三,土地私有制令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陷入了数量多而且严重的拆迁纠纷之中。特别是考虑到印度以私有制为主体,这一点被某些人称之为优点,却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改善基础设施时,注定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第四,印度各级政府普遍存在“腐败+不作为”的组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印度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而且令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迟缓,被拖延烂尾的风险大大提高。 第五,无休止的政争、媒体口水仗,不仅大大阻滞了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成为引发重大基础设施事故的原因。 朝令夕改因被利益集团绑架 本来,面对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印度当务之急是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快把基础设施建设起来,但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印度政府,却决定对进口电力设备征收19%进口关税。而没有中国的设备,印度根本不可能填补其迅速扩大的电力供求缺口。 为什么印度政府制定的政策,会被利益集团绑架并且朝令夕改呢?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以邦为基础的独立地方政党发展壮大,与印度国大党和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印度人民党鼎足而立,这使得印度地方政党掌握了全国性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这些地方政党比国大党和人民党有着更强烈的倾向维护地方权力,并为此不惜损害全国性共同利益。就是这次大断电,起因也是北方邦等几个邦几个月来用电超过定额,终于令印度电网不堪重负而大面积跳闸。印度政府电力部此前曾为此警告过总理办公室,但因为害怕得罪执掌北方邦政权的大众社会党,印度总理办公室对警告未加理会,最终酿成大祸。 这种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无法根本改变。在2012年初的邦议会选举中,执政的国大党仅在曼尼普尔邦获胜,丢掉了北方、北阿坎德、果阿、旁遮普四邦。特别是在拥有近2亿人口的北方邦,国大党原来计划在403个可竞选席位中拿下120席,结果在选举中仅列第四位,只获得28席。在北方邦竞选失败,不仅意味着国大党在未来几年内在这个第一大邦边缘化,更给国大党政治领导层更新换代增添了不确定性。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印度政府制定的所有改善基础设施的计划,都一次又一次延期。作为一个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国家,我们不应也无意干预印度的内政运行。但是,作为印度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作为一个与印度去年贸易额已逾739亿美元的国家,我们却不能不深入探究印度的方方面面,以便准确判断这个国家的机会与风险所在。因为其他国家的成败得失,能为我们提供可贵的借鉴经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